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林业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元江县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重大机遇,发展林板、林化、林下资源开发等产业,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蓄积量逐年增加,林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实现了林业快速发展。
一、2011年―2015年林业主要建设成就
围绕“十二五”期间,完成营造林20.5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中低产林改造10万亩、干热河谷生态修复5万亩、县城近山面山绿化0.5万亩)重点保护304.03万亩林地的总体目标。以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中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为支撑,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争项目,要资金,把林业生态培育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生态富县”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21.2万亩,造林绿化投资 6925.36万元。向上争取资金累计19488万元(中央资金11973万元、省级资金6539万元、市级资金976万元),其中2015年向上争取资金4899万元(中央资金2991万元、省级资金1577万元、市级资金331万元)。
(一)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304.03万亩,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70.7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1.4万亩,省级公益林66.7万亩,市县级公益林12.6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18.596万立方米,较十一五期间631.825万立方米增加13.73%。
(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元江县以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契机,退耕还林工程、陡坡地治理工程、县城面山生态修复工程、哈尼梯田湿地保护、美丽乡村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森林生态体系不断完备。2015年实施绿化造林4.2万亩,其中县城面山3348亩,核桃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5000亩,其余为经济林果。“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总任务30.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国家森林抚育试点项目2万亩、核桃低效林改造2.5万亩,完成全民绿化义务植树300万株,全县核桃造林14.78万亩。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逐步推进
全县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170.7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91.4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66.7万亩,市县级公益林面积12.61万亩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6.15%;商品林面积133.3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3.85%。纳入补偿的公益林总面积为158.10亩,涉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办)和1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加强公益林保护,规范公益林管理,提高公益林经营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公益林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县强化了巡山护林制度化建设,于2013年实现公益林补偿基金“一折通”,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参加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公益林补助资金到位共9204.98万元,其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基金5564.23万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费3640.75万元。2015年到位的补偿基金2184.63万元,其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基金1249.38万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费935.25万元。
(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全县完成集体林地确权268.58万亩,确权率达99.24%;集体林均山到户率达93.71%,商品林均山到户率88.2%,宗地发证率为99.99%;共办理林权流转406户,面积50924.9亩,宗地数854宗,流转金额5446.089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业务32件,抵押宗地数574宗,抵押面积40545亩,抵押贷款金额8046.5万元。2015年,全县林权流转158宗,面积5767.6亩,流转金额达到了567.017万元,涉及农户100户;发放它项权证书五宗地面积10065.7亩,贷款金额1330万元;林权初始登记7宗,面积356.9亩,变更、更正246宗,面积共计9130.7亩,宗地拆分13宗,共计414.6亩。林木权证发放的前期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林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近年来,元江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立足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林业产业呈现出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资源优势逐步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2015年,全县经济林果种植累计面积46.84万亩,总产15294.43万公斤,产值57416.06万元,其中核桃累计发展面积14.78万亩,产量54.81万公斤,产值850,19万元,实现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8.2元。
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全县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86户,品种有热带绿化苗木、室内观叶植物、鲜花等1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200多亩,总产值达9500万元。对主要造林用苗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验,确保了林业重点项目造林用苗质量,为营造林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办理《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新证8套,换证5套。
(六)资源保护能力全面提高
森林防火成效显著,全县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快速提高。2011年至2015年全县共投入各级森林防火经费2168.965万元,为森林防火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县级储备有价值62.9807万元的防扑火物资,组建常年性县级专业扑火队1支,人员75人,各乡镇(街道)和自然保护区组建半专业扑火队11支272人,有扑火任务的村(居)委会组建了应急扑火队76支1229人。做到以最有效的措施防火,以最快的速度灭火,以最小的损失减灾。2011年至2015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情火灾76次,其中火灾2起、火情74起,过火面积709.37公顷,森林受害面积23.29公顷,投入森林火灾保费555.65万元,共理赔森林火灾案件13起,理赔金额46.9094万元 (2015年度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年来, 无重大、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火灾次数、受害面积、受害率、查处率均达市政府下达林火控制指标。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预测预报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加大种苗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苗木复检工作的执法力度,有效防控了有害生物的蔓延。2011-2015年发生松毛虫、小蠹虫面积共9.6万亩,在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同时,备好药械,及时除治,利用全面防治来控制病虫害传播蔓延。共防治森林病虫害12.44万亩,无公害防治12.02万亩,成灾率、防治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建议率均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五年来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七)资源林政管理成效显著
依法实施“十二五”林木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林政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查处各种涉林案件558起,处理违法人员544人(次),其中:立刑事案件104起,侦破9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人,破案率92.3%;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54起,查处违法人员469人;收缴木材725.011立方米,罚没收入283.433万元。十二五期间办理林木采伐789件,采伐林木蓄积99886.49立方米,出材量64746.87立方米,收取抚育林基金101.6818万元。积极做好县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各项服务工作,认真审核占用征用林地报批手续,不断加强林地利用监管工作,十二五期间审核上报征占用林地手续总上报76件,征占用林地面积共计333.6241公顷,其中:永久占用205.5637公顷,临时占用120.5247公顷,植被恢复费1761.7859万元。2015年我县投入235万,展开《元江县二类森林资源的调查报告》的编制。
(八)林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立了县林业科研推广体系,我局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高级工6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8人。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积极培育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并强化质量监督,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科技协作,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加强了49.9亩的芒果品种园(118个芒果品种)管理,为我县优化品种资源、观光旅游及“元江金芒果节”芒果品种展演提供了平台。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引进葡萄柚进行了示范试种,目前长势良好;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启动牛角瓜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培育150亩牛角瓜人工科学试验林。十二五期间,结合林业造林项目、乡镇(街道)冬季党员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等,针对核桃、三华李等树种的栽培、管理及嫁接技术举办培训班96期,培训人员8286人次,发放培训和宣传资料22700份。2015年,我局主持申报的《元江县千亩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复,项目资金为100万元,实施面积1000亩,目前已开展了前期工作,待资金到位后全面主持实施。
(九)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涉林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到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依法、及时做好项目报批、林地征占用手续办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林业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水平和执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树立了行政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元江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9年,201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江东片区和章巴片区组成,总面积22378.9hm2(其中,核心区面积9988.2 hm2,缓冲区面积4609.1 hm2,实验区面积7781.6 hm2)。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的干热河谷型热带稀树灌木草丛植被生态景观、南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为保护对象。保护区物种非常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303种,哺乳动物97种,鸟类258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动物53种,鱼类34种。“十二五”期间元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编报了《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云林保护〔2013〕11号)得到批复。主要包括编制管理计划、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建立和完善巡护管理及监测体系、桫椤种群调查及监测、新种瘤果三宝木调查、蜂猴种群专项监测、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八个方面,项目顺利完成并经上级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二、林业发展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发展积累的基本经验
1.坚持着眼全局谋划发展
元江县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为核心,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支持,着眼全局谋划林业发展,为不断增强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保障。
2.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发展
通过改革,元江林业实现了理念上的转变,管理重点由木材生产优先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转变,管理方式由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的转变,政策取向由取之于林向取予并举、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林业集聚,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3.坚持重点工程带动发展
实践证明,实施重点工程是元江县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范例。元江县调整和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带动了林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全面加快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生态建设工程为主,地方工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生态建设的新格局。
4.坚持强化保护巩固发展
坚持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重点和地方公益林保护等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生态建设成果巩固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重发展、轻保护的做法,基本扭转了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的被动局面,林业开始步入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良性轨道。
5.坚持依法治林保障发展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主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富有地方特色的林业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同时,林业执法、监督、普法、行政许可等体系逐步健全,为元江县林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经营管理质量不高,科技水平低下
近年来,森林资源培育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经营管理质量不高,科技推广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人工有林地占全县有林地比例低。多年来,采伐迹地更新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部分林地林分质量下降,部分商品林结构不合理,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所占比例小,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林改造任务繁重。
2.林业产业化发展层次不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原料基地发展不足,加工产业的规模不够大,非木质林产品、森林旅游、野生动物养殖繁育、森林花卉、森林药材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丰富的林地资源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地规模、布局与加工产业建设规模不配套、不适宜,产业结构层次不明显,未能很好体现地区优势和特色。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定向培育、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链短。企业研发能力弱,自有知识产权新专利、新技术、新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引导和社会化服务力量不强,从整体上看,林业的“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3.资金投入不足,林业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元江是玉溪重要的商品林和林产业基地,国家和省政府对元江林业的投入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而对林业产业发展、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与支撑能力的投入较少,距建设元江林业产业体系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需要改善元江林业投融资体制,不断给产业发展注入必要的资金。林产业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地和林木抵押贷款等引导社会投资林业产业的政策措施和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林业产业投融资体制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4.林业基础设施薄弱
多年来,国家对林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林业基础建设薄弱,林区交通、通信、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乡镇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种苗站等基层单位办公条件、装备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工作的需要。
5.林业政策不衔接、不连贯,地方配套政策不完善
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和规范性的管理体系和协调运行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其应有的推动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6.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上级补助标准低,项目实施资金缺口大
随着劳动力价格、运输成本、种苗价格不断提高,造林成本随之增加,财政资金对林业建设和林产业发展投入满足不了目前林业发展需求,造林项目实施难度不断加大。
7.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林权纠纷多。地方项目建设与保护区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如水电站、水库项目建设与保护区建设的矛盾;采挖中药材、采土等影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植被恢复方式单一,潜在的外来干扰不容忽视。贯彻执行好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正确处理好开发与利用关系、妥善解决好林权所有者利益问题等各项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2016年及十三五林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富县战略,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为重点,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把元江县建设成为生态系统稳定、林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元江”,实现从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林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把元江建设成为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西南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基地。实现“生态富民”,构建“森林元江”、美丽城乡。
2.分类目标
生态建设目标: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
产业基地建设目标:每年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以上,到规划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
林业产业发展层级目标:重点产业有核桃、辣木、芒果,次重点产业有桃李、柿子等。
3.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9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8%以内,成灾率控制在8.6‰以下。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2016年实施绿化造林4万亩,其中核桃1万亩,经济林果3万亩,核桃补植补造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
(三)林产业发展计划
计划2016―2020年,发展林产业15万亩(其中:木本油料-核桃3万亩、其它经济林果11.5亩、林药5000亩);林下养殖基地165个,养殖规模20万头(只);建设林下经济产品加工能力规模达3200万吨芒果汁精深加工企业一个;森林景观利用项目4个(拟建设南溪森林公园1个,面积规模83400亩;拟建石膏箐干热河谷植物园1个,面积规模1000亩;拟建凤凰花大峡谷生态观光园1个,面积规模7000亩;拟建生态庄园1个,面积规模1800亩);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收集及良种繁育基地2个1100亩(核桃良种1个,规模100亩;旱冬瓜母树林1个,规模1000亩)。林下经济推广使用技术推广面积15700亩(其中核桃栽培技术推广5000亩、草果栽培技术推广200亩、核桃丰产技术推广10000亩,草果丰产技术推广500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个,总面积15500亩(漾濞核桃种植示范基地10个,总面积5000亩、漾濞核桃丰产示范基地20个,总面积10000亩、草果丰产示范基地1个面积500亩);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个(芒果深加工系列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林果专业合作社)30个。
(四)重点生态项目实施计划
计划2016―2020年,实施元江县生态治理4万亩、美丽乡村绿化90个、林木良种基地建设200亩、林业产业发展15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松小蠹防治6.6万亩。通过实施以上重点工程,完成造林19万亩,预计投入资金28094.60万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以上,为“生态元江”、“美丽元江”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五)扩大保护区面积
根据几年的管理发现,在元江河谷东岸,尚有大面积典型的干热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类型区域分布在保护区之外,该区域分布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元江苏铁、云南苏铁、蚬木等,还有十分罕见的大面积野生喜树群落。2014年在曼旦前山片(脊背山)发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和被相关专家认为已经灭绝了50年的珍稀濒危物种云南火焰兰。为应抢救性保护上述区域珍贵的生物资源的栖息地,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调整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并尽快启动前期资源调查等准备工作。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保障
林业机构的稳定、健全和基层组织的完善是林业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从对事业负责的大局出发,在机构改革中,要保持各级林业机构的稳定性和工作职能的完整性。避免以各种理由任意撤并林业机构、削弱其职能。林业基层组织是林业建设的骨干,发挥着贯彻林业方针政策、组织工程实施、推广科学技术和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稳定、完善基层组织,特别是林业工作站的建设,要定编、定职能,并保证经费来源。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维护基层林业站的稳定,确保机构不乱、人员不散、经费不减。
(二)资金保障
一方面,要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和事权划分的原则,把林业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市县配套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政策与机制。另一方面,要始终以多渠道增加林业投入为工作重点之一,争取林业轻税赋和中长期信贷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稳定的林业经济政策体系,吸引和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
(三)政策保障
为使各项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制定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使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学习和引进先进经验,如工程建设招投标制、生态工程的报账制度等。所有林业建设工程要规范立项、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考核。
(四)科技支撑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推进林业新科技革命,实现林业科技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提高林业科技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攻关,突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加强标准、质量和专利工作,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五)依法治林
元江林业发展要加强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管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工作,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
(六)落实领导责任制
一是要继续强化各级政府领导的林业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将林业发展业绩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建立干部离任核查机制,避免急功近利,克服短期行为。二是要保持林业机构的稳定,加强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基层组织的作用,保持林业工作的连续性。三是要结合元江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建设“森林元江”的发展战略,积极制定和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把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不断地将林业建设推上新的高度。
(七)强化宣传教育
广泛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动员,提高全社会对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的认识,增强发展林业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贯彻执元江“生态立县”、建设“森林元江”的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林业建设;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遏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做好林业行业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广大林业职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增强对林业事业的信心。
“十三五”重点项目(工程)规划表
序号 | 工程(项目) | 实施范围(布局)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亩) | 预计投资(万元) | 备注 |
1 | 生态治理工程 | 全县10乡镇(街道) | 人工造林40000亩(不含核桃),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26000亩,其他造林14000亩 | 4870 | |
2 | 种苗产业发展 | 全县10乡镇(街道) | 1.造林绿化观赏苗木基地建设100亩,核桃良种苗木基地建设50亩;2.扶持 苗圃大户发展苗圃基地建设3800亩 3.种植资源保护及利用建设3000亩 | 5000 | |
3 | 林业产业发展 | 全县10乡镇(街道) | 特色经济林87000亩;3.林下种植发展33000亩,养殖10万头(只) | 8074 | |
4 | 森林资源保护 | 全县10乡镇(街道) |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2.松小蠹虫防治66000亩。 | 2000 | |
5 |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 自然保护区内 | 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 | 7666 | |
6 | 核桃产业项目建设 | 全县8乡镇(街道) | 新种核桃30000亩,其中:漫莱镇8000亩、因远镇10000亩、龙潭乡2000亩、羊街乡5000亩、咪哩乡5000亩;补植补造50000亩,提质增效150000亩。 | 3400 | |
元江县林业局
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