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远望碧罗雪山巍巍,近看峡谷溪流不息,路旁静谧丛林中,不时闪现一棵棵蓊郁的古树,神奇独特的景色,述说着生活的恬静美好。曾经几乎与世隔绝的秘境风光掀开神秘面纱,交通运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劲牵引。 从修建人马驿道、建设简易公路、打通高黎贡山隧道,到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经过云南交通人和独龙族同胞艰苦卓绝的努力,独龙江乡初步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破解了束缚独龙族千年的出行难题,有力支撑独龙族人民加快迈向小康生活。 2019年4月10日,千年来极度贫穷落后的独龙族同胞,率先实现整族脱贫目标,谱写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如今,得益于日益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独龙江乡草果等特色产业、旅游等独有优势产业迅猛发展,带动当地持续增收,独龙族群众更美好的日子正在路上。 新改建农村公路延伸至大山深处。 这只是交通先行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交通运输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列为头等大事,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一张史无前例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为历史性解决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 到“十三五”末,云南全省公路总里程预计超过2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9000公里以上;铁路运营里程预计增加1573公里、达4233公里,高铁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1105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2个、达15个,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航道里程新增855公里、达5108公里;邮政快递网点达到11457个。 5年来,云南省累计投资约9800亿元,建设公路11.5万公里。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10.7万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省5年规划最高值,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 怒江州福贡县害扎吊桥建成。 定点扶贫出硕果 同处碧罗雪山脚下的凤塔村,坐落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境内的澜沧江西岸。 山高坡陡,靠天吃饭,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曾经的凤塔,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村的典型代表。全村常住人口611户2008人,建档立卡户309户1069人,2014年年末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7.03%。 2015年8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挂钩帮扶凤塔村,又一个翻天覆地的精彩故事翻开新的一页。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建立定点挂钩扶贫长效机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5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凤塔村访贫问苦,驻村扶贫干部苦干实干,先后投入、协调帮扶项目资金6125万余元。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投资1700余万元,修建了13公里入村主干道、12公里通组公路、凤塔村至金满村4.8公里公路;协调投资37.5万元,安装了148盏太阳能路灯;投资210万元建设凤塔村客运综合服务站,兼具农村客运、电商购销、邮政物流、便民服务功能的服务站惠及沿线数千群众…… “我们村通了路、电,喝上了自来水,重建了学校和卫生室,有了乡村客运站。”76岁老党员蔡术权说,扶贫干部带来的变化数也数不完。 真情帮扶,更为当地送去真金白银。2017年4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协调引入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资金623万元,建成了具备500头肉牛养殖规模的圈舍,村民每年能拿到最低3500元的奖补资金。2019年,27户农户向高山养牛场出售青储饲料450多吨,总收入25万多元。 在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带动下,凤塔农特产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凤塔红米已入驻省邮政“优帮帮”平台、兰坪县电商平台,远销北京、上海、昆明、丽江等地。截至2020年年底,全村红米共销售28.2吨,直接经济收益38余万元。 5年来,随着精准发力发展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举措扎实落地,凤塔村实现了翻天覆地之变。今年9月30日,凤塔村建档立卡户均达到五项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为0。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当地消除了绝对贫困。 鸡鸭牛羊入圈、柴草农具靠角、钉子绳子下墙、鞋袜衣帽进柜、废品弃物出家、干净衣被上身……如今,凤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日益散发乡村振兴活力。 百姓足不出村便可接收邮件。 精准发力实现“三通” 沧桑巨变不仅仅发生在凤塔。放眼彩云之南,越织越密的微循环、愈发畅通的大动脉,仿佛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串串耀眼明珠,在更加宽广的视野中,照亮各族群众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梦想。 滇中红河谷到了收获的季节,橙子、芒果等特色水果大量上市,沿着平坦宽敞的公路快速运往全国各地。车行哀牢山下,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镇拉博村热闹起来,农村客运服务点预约乘车电话非常显眼。 “村里90%以上的家庭都有交通工具,可以自己解决出行问题,老人、妇女和学生等群体出行有农村客运兜底解决。”拉博村村委会主任李忠祥说,村村通客车让村寨里的乡亲们出行更加便利。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结合交通运输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指标,把行业扶贫兜底性任务确定为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三通”。 截至2020年5月,云南全省1400个乡镇和14449个建制村已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邮,乡镇100%通客车、14448个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三通”任务如期实现。仅有1个村因修建铁路占用公路暂不具备通客车条件,将延期实现通客车。 ——“幸福小康路”进村入户。5年间,全省累计建成自然村通硬化路约5.8万公里,实现8129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率由2015年年底的不足20%迅速上升至51.53%;完成边远山区199座“溜索改桥”项目,15个州市、2153个村小组、122.9万群众告别“溜索时代”。 ——“平安放心路”快速铺展。5年来,全省累计实施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779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8万公里,危桥改造992座,基本完成县乡道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小时候太穷了,住竹楼,路不通、水不通,经常穿着草鞋在山上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出冬瓜村德昂族村民赵腊退说。从弹石路到水泥路,近年来当地的路越修越宽。目前,出冬瓜村已有5家农家乐,赵腊退开办的农家乐每年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加上酸茶、坚果,一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贫困地区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增强了当地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和经济联系,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便利的运输条件,助力全省各族同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3月19日,云南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宣布,独龙、基诺、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颇、佤、拉祜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独龙族同胞欢庆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贯通。 大通道澎湃新动能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劈高山填大海……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12月6日,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墨(江)临(沧)高速公路五老山隧道全线贯通仪式举行。现场气氛热烈,相关单位领导代表、参建工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特别时刻。 墨临高速公路是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临沧市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结束临沧市没有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历史。时值最后攻坚阶段,全线2.4万多名建设者以“5+2”“白+黑”模式24小时轮班作业,为实现墨临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发起冲锋。 就在3天前,经过近5年的艰苦奋战,保泸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长11515米的老营特长隧道右幅胜利贯通,为保泸高速公路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将结束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届时,昆明到怒江的开车时间将缩短至6个小时,从保山到泸水的通行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与滇西、滇西南经济片区和旅游景点的距离也将大大缩短,对云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滇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通道澎湃新动能,延展新期盼。 交通为幸福生活增彩。 2016年以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对深度贫困地区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措施优先落实、工作优先对接,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主动加强与省委、省政府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出台省级交通支持政策。2016至2020年,省财政预算累计安排4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十三五”期,为帮助贫困地区补齐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约590亿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值。 5年来,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落地开花,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将实现通高速公路,110个以上县通高速公路。国省道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步伐同样提速,完成总里程4160公里,实现了129个县(市、区)100%通高等级公路。 民航、铁路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贫困地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9年,民航、铁路并入云南交通运输系统。云南整合行业资源,全面提速“三区三州”民航铁路项目建设,努力补齐怒江州没有民航、铁路的空白。 当年12月,怒江兰坪通用机场通航,打破了怒江州没有民航历史。目前,怒江民用运输机场项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机场连接道路已开工建设。 云南还加快推进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项目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迪庆州通铁路目标;目前已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将保山至泸水铁路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努力解决怒江州通铁路问题。 从地上到空中,一条条正在被加快打通的大动脉,将有效加强区际、省际联系,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期待。 客车入乡入村,群众载歌载舞。 扶上马送一程 巩固成效服务振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基筑台,管理、养护、运营等环节的全方位创新,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注脚。 朝雨淅沥,淡扫轻尘,在滇西旅游重要干线怒江美丽公路上,李庆邓与工友们正在仔细清除路边杂草、垃圾。这些护路员全部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 李庆邓是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木古甲村村民。成为县道木古甲公路的护路员后,他在负责的路段附近种了20多亩草果,养护公路的同时还不误农活儿,现在家里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 2016年以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充分挖掘行业用工优势,努力探索“公路养护+公益岗位”新模式,帮助农村建档立卡户就地就近就业。2020年,全省共吸纳33949名农民群众从事公路养护的护路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户20160名。 产业扶贫可圈可点。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州市和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建设“特色致富路”,累计支持贫困地区改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3150公里,推动“交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5年,共到位补助50.4亿元,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将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深入落实“扶上马,送一程”的支持政策,持续推进贫困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各族群众快步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