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哈 尼 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咪哩乡人民政府文件
咪政发〔2015〕149号

咪哩乡人民政府2015年和
“十二五”工作总结及2016年和“十三五”
工作计划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的关键一年。根据《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将咪哩乡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职责,党建第一保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保持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今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3亿元,增长1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8%;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3元,增长10%;完成招商引资824.0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6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县级下达指标范围内。
(一)调整产业结构,打牢增收基础
1.烤烟产业。我乡今年的烤烟品种为云烟87,合同种植面积为5860亩,烟叶交售任务70万公斤。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春夏连旱,烤烟生产遭受到长时间、大面积自然灾害。面对重重困难,全乡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创新工作方式,在烤烟生产各环节实行干部联系烟农制度,每个干部包干负责服务自己联系的烟农,在烟叶交售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干部服务烟农水平。10月15日圆满完成70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收购均价26.84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5.06%,实现烟农收入1950.8万元。2.林果产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培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基础,谋长远,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长远发展靠果树,短期发展靠蔬菜靠养殖,强推一产,促进三产,实现一三产联动发展。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种植耕地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完成咪哩、小柏木两个村民小组2900亩核桃种植,目前正在实施6000多亩核桃种植;在土地平整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紫驼骆2500亩油桃种植、大新村委会3079亩红桃嫁接。2015年完成咪哩、甘岔、哈罗、大新、瓦纳村委会红河谷热海景区近山面山绿化造林及退耕还林10000亩芒果种植工作,年内完成核心区647亩绿化造林工程建设任务。每年兑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78474亩,补偿金784740元(其中集体补偿资金704520元;个人补偿资金80220元)。3.旅游文化产业。按照强推三产的要求,制定全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瓦纳旅游休闲度假村开发,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继续做好李和才故居回收及修缮保护工作,实施李和才文物、哈尼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展览室建设,积极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打好基础。多方筹措资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李和才故居一号院以76万元价格顺利回收,下一步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以修缮和保护。4.畜牧业。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大牲畜及畜禽出存栏稳中有增,扶持畜牧业发展专项贴息贷款18户140万元。有养殖规模以上的养殖户19户,林下养殖土鸡2户。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87.3万元。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2193.5万元。5.农业产业。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2015年完成大春总播种面积29291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3036亩,产量463.59万公斤;豆类525亩,产量5.78万公斤;薯类400亩,产量4.15万公斤)。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6636亩(其中小春粮食4611亩,产量23.57万公斤;豆类1725亩,产量6.43万公斤;薯类368亩,产量3.10万公斤)。小春油料、油菜种植10229亩,产量95.30万公斤,免费向油菜种植农户供应发放优良油菜种子-云花油早熟1号2000公斤。完成蔬菜种植2212亩,产量106.51万公斤。6.科技培训。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开展科技培训共计12期1850余人次。全乡完成农用机械微耕机推广达627套台。
(二)服务重点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投资1258.55万元的哈罗、咪哩两个村委会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完成,平整土地面积2250亩;投资150万元的哈罗村委会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投资501.33万元的石头寨村民小组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已基本完工,已搬迁入住35户;大黑铺村委会农村饮水工程已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4个蓄水池和进村入户的管网建设,后续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投资180万元的咪哩、上龙塘两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投资400多万元的咪哩乡集贸市场及客运站建设工程开工建设;投资1099万元的里程为23.4公里的清甘路及投资652.8万元里程为13.9公里的大大线路面硬化工程正在推进;投资113万元的葫芦田等4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将在年底完成;投资537万元的堕谷地质滑坡治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于年底完成投资30.2万元大新3000亩红桃200亩示范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0万元甘岔2000亩芒果栽培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黑铺、甘岔两个个村民小组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乡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做好县级重点项目羊岔街风电南片区建设和红河谷热海协调服务及群众工作。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不辞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的工作精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智、用力、用法,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做好羊岔街风电南片区建设和红河谷热海开发项目群众利益纠纷化解工作,确保群众思想稳定,保证项目开发始终得以顺利进行。
(三)保障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坚定不移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4个、贫困村民小组31个及贫困人口960户3575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22.6%,高于全县7.3个百分点,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高度关注民生、消除绝对贫困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制定了《咪哩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聚焦贫困群众,做好“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确保2017年4个贫困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960户3575人摘掉贫困帽子、贫困村整体出列、贫困户精准脱贫。市、县、乡干部第一轮遍访工作顺利完成。二是民政和残疾人帮扶工作。加强五保、低保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按时发放低保金215615元、慰问金17100元、救灾救济款29400元、临时救助款127500元、救济粮20000公斤。积极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利用助残日,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6户,免费发放2万尾鱼苗,完成残疾人农村危房改造5套。继续开展农房保险工作,完成参保3240户,完成参保任务的100%。三是殡葬改革成效明显。始终按照“惠民、绿色、文明、和谐”的殡葬理念,强势推进殡葬改革,率先在全县十个乡镇、街道推行全乡全覆盖。今年1-10月,全乡死亡火化装骨灰盒进公墓安葬管理46具,其中:火化区死亡7人,火化7具,火化率达100%;土葬改革区死亡39人,火化29具,火化率达74.4%。富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四是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乡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563人,参保率95.1%,1-11月,各级各类门诊、住院共减免补偿438.4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续保7051人,参保率89.11%(截至11月2日扣款)。积极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培训组织和管理、小额贷款组织和管理、职业供求信息发布等相关就业服务。认真开展好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工作。五是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工作。2015年度录入和上报完成公益林补偿金80220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金428400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75190.04元(其中,对单户补助84396.16元,联户补助90793.88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197408.93元;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35800元;共计发放农民补贴资金2217018.97元,受益农户达10231人次。六是卫生计生工作常抓不懈。目前,共规范管理糖尿病人253人、高血压病人1631人、65岁以上老年人1432人、重症精神病人59人、预防接种1714针次、孕产妇135人、0―6岁儿童1334人。截至10月底,全乡共有已婚育龄妇女2979人,出生婴儿67人,“三查两清”服务1582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23对。鼓励和引导参加计生意外伤害保险1050人。七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做到经常深入,经常分析,认真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会,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免、补、助”政策并保障了学生免费营养餐供应。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咪哩小学幼儿园建设基本完工,全面完成咪哩小学各校点D级危房重鉴工作;完成云南省第二轮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准备工作;咪哩中学职工宿舍建设接近尾声,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八是认真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今年危房改造申请上报104户,10月底开工率100%,网上信息录入率100%,竣工率80%。其余部分年底全部竣工。九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顺利推进全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巩固登记成果。
(四)持续加大生态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四包一化”制度,即挂钩组长包村、挂钩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片、农户包段,积极引导群众做好绿化工作。今年公路沿线种植樱花2800株、凤凰花366株。投入23.65万元新建简易垃圾焚烧池44座,购置垃圾收集桶20个、小垃圾篓800个、花盆2136个,在市住建局的帮助下购买垃圾运输车3辆,垃圾收集箱9个,开展集中大扫除86次,共清理陈年垃圾50余吨。积极推进村规民约执行。全乡42个村民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依靠村规民约突出解决环境卫生整治、森林资源保护、组织发动义务工难等问题。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乱砍滥伐、乱堆杂物等执行村规民约13起,罚款6500多元。
(五)加强平安建设,社会安定和谐
围绕县级重点工作,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当前发展靠稳定,长远稳定靠发展的思想,认真做好全乡社会稳定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反犯罪分子,积极做好道路、交通、禁毒、消防防工作。用心、用情、用智、用力、用法做好中广核羊岔街风电项目建设和瓦纳旅游休闲度假村开发项目协调服务和利益纠纷调解工作,为项目开发营造稳定的环境,得到县上的积极肯定。认真做好云龙村与曼来镇水塘组群众山林、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作,经县级部门多方协调,咪哩乡大新村委会云龙村民小组划归曼来镇曼来社区管辖,为曼来社区的一个村民小组,解决了多年来属地管理与行政区划管理之间的矛盾。
二、“十二五”工作总结
2011-2015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以《咪哩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指导,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的发展战略和“强果蔬、优烟蔗、壮林畜、促商旅”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打基础,调结构,培支柱,保稳定,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4亿元,较上年增长10%,较2011年的6190万元增长65.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以上,比2011年的481万增加119万元,增长2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较上年增长8%,较2011年的5819万元增长76.3%;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3 元,较上年增长10%,较2011年的2630元增长84.1%。
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抓产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对乡情再认识,突出自身优势,完善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确保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2015年末烟叶收购量较2011年减少54万公斤,“十二五”期间烟叶收入达1.3亿元。五年来,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年均1.2万亩左右,年均实现蔗农收入1100万元以上,良种推广率和技术到位率达到99%以上。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大牲畜及畜禽出存栏稳中有增,201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193.5万元,比2011年增1300多万元。粮食生产平稳发展。林果产业有了新发展。按照山区“一棵烟、两棵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核桃、油桃、红桃等产业。五年来,全乡共种植核桃13582亩、油桃2500亩、红桃3079亩、柑桔2057.5亩。大力推动秋冬农业开发。油菜、菜豌豆、青刀豆种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以爱国民主人士李和才为依托,累计投资230多万元逐年修缮李和才故居,革命历史展览室已初步建成,积极配合红河谷瓦纳旅游休闲度假村项目开发工作,努力打造革命历史文化教育与生态农业观光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五年来,累计投入520万元完成了23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工程。投资1750万元建设乡村、村组道路,提高了路面等级。投资2700多万元建设烟水工程、烟区道路,建成密集型卧式烤房82座,极大改善了烟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47万元的大新、瓦纳村委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2773.85万元完成小柏木、紫驼骆、哈罗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投入350多万元的石头寨村民小组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工程。投入621.88万元完成云龙、大芭蕉、葫芦田、紫驼骆、咪哩、堕咪、大新、石头寨、大黑铺、甘岔等16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363万元完成了15件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及2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项目;投入373.96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共改造368户;投入2000万元完成变电站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的陆家店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就绪。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2630元增加至2015年的4843元,烤烟、甘蔗收入五年累计2亿元以上,林果、畜牧、务工等收入较为稳定。农村低保覆盖面大,民政救助工作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实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种粮补贴、粮种补贴、家电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得到了实惠。全乡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不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支持人大依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积极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普法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干部法律素质不断增强。
在“十二五”期间,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乡产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牢靠,乡域经济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弱、建设任务繁重。二是产业支撑不强,优势不突出,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大。三是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四是干部能力素质与当前发展不相适应,干部作风仍然不够深入。
三、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建议
2016年工作计划。2016年发展目标:农村经济总收入1.13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24元,增长12%。
一是抓产业。按照提升一产的要求,在抓好烤烟、甘蔗、蓄牧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全乡林果蔬菜发展规划,推进土地流转,引进订单农业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定不移地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改变过去零星分散的种植模式,拿出好田好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种植,做到长短结合,长远发展靠果树,短期发展靠蔬菜靠养殖。按照全乡核桃种植方案,逐年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核桃。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认真谋划规划秋冬农业开发。按照强推三产的要求,制定全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瓦纳沸泉开发,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继续做好李和才故居修缮保护工作,实施李和才文物、哈尼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展览室建设,积极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打基础,为今后实现一产三产联动发展打基础。
二是抓项目。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的思想,加强对项目相关政策的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级争取资金力度,积极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做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全面改善水、路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依靠村规民约,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管护工作。抓好投入400多万元的咪哩客运站、集贸市场建设项目;抓好投入8700多万陆家店水库建设相关工作;抓好投资429万元哈罗基本烟田项目工程;抓好投资700多万元甘岔片区土地整治项目;抓好投资100多万元的密林水库建设;抓好投资1099万元的里程为23.4公里的元昆线、投资652.8万元里程为13.9公里的大大线;抓好估算总投资775.5万元里程为16.5公里的昆咪线立项工作、估算总投资 915.56万元里程为19.48公里的甘昆线立项工作。抓好投资537万元的堕谷地质滑坡治理项目;抓好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项目和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项目;继续抓好计划投资300多万元的大黑铺、大芭蕉、小黑铺、半坡4个村民小组人饮项目。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及治理、水毁公路、沟渠修复工程。
三是抓生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意识,坚决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依靠村规民约,农村柴火的使用倡导和推广修树枝树杈和拾干柴,重点整治毁林开垦、乱砍滥伐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大绿化力度,强势推进殡葬改革,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村规民约为重要抓手,各村民小组成立村规民约执行小组,解决好义务工难发动的问题,全面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形成村民小组每月公共卫生大清扫机制,推进“四包一化”工作长效化,做到长期抓、经常抓,抓出成效。
四是抓民生。认真抓好民政救灾和残疾人帮扶工作,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抓好乡村医疗卫生室建设,做好辖区内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新农保、新农合收缴工作,力争每年达到96%以上的参保率。重视教育工作,认真抓好校园安全工作。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抓好计生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五是抓稳定。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高于一切的思想。创新工作机制,畅通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做好下访和接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积极做好纠纷化解调处工作。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禁毒、食品药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等工作,突出重点难点,确保全乡社会稳定。
六是抓扶贫。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元江县委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高度关注民生、消除绝对贫困的民心工程来抓,求真务实、协调推进。按照《咪哩乡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聚焦贫困群众,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确保2017年4个贫困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960户3575人摘掉贫困帽子、贫困村整体出列、贫困户精准脱贫。
七是抓政府自身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始终发挥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向我看齐”的标准,层层传导,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群众办事难、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以优良的政风带民风转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依法治乡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十三五”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建生态、优烟蔗、壮林畜、促文旅”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强产业,做美村庄,做优环境,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生态咪哩、活力咪哩、小康咪哩、和谐咪哩、美丽咪哩”,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5亿元,年均递增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年均递增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35元,年均递增12%。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强推一产
(1)林果产业。把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十三五”期末,全乡林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2.5万元、桃子种植面积2万亩、芒果种植面积1.5万亩),实现果农收入6600万元(其中:核桃产值1000万元、桃子产值4800万元、芒果产值800万元)。
(2)烤烟产业。合理规划,提质增效,巩固烤烟支柱产业地位。“十三五”期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年均5000亩,产量6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年均 1800万元。
(3)甘蔗产业。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十三五”期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年均1万亩,产量2.6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500万元。
(4)畜牧业。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做好生猪和禽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十三五”期末,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
(二)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三产
围绕地热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三大资源优势,做实旅游发展规划。借助红河谷热海开发揽人缘,聚财气;以哈尼民主人士李和才先生的名人效应为平台,打名气;以哈尼民间民俗文化展演为载体,树品牌;利用新田、甘岔两个省级保护区天然屏障,建生态;以小柏木军政干部培训班遗址为阵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正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层层推进,做实线路,创出品牌。“十三五”期末,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
(三)加强基层基础,扎实抓好项目建设
计划立项小紫驼骆、棉花地、大鱼塘、清水河、漫沙田、新安寨、新发村、裸裸城、上龙潭、堕咪、朱堕小寨、大锡场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咪哩乡集镇供水工程,以及孟鹏坝塘、小柏木坝塘、灯火海坝塘、比灯路坝塘、章哈坝塘五座坝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2454.5万元的清甘路、大大线、昆咪线水泥路面建设和瓦紫路等扩宽工程;申请立项1000多万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堕咪大沟、瓦纳大沟;完成投资700多万实施甘岔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建设投资7800万元的孟鹏水库和投资2400万元的甘岔大老岭水库建设;完善人畜饮水基础设施,保障饮水安全;完成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集镇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完成集贸市场及客运站建设;完成1404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咪哩小组、裸裸城小组、葫芦田小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完成投资560万元新建2000平方米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建设,完成投资360万元新建24套卫生院职工住宿楼,完成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投资500万元修缮李和才故居一号院,并投入旅游开发使用;投资200万元建设3个新农村群众健身文化广场;投资1000万元筹划拍摄影视剧哈尼王―李和才;投资800万元修缮李和才军队练兵场和小柏木军政干部训练班遗址。全面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抓好项目规划、包装、储备,每年大力争取美丽乡村、“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建设项目。
(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广泛宣传,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广辟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实现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实现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万人次,劳务输出收入突破2亿元。
(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意识,坚决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完善公墓基础服务设施和管理机制,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做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村规民约执行力度,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六)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重点规划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障、群众诉求、救灾救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改善、便民购物、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现实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规划处理好民主与政治、法治与和谐的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对县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
建议县政府领导加大深入基层力度,多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咪哩乡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