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


来源: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19-10-25 15:40:58 点击率: 20 【打印】 【关闭】

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进展

(一)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一是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非禁即入,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不得设置审批限制、审批障碍,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进入。二是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截至2019920日,全县实有企业1976户,从业人员24036人,认缴注册资本达547298.69万元。三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把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106项涉企(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实施改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审批改备案20件,告知承诺12件,优化准入服务880件。四是精简行政许可和审批,2014年至今,按上级文件要求,我局陆续取消了户外广告登记、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核发、企业集团核准登记、设立分公司备案、名称预先核准5项审批事项,保留了11项行政许可,2项行政确认,28项行政职权。五是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制,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登记。

(二)优化办事流程,提升登记效率。一是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截至目前,已成功自主申报企业名称153个。二是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建立零见面企业登记工作机制。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的企业有24户,个体工商户93户。三是电子营业执照已作为企业在网上办理企业登记、印章制作、社保登记等相关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推动了企业领用电子营业执照。四是将企业设立登记一审一合改为审核合一,登记注册一人通办。五是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201911日至1010日,新设立企业210户,当天办结186户,当日办结率达88.57%六是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依托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实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各环节一网通办。截至目前,通过一窗通服务平台办理的企业有4户。

(三)简化注销登记程序,畅通市场退出渠道。一是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201731日至今,全县已有315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办理了注销手续,占这个期间全部注销企业的52.68%二是全面推行云南省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平台应用,实行各有关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三是优化注销流程,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备案的,可以选择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在线办理。四是降低注销成本,企业依法发布公告通知债权人的,除通过报纸等途径外,可以选择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免费发布。五是精简材料,省局与省税务局已实现企业清税信息共享,不再收取企业纸质清税证明文书。同时,也不再收取清算组备案通知书和报纸公告样张等材料。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全面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编制公开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随机抽查事项,建立市场主体检查名录库12233户,执法人员名录库37人和抽查工作细则,规范了随机抽查内容、方式和程序,实现了本部门行政执法事项随机抽查全覆盖。我局自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以来,共随机抽查市场主体867户次,抽查结果均已全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对外公示。二是加强信用监管。利用工商登记系统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公开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云南)归集跨部门市场主体监管等信息,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和应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截至目前,已通过协同监管平台——云南归集涉企信息2431条。全面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共计21人次。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实施品牌战略,全力做好商标注册工作。按照我局商标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不断在增加商标数量、提高商标质量,促进商标品牌有效运用与保护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积极作用,服务元江经济跨越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有效注册商标394个,其中涉农商标72个。已成功注册元江鲤、元江芒果、元江火龙果、元江草果、元江茉莉花、元江金桔、元江芦荟7个地理商标,元江辣木、元江甜橙、元江羊街米、元江紫驼骆米4个地理商标正在申报中。同时,我局积极做好商标服务工作,受理商标咨询服务136人次,引导和指导经营户申请注册新商标,为县里各有关部门提供商标基础数据和资料27次。

二、存在的困难

(一)证照分离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制定困难。根据《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级部门要在市直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涉及的四种改革方式,分类制定具体管理措施。但是截至目前,我县各有关部门还未收到市直有关部门在制定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管理措施方面的指导文件,因此,我县各有关单位在制定相应配套服务办法和监管措施的工作上无从下手,至今还没有单位制定出完整配套的监管措施,改革工作进展缓慢。同时,大部分行政审批部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

(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我县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申请人的计算机知识薄弱,但全程电子化登记需要填报的内容专业性强,常常出现错选公司类型、不能规范表述经营范围表述等问题,操作系统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也过于繁杂,办事群众看不懂、不会操作,尤其对于一些年龄大、文化程度不够高、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员就更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申报积极性。此外,部分申请人在家里尝试用电子化系统申报却屡次被退回,所耗费时间反而更多、程序也在反复修改中显得复杂,进一步阻碍了全程电子化登记的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开通至今,有30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申请登记,但成功申请到营业执照的只有24户,平均退回修改至少1次以上,有6户企业未审核通过。

(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果不佳。根据抽查实施情况看,双随机抽查虽然做到抽查人员和抽查对象的双随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公正,但在部分专业性强的执法领域,对执法人员技能要求高,与其他执法领域通用性差,导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适用存在困难。加之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储备不足,对企业年报、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进行抽查力不从心,大多数的抽查流于形式,抽查效果差强人意。截至目前,我局共随机抽查市场主体868户次,但发现问题的仅有57户次。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能力需要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不够。2016年至今,全局仅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件,处罚款5万元,查办商标侵权案件2件,处罚款2.7万元。

意见建议

(一)希望上级各有关部门能指导我县各单位制定相应的配套服务办法和监管措施,加快证照分离改革的步伐。同时,充分发挥县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市场监管局、编办、法制办等部门在证照分离改革中的作用及职责,制定改革时间表、实施细则,将改革事项细化,做到权责分明,有条不紊。

(二)希望省级能进一步完善全程电子化系统,简化网上审批操作,做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流程再造,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使办事群众会操作、办证人员简便操作。对涉及重复提交或不必要的申请材料、数据项、审核环节等,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

(三)希望上级层面能梳理制定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形成涵盖抽查工作步骤、程序、后续处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引,不定期举办专业的学习培训及研讨活动,深化监管人员对新业务知识的理解吸收,统一思想,推动监管思维不断转变,着力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同时,我局要不断优化监管人员配置,打通基层队伍老化、人员短缺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症结。根据每名监管人员的业务特长,为监管人员贴上不同的业务标签,探索建立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库,开展抽查行动时根据不同的检查需要随机抽取不同类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检查的精度和准确度。

(四)通过法律法规宣传、行政约谈等方式引导企业树立商标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公开案件举报、投诉电话,努力拓宽案源渠道,建立与商标注册人及其代理人的信息沟通机制鼓励企业、消费者积极投诉举报。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疑难案件讨论等方式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和办案技能。

(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