元江县水利灌区管理局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 推动元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再深化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09-01 10:12:06 点击率: 272 【打印】 【关闭】

近年来,元江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也遇到一些突出问题,改革落地仍面临不少困难。要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就应让改革参与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此,水利灌区管理局在元江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元江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认真做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减法”多举措打好“组合拳”,全力推进元江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

创新办法出新招,合作共赢做“加法”。先后与干坝社区、红新社区、甘庄社区等签订了水利工程管护供水收费协议,完善了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展现了“县属水管单位+终端供水组织(国有企业、农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终端用水户”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合作模式带来“加法”效应表现为:一是新模式提高了水费收取率,2022年水费收入相比2021年增加90%二是新模式为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搭建了发展平台,有效拓展了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空间,2022年预计可增加三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34.44万元;三是新模式把供水到收费过程由一个主体增加到三个主体,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管理水利工程,更易发挥当地人民群众齐监督、共参与、同管理的群众力量,水费的收缴和用水更加公平、高效、边界,有效的提高了供水服务质量和水费收取率。为水利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提供支撑与保障;四是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和用水保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向精细化发展和农产品达提质增效,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促进水利、农业共同持续发展。

集中力量破难点,深化改革做“减法”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难点凸显出来,特别是部分地区水利工程不足、供水计量设施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推进。为此,元江县水利灌区管理局积极同乡镇(街道)、各部门、村(社区)共同协调,充分利用已建的干坝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准备实施的干坝片区土地整治水源保障项目、干坝片区智慧水利建设项目逐步解决干坝片改革试点区的供水田间无配套、终端无计量等“肠梗阻”难题。深化改革带来“减法”的效应表现为:一是通过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采用终端供水组织聘用承包户管理方式缩减水管单位在编人员,减少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成本86万元,减轻了用水户承担水费的经济压力;二是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缩减用水调度审批程序,提高了灌溉用水率,减少了终端用水户放水时间,减少了用水量,节约了农村劳动力;三是通过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了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最终以实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目标

打好改革“组合拳”,保障改革结硕果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为此,水利灌区管理局根据辖区内情况和改革领导小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打好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保障改革结硕果。一是吃透改革精神,在“深”字上下功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注重建立机制,坚持结果导向,做到因地制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二是扩大改革范围,在“全”字上下功夫。按照应改尽改原则确定改革面积,确保改革面积到位、效果到位,在率先实现改革目标的地区做好验收工作;三是打牢水利基础,在“实”字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机制;四是善借改革力量,在“活”字上下功夫。把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放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定位、审视和推动,善借组织改革、政策改革、制度改革的力量,用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取得的成效,合力推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