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预防误食马桑果等野果子中毒的预警公告(2023年第2号)


来源: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3-04-10 11:33:42 点击率: 119 【打印】 【关闭】

元江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预防误食马桑果等野果子中毒的预警公告

2023年第2号)

 

进入夏季,桑葚日渐成熟,大量上市。为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广大群众在野外游玩时把有毒野果马桑果误当成桑椹摘来食用而造成中毒事件发生,提醒广大群众,在野外不要随意采撷野果食用。现就防止误食马桑果中毒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马桑果性状特征及中毒症状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外形似桑椹,容易被当做桑椹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毒理与印防己毒相似,且更为强烈,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马桑果中毒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呕吐物中含紫红色马桑果汁或粉红色果渣水),上腹部隐痛等症状,轻型患者表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无抽搐。重型患者呈现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反复抽搐,抽搐时口唇、肢端发绀。危重型患者呈现昏迷、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

 二、提高警惕,注意辨别

桑椹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椭圆形,长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本草新编》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的记载。桑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

群众到郊外游玩时不要采食外形似桑椹的野果和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避免误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购买市场出售的桑椹时,要注意加以辨别。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用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中灌胃,如无小苏打,催吐时可饮用1%的温盐水,直至呕吐物与饮用的温盐水一致,也可用蛋清灌胃,同时将中毒患者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三、加强宣传,认真做好救治准备

各乡镇(街道),县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县教育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健全监测体系,及时加强预防马桑果中毒的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多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要严格落实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做好马桑果中毒的应急救治准备工作。

                                       图片1.jpg  图片2.jpg

左图为马桑果(有毒),右图为桑椹

 

 

                                                                        元江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