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病提醒:秋冬季传染病防病温馨提示!


来源:元江县卫生健康局 时间:2024-10-12 16:46:24 点击率: 42 【打印】 【关闭】

健康防病提醒秋冬季传染病防病温馨提示!

 

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新冠、流感等重点传染病易造成聚集性传播,元江县卫生健康局提醒您外出旅游、聚餐聚会时、进入公共场所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目前新冠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

1.开窗通风。室内通风有助于吹散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和室内部分霉变细菌、致病菌,应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开窗通风。

2.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清洁双手,每次搓洗20秒以上,能更有效地去除手上沾染的病原体。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降低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疾病的风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比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等。进入公共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经常打扫居室和工作场所。家中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

5.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可降低发病风险

6.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将病原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类传染病。元江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甲肝和戊肝等。主要通过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发热、咳嗽、口痛。诺如病毒性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常见症状为呕吐、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学校、托幼机构、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要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至少洗手,以避免病从口入。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食物应充分加热后食用,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3.外出就餐注意卫生。外出就餐要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少吃凉拌菜、沙拉等生冷食物,聚餐时倡导使用公筷或分餐。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等要煮沸消毒,玩具、用具等要定期清洁消毒,衣物、被褥等要常在太阳下晾晒。

5.积极接种疫苗。提倡适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成人建议接种甲肝疫苗,增强机体对相关肠道传染病免疫力

三、虫媒传染病

夏秋季节蚊虫活动频繁且易孳生,俗话说秋蚊猛如虎,初秋蚊虫多,为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感染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为710月,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假期中户外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游时,登革热的感染风险不容忽视。

预防措施:

1.清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每5-7天彻底换水一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可在住家及周围的景观水体放养鱼;对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投放双硫磷灭幼蚊。

2.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游玩时,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不得不裸露的皮肤处喷涂驱蚊剂。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频繁出没的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也可以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驱杀蚊虫。

3.健康攻略。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动态,有流行地区旅居史返回本地后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它的特点包括:1.一般潜伏期短,起病急剧常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多人发病;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例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3.病人临床表现相似,最初或主要症状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4.一般停止进食污染食物后,暴发流行即停止。

预防措施:

1.保持清洁。勤洗手、餐具厨具要清洁。

2.生熟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3.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烹调要煮熟、烧透,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不安全,要待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6.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减少感染风险。

 

 

 

                        元江县卫生健康局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