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来镇:以“绿”为名,向“美”而行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位于元江县城西北部13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14.78平方公里,拥有21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溪原始森林,保护区内有野生古茶树148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65%,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自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曼来镇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美云南的决策部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建设行动,不断擦亮“绿色曼来”这张生态名片。 党群合力做好“绿美”文章。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镇长为双组长的城乡绿化美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镇、村、组、户四级网格体系,协调推进绿化美化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曼来镇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明确的目标任务,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坚持党建引领绿美建设,实施“党建+绿美”工程,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建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村内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形成“支部动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带起来”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增绿补绿,2023年度绿美行动植树任务完成1655株,义务植树4.83万株。带动村民自觉履行“门前四包”责任,做到每日小清理,每周一清扫,每月大扫除,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绘就“绿美”画卷。按照“节俭务实,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整合镇、村、组各类资金,通过“社会筹资、村集体出资、村民自给”的方式获得植株苗木。引导村民成为种绿、护绿的主要力量,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以木盆、坛罐等闲置物品栽种庭院景观。组织群众利用闲置空地进行绿化美化,“见缝插绿”,村内“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地”(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等公共空间实现应绿尽绿,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项目引领树立“绿美”标杆。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盛兴一组(原红光农场7队)实施棚改安置项目,利用红光社区“四位一体”项目资金实施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原址规划、拆除重建,棚改安置点新建住房57户,栽种各种乔木及花1358株,建设1360平方米绿化美化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在泰兴小组先后实施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内场地和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引进元江昌鸿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菠萝山田园综合体,重点打造民俗客栈、休闲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打造菠萝山乡村旅游特色村。结合“安心拆”工作,在东峨社区小南玛村实施“绿化+经济作物”的模式,组织村民种植各种美丽又经济的花草树木,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村落样板。 建管并重擦亮“绿美”底色。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统筹协调生活垃圾、污水等清洁处理,在村庄内合理布局绿化空间,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三分建七分管,曼来镇还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绿美工作中的自治作用。将农户“门前四包”、绿化维护、日常保洁、庭院美化等纳入常态化管理,绿化美化种植的花、草、树木全部由村民自行分组管理,确保绿化成果有人管、管得好、护得美。现在的村庄处处干净整洁,绿化美化相融一体,呈现出一幅美丽怡人的新景象。 文旅融合打造“绿美”名片。自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曼来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挖掘绿化潜力,依托百座风机景观、千棵攀枝花、千亩桃李花、万亩古茶树、高原湖泊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出了“元江县城→曼来镇泰兴小组移民新村(美丽乡村)→曼旦村(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羊岔街老街→石老爷(徒步)→南溪老林(露营、探秘丛林、古茶树)→返回县城”的奇幻自然游路线,打造出了攀枝花赏花会、荔枝节、老街子赶集会等一系列特色节庆文化品牌。“绿美+文旅”不仅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也让借“绿”生“金”成为现实。 下一步,曼来镇将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巩固和提升绿美乡镇建设成果,努力打造一个生态更加优美、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的美丽乡镇。让“绿色曼来”成为人们真正的绿色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