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平房、矮板凳,到宏伟的教学楼和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从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到逐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再到现代化网络教学。40年来,我县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阔步向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发展红利。 走进元江县洼垤中心小学,一幢幢雄伟气派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从教29年的许宝存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教室里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让老教师享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他说,从低矮的土房到高大宏伟的教学楼,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教学,这是山区教育质的飞跃。 洼垤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许宝存说:“现在已经告别了用一支粉笔教书的日子,我们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机,还有实物投影仪,应用这些交互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我们老师上课很轻松,学生也很有兴趣。” 洼垤中心小学校长普永明说:“我们洼垤小学是幼儿园和小学一起办学,这间是我们的图书室,我们每年都会不断的更新这些图书,我们每周的星期一和星期四都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除了图书室以外,还有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和书画室,可以说我们的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的改变是教育事业改革的首要体现,学校不仅配套了全新的教学功能室,还配套完善了食堂、宿舍楼等生活功能设施,让孩子们在优质的环境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洼垤小学学生李佳欣说:“食堂的饭菜品种丰富,都是食堂的师傅们搭配的饭菜。从周一到周五搭配不同的饭菜,饭菜都很营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围绕着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政策,元江县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元江县积极筹措资金48686万元,全面实施校安工程、美丽100校园、学前教育改扩建等教育专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一直以来,元江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均衡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学设施完善齐全,更重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完善和提高。对此,元江县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年轻的教师队伍扩充师资力量,强化教师队伍培训。现今这些年轻教师都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中坚力量。 洼垤小学教师普华丽说:“我们元江教育局,还有我们小学的校领导,对我们年轻教师培养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给我们很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们也比较珍惜,我们还把外面学到的东西带到学校里面,分享给每一位教职工。” 洼垤中心小学校长普永明说:“在教师队五建设方面,学校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选派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轮岗交流、跟班学习,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师徒结对帮扶、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通过新招聘和外县选调等方式,元江县加强紧缺学科教师配备,逐年配足配齐学科教师,2013年至2018年,共补充教师518人。现如今元江县有教职工2494人,其中专任教师231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9%以上。随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教师学科结构不断改善,让农村的学生也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教学待遇。 元江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白继光说:“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站略地位,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举全县之力,千方百计为孩子提供了入学机会,想方设法保障了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不断地加强了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发生了历史性突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元江县教育事业发展乘势而上,有了更为生动的变化,无论是在偏远山区,还是城镇,一张张笑脸见证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落到实处。现如今全县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104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小学44所、教学点17个、幼儿园30所、其他教育事业单位5个,全县在校学生31913人,全面推进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元江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白继光说:“教育是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蹄疾步稳地加快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