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防站2015年工作总结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5-11-18 09:27:32 点击率: 19 【打印】 【关闭】

2015年元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在省市林检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县林业局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森防站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有序地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和防治工作,依法开展了检疫执法工作,在行政执法中未出现“三乱”等违规违纪现象,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将一年来我站开展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5年防控目标完成情况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圆满完成“五率”考核指标

2015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3.7万亩,发生率1.82%。其中病害发生0.5万亩(其中轻度发生0.39万亩,中度发生0.09万亩,重度发生0.02万亩,主要是经济林病害、其他病害及拟松材线虫病);虫害发生3.2万亩(其中轻度发生2.6万亩,中度发生0.44万亩,重度发生0.16万亩),其中思茅松毛虫发生0.3万亩,松墨天牛发生0.5万亩,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发生1.4万亩,经济林害虫发生0.5万亩,其他害虫发生0.3万亩。防治面积3.64万亩,无公害防治面积3.48万亩。

1、成灾率:全县对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及时并作出准确预测,选择最佳防治时期进行防治,切实提高了防治效果。成灾面积0.71万亩,成灾率为3.5‰,控制在市局下达的6‰以内。

2、防治率: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发生3.70万亩,防治面积3.64万亩,防治率98.4%,达到市局下达的95%的指标。

3、无公害防治率:我县认真安排使用国家专项经费,各级积极筹措防治资金实行无公害防治,共防治林业有害生物3.64万亩。主要采取仿生防治,无公害防治面积3.48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6%,达到市局下达的85%的指标。

4、测报准确率:2015年我县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7万亩,实际发生3.7万亩,测报准确率100%,达到市局下达的85%的指标。

5、种苗产地检疫率:全县种植种苗面积4185亩,实施产地检疫面积4185亩,产地检疫率100%,达到市局下达的98%的指标。

6、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新疫情。认真开展了春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我县目前没有发现松材线虫病。

(二)认真开展好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1、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1)、积极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为普查工作保驾护航。

2)、认真编写了《元江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和《元江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两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会,并邀请了省、市级专家教授到会场进行培训指导,讲解此次普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昆虫、病害标本的制作及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方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编写了《元江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问卷调查》,发放到各乡镇(街道)、保护区所管辖的林农、基层护林员手中,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及时掌握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保护森林资源。

4)、与科研单位合作,为普查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5)、制定了踏查路线 362条,踏查点1010 个,踏查面积163.2  万亩。调查木材及其加工交易场所 28个,库存 1260立方米,抽样数量720立方米;调查苗圃(花圃)82个,调查面积3820亩;发现有害生物 20多种,即双棘长蠹、广翅蜡蝉、松梢斑螟、中华飞蝗,轻度危害0.385万亩。

2、普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1)对分布在元江县辖区内的乡镇、街道及自然保护区203.14万亩森林主要针阔叶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首次查清了调查地区相关树种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特别是小蠹虫和核桃病害虫的分布及危害状况。

2)共发放《元江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问卷调查》982份。

3)采集并初步整理昆虫成虫标本32盒,1050号,其中鳞翅目568号,半翅目120号,膜翅目19号,直翅目13号,鞘翅目308号,双翅目15号,螳螂目1号,蛛形纲6号。幼虫和病害标本正在整理。生态相片大部分已鉴定到种。拍摄照片1123张。

4)举办普查培训班两次,培训普查人数245人。

5)制定了踏查路线 362条,踏查点1010 个,踏查面积163.2  万亩。调查木材及其加工交易场所 28个,库存 1260立方米,抽样数量720立方米;调查苗圃(花圃)82个,调查面积3820亩;发现有害生物 20多种,即双棘长度、广翅蜡蝉、松梢斑螟、中华飞蝗,轻度危害0.385万亩。

6)撰写普查信息5篇。

(三)认真开展好《森防报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情况报告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复检月报表》及《检疫报表》等各种报表的填报工作,做到了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四)认真开展好种苗、花卉、木材、药材的调运检疫工作。2015年实施调运检疫苗木110.5469万株,木材1.0507M3 ,药材7吨,复检苗木1.5万株,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书87份,产地检疫苗木4185亩;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五)元江“利剑2015”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明显

专项行动期间,我站向涉木经营单位和个人发放相关检疫宣传资料50份。共登记备案松木及其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 51家;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 105 家;此次行动共出动车辆15车次,出动检疫执法人员120人次,与森林公安、林政、执法大队种苗站联合检查6次,共检查苗木花卉基地46个,涉及苗木花卉面积1100多亩,检查种苗花卉2529850株,检查涉木单位51家,检查木材3056立方米。检查木质包装箱和电缆盘106个,突出检查竹木胶合板厂,宣传了所用竹子原料和木材,从外县调入时仍需办理相关证书,调出的竹胶合板各种防虫杀菌措施必须到位,在这次专项行动中没有发现违法违纪现象。

(六)森防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稳妥推进

1、云南省苗木花卉基地及木材交易集散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通过两年的实施,已按照《项目设计书》的要求完成了项目的实施,于20151016日通过了市级验收。

22011年及2012年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已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完成了项目的实施,于20151016日通过了市级验收。

(七)继续加强森防联检联防协调机制

加强合作,建立联检联防协调机制。我县与红河县、石屏县、墨江县、新平县等三地州四县接壤,来往密切,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人为入侵的可能性很大,必须与周边县加强联系、互相支持、互通情报,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分头把关,形成共同防范林业有害生物的共识。

(八)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 “云南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发布信息12条。逐步在公众中建立和形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道德规范,使各级领导在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营造大面积纯林的弊端和潜在危机,要把防治工作纳入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规划设计、育苗、造林等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对有害生物的预防,积极参与到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工作中来。

(九)认真做好红火蚁的普查工作

   在今年的红火蚁普查工作中,我县未发现红火蚁。

(十)认真做好杨树及核桃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针对杨树是外来树种,对做好杨树的病虫害监测极其重要。我站积极在杨树种植区设置固定监测点4个,并与曼来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监测措施到位。

针对核桃病虫害的发生,我站积极深入到山头地块,查看核桃病虫害危害情况,为老百姓讲解核桃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共举办培训班2场次,培训人数达182人。设置了核桃病虫害固定监测点9个,设专人监测。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森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十二五”以来,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普遍对森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也有了大的支持。但对“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整体上认识还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五率”考核指标中的“成灾率”和“无公害防治率”还未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省林业厅已纳入“林业双增”目标考核,但我县仍没得到重视。

(二)资金投入缺口仍然很大

近几年来,从国家、省财政对我县森防的投入与“十一五”同期相比有了很大增加,但是由于我县气候、地理位置特殊,病虫害发生面增大,灾害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严峻,以及需要改变全县森防基础设施落后的任务重,每年的投入缺口仍很大,我县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比较困难,没有把森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内,基层森防站的经费极为有限,有效开展森防工作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云南省苗木花卉基地及木材交易集散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地方配套13.2万元,但一直没得到解决,致使项目没能按照《设计书》的要求购置设备。

(三)检疫执法工作艰巨

我县森防工作多年来主要侧重在防治和监测具体工作上,对于检疫执法起步晚、力度小、经验少、意识弱。

(四 )政策保障及科技支撑任务很重

一是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县近几年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政策保障措施方面工作做的很少,行政监督力度、依法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仍然突出,适应不了森防工作新形势的需要。二是是科技支撑,主要是在科学防控上,科研与生产如何更好的结合,特别是林改后如何适应,我县差距尚大,任务很重。

三、2016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对外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认真组织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的专题报道。其次,要加强林业内部的行业培训,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还是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利用各种公共场合向广大群众做好宣传教育,从满足群众不断对生态需求的角度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认知和关注。

(二)深化森防体制机制的改革

1、深化森防改革,加强机构建设。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组织领导,健全森防机构,稳定防治队伍,按要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机制。增加森防站的编制,扩大充实森防队伍。

2、加快建立防治合作组织,健全联防机制。建立以防火、防虫、防盗为主要目的林农自愿互助合作“三防”组织,有利于发挥森林资源保护规模效益,降低林农育林护林风险和成本,维护林农根本利益。引导农户本着自愿原则,建立联户合作防治、组内或村内统一防治的防治联合体、应急处置联合队,实行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确保林业有害生物“小灾不出村,大灾不出县”,达到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防治效益”的目标。

3、加快防治机制创新,加速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植社会化防治服务力量,推进防治服务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进程,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也是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配套措施。

(三)要紧紧围绕全县林改出台防治检疫配套政策

要加强3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好配套政策。一是要深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改革,破解集体林分户经营后抗灾能力减弱的新矛盾;二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管理和服务水平,破解国家要生态与农民要实惠的新矛盾;三是加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进程,破解防治社会化服务低水平与林农对专业化服务高要求的新矛盾。

(四)强化措施着力抓好防治检疫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一是切实把监测预防工作摆在首位;二是把抓好主要生物灾害的除治摆在突出位置;三是把检疫和检疫执法工作作为突破口,带动全县森防工作向前发展。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防治投入政策。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财政的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发生严重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攻坚战,坚决遏制成灾面积。建议政府批给森防站一两检疫专用执法车的车指标,并纳入县财政供养,保障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建立良好的执法队伍形象。

一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在敢于执法、勇于执法的基础上,做到文明执法、礼貌执法;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人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林检执法队伍形象;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和各项工作能力。

(七)继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松毛虫、小蠹虫的防治项目实施工作以及局领导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元江县森防站

                                  20151030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林业局 发布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