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市交通局的部署安排,元江县交通运输局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型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积极开展“美丽公路”创建工作,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我县“美丽公路”建设的成效和主要做法 (一)以“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为契机建设好美丽公路。通过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达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路况水平明显提升,配套设施齐全完善。截至目前,全县紧紧围绕“设施美”、“绿化美”、“路域美”的基本内容对11条农村公路开展建设活动,路线共计92.551公里,已完成路基(路面)修复2.92公里,补种绿化21公里,新增指路指示标志10块,新增或完善里程碑71块,新增公路标线5.84公里,路域环境整治11.253公里,总计完成“美丽公路”创建投资约227.92万元。 (二)以养护管理为着力点建设好美丽公路。以县为主体,乡镇、村委层层压实责任,实现县乡两级管养机构全覆盖。以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的养护理念,搞好养护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体现了“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更是发展,而且是科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也是更好满足县域发展,提升交通运输事业群众满意度的客观要求,以完善内部管理、强化检查考核为抓首,以“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养必见效”的指导思想,坚持经常性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狠抓养护质量,公路状况得到稳步提高。当前,我县农村公路优良路率和通车率稳中有升,国、省、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84.4%,经常性养护率达100%,绿化率达95.2%;乡道优、良、中等路率达75.5%,经常性养护率86.3%,绿化率达70.3%;村道优、良、中等路率69.1%,经常性养护率74.2%,绿化率达57.5%。 (三)以依法治路为抓手建设好美丽公路。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定《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针对公路违法搭建、违法堆放、占道经营、涉路施工等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营造了“畅、安、舒、美”的行车条件和运营环境。截至目前,清清除占用公路路面:32起/199.7m2,清除公路用地:114起/1592m2,清除公路障碍物:27起/348m3,恢复公路路面:164起/1519.7m2,恢复公路用地:194起/2842m2,拆除布标:38条,拆除非公路标志标牌:138块/301.65m2,下发《违法行为通知书》:50份,检查车辆:681辆,整改车辆:136辆,清除占道经营户:188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6起,查处堵塞公路排水沟5起/292.5m,查处损坏公路附属设施一起/3m3,查处损害公路路面一起/79m2,查处污染公路路面4起/2579m2,拆除违章建筑12间/1904m2,及时消除安全隐患6起,及时清除落石22处,在安全隐患路段两端设置警示柱:29根,发放宣传册:455册,发放宣传单:420份,摆放宣传展板:8个,悬挂横幅标语:4条,粘贴海报:27张,设置宣传标语:12条,车载广播:12.5小时,清运木架结构垃圾:12车次,清运活生垃圾:3车次。 二、制约我县“美丽公路”建设进一步升级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公路存在着绿而不美的现象,虽然公路沿线都是青山绿水,风景秀美,但是大部分都是原生态的,杂乱无章,沿线绿化色调单一,缺少搭配,更缺特色元素,特别是在通向景区的道路。 (二)目前,我县公路功能主要还是体现在通行方面。日前,随着旅游和经济发展,车流量明显增多,加上道路状况层次不齐,在出行高峰期,时有拥堵情况。大部分农村公路路面较窄,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同时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防护不到位,旅游驿站、观景平台等便民服务设施不完善,公路的综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穿集镇的农村公路两边建筑离道路太近,电力、通讯、广电等部门在道路沿线重复栽种了大量杆线,杂乱无序,公路两旁还存在不少“非标”设施,有碍观光,影响路容,沿线一些群众在路肩种菜搭棚、乱堆乱放、乱倒垃圾、违规建房,造成公路安全隐患和环境脏乱差。 三、推进“美丽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美丽公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道路建设和改造升级、绿化工程、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建设美丽公路应以“美丽元江”建设为引领,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促进全域旅游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坚持因路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核心理念,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多方联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运作机制。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突出美丽元素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内联外通、路景融合、全域一体”的思路,对全县的交通道路,重点是国道、省道、县道以及部分乡村道路(景区道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时,对内应注重对客运枢纽连接线进行美化提升,对串联起全县各景区、景点以及农家乐、采摘园等各类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和美化提升;对外重点加强对元江县至周边县(市)主要连接线的改造升级和美化提升。通过改造升级和美化提升,逐步形成一张覆盖全县的美丽公路网,以提升城乡建设品位,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美丽公路建设应以原有道路系统为基础,不搞大规模建设,不突出人为元素。道路主体建设应以改造升级为主,突出畅通、安全、舒适。景观设计应坚持“安全至上、崇尚自然、显山露水、彰显人文、路景融合”的原则,景观布置应在不影响公路行车视距和透视性的基础上,按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分段打造景观带。公路途经乡村、田园,山川、水体等不同区域,宜分段融入当地环境。 3.增设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美丽公路的美不仅要体现在景观美,也要体现功能全。应对全县公交站台和招呼站根据乡镇(街道)特色进行统一设计,形成整体效果。应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两侧闲置土地,科学设置服务区、停车场等;在开阔的地域适当增设观景台、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站等配套设施。 (二)坚持建管养运并重,助力产业发展 1.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要结合新建公路、升级改造以及其它公路工程,着力提升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完善全县大循环、区域小循环的路网体系。要完善公路标志标线,做到标线清晰,标志醒目。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重点抓好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高边坡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等重点区域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确保公路通行状况保持良好。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综合采取拆除、遮挡、清理、立面改造等手段,对路域环境进行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穿集镇路段的综合整治,逐步开展公路沿线杆线治理,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 2.坚持建设与管养相结合。在公路的改扩新建时,应考虑美丽公路建设的设计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以避免给后期创建美丽公路带来不便。美丽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应坚持易种、易活、易养的原则,以减少后期管养投入。要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管养责任,结合“路长制”,充分发挥“路长”在美丽公路建设和管养中的协调督查推动作用;结合“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对道路沿线河流和山林的环境整治和日常管护;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农村道路日常养护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提升农村道路养护水平。 3.坚持美丽公路建设与助力产业发展相结合。美丽公路建设选线应均衡布局,充分考虑全县的工业、农业、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串点引线的方式,串联起全县所有乡镇、工业园区、农业观光园、采摘园、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特色村落等,把美丽公路打造景观路、旅游路、致富路。美丽公路建设还应着眼于发挥展示元江县、宣传元江县的作用,在景观设计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应突出我县的多气候类型文化、民族文化、绿色生态等特色品牌。这样既能体现我县美丽公路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宣传元江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
元江县交通运输局 2019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