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哩乡甘岔村委会山洪灾害
防
御
预
案
咪哩乡甘岔村委会
二○一五年七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水灾害突发性事件防范与处理工作,使汛期水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乡村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要求,结合甘岔村山洪灾害现状,特制定咪哩乡人民政府甘岔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云南省防洪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元江县防洪减灾应急预案》、《咪哩乡人民政府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实用于咪哩乡人民政府甘岔村委会辖区范围内突发性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山洪灾害包括: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水库垮坝、堤防决口等对村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和次生衍生灾害。
(四)工作原则
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乡村防汛现代化水平。
2. 乡村防汛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
3. 乡村防汛以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为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 乡村防汛工作按照乡村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乡村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 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属地管理、乡域协调、公众参与,干群结合,平战结合。防汛抢险队伍承担着防汛攻坚任务。
二、村组基本情况
1. 区域及社会经济
咪哩乡人民政府甘岔村委会位于元江县咪哩乡东北部,距咪哩乡人民政府驻地37.6km,甘岔、新寨、石头寨、大鱼塘、南坝哈、甘岔箐、陆家店、新安寨、小紫驼骆、店房、新发村、漫沙、清水河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38户2423人,居住的民族以哈尼族为主。国土面积49.46km2,海拔1200m~1800m,年平均温度19℃,全村耕地总面积5347亩,其中水田1571亩,山地3776亩。人均耕地2.2亩,适合种植包谷,甘蔗等农作物,全村拥有林地1685亩,经济林果地1685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2元。
2. 主要险情及重点防护对象
甘岔村委会山洪灾害主要由强降雨诱发的滑坡形成的灾害对村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结合国土部门原确定的地质灾害监测区域,本次山洪灾害重点防御对象为南坝哈片区、小紫驼骆片区、石头寨片区,共计三个主要易灾易险片区。保护对象共96户417人。
三、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领导组
组 长:杨战芳(村委会主任,电话:13887748760)
副组长:杨文光(村党总支书记,电话:13095291499)
成 员:杨为成(村监委会主任,电话:15912767462)
张孙才(村委会副主任,电话:15987070872)
石春林(民兵连长,电话:15808650460)
石 荣(村治保主任,电话:13988451094)
张正华(村调解委员,电话:15687731629)
石四荣(南坝哈小组组长,电话:15987281057)
李山林(石头寨小组组长,电话:13529781459)
石美光(小紫驼骆小组组长,电话:15911766909)
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设立通讯联络组、医疗救助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村应急抢险组5个应急小组,各小组组长及成员由指挥领导组组长任命,原则上由村委会班组人员担任。
四、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 在乡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洪工作的法规、政策和乡人民政府、防洪指挥部的决定、指令及党委政府关于防汛救灾的各项指令,发布启动预案命令,指挥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应对。
2. 根据灾情对防汛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部署、协调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组成部门实施抗洪和救灾工作,执行党委政府下达的其他任务,制定和修订《甘岔村委会防汛应急预案》。
3. 当行政区域内有重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时,组织召开防汛工作应急会议,听取有关村居委和村民小组的雨情、水情、灾情汇报,安排部署防洪救灾工作。
4. 统一指挥全村的防汛应急工作,组织村委会应急各小组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区域进行抗洪救灾。
5. 向乡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部报告洪水灾害和抗洪救灾应急工作情况。
五、各抢险应急小组职责
1.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随时保持联系畅通。一旦发生山洪灾害事故,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 应急抢险小组:主要负责村防汛工作的宣传摸底、紧急抢险和人员转移工作,一旦发生山洪灾害事故,确保人员、设备及时到位,抢险及时。负责立即组织灾区群众紧急撤离,确保人畜安全。
3. 后勤物资保障组:按照乡防汛指挥部的要求负责做好防洪物资储备、管理、供应工作。
4. 医疗救助组:负责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 安全保卫组:负责维护防洪抢险公共秩序,交通、道路管制和灾区社会治安。出现紧急情况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打击偷窃国家、居民财产和防汛救灾物资,破坏防洪工程、防汛通信设施的犯罪分子;做好防洪救灾的治安和保卫工作。
六、汛期重点检查和监控
1. 建立健全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水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做到领导、组织、队伍、预案、物资五落实。预防通信、电力中断等重特大水灾事故和突发性灾害发生。
2. 落实病险库、坝和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监测措施。对防洪排涝设施要专人监控,加强水灾隐患的排查,确保安全。
3. 督促在建工程要落实防汛责任制,将临时工棚防护作为监控重点,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4. 加强对辖区内易灾易险点的巡查、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组织加固防洪设施。落实预防、抢险、撤退等各项措施,杜绝决堤,垮坝事故,确保汛期安全。
5. 加强居民的排洪设施排查加固,及时整改,要完善和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水情预测、预报,确保汛情信息和调度指令畅通,防止水灾事故发生。
七、洪水预报预警及物资准备
监测人员在接到上级防汛指挥部的水雨情通知之后,二十四小时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并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
预警信号为广播、锣、口哨、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各报警点和信号员及时报告给信息监测组,并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发动群众,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群众开始转移;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区。
物资准备:防汛抢险物资需储备:雨鞋、雨衣、编织袋、铁锹、照明器材、救生设备、运输工具等。
八、应急响应
当发生暴雨时,应急管理小组应在汛期派人加强巡视,监测人员应及时查看滑坡隐患点及泥石流、山洪易发区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及时撤离群众。要组织落实好抢险物资、车辆和抢险队伍,随时准备抗御超标准洪水。
应对措施:发生暴雨时,村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指挥有关人员做好抗洪救灾的各项工作,各抢险应急队伍分赴发生灾情地点,迅速投入救援。通讯联络组要确保信息畅通,后勤物资保障组要确保物资供应,医疗救助组要做好伤员救治及卫生防疫工作,安全保卫组要维护好灾区的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破坏、盗窃分子。
安置地点:利用村有利地形,就地就近向高处转移。安置地点要提前做好准备。具体各安置地点见附页。
撤离路线:根据撤离去向和数量,各出险地按指定路线撤离,以免造成相互干扰和交通堵塞,影响撤离速度。
运输车辆调配:合理安排人员撤离和疏散用车,保障有部分车辆供转移老弱病残和学生儿童使用。
后勤供应: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由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灾区和抢险人员的食品供应。参加抢险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食品供应。
医疗与卫生防疫:医疗及药品供应工作由村卫生员负责。全力进行监测和消毒,防止各种流行性疫病的发生。
应急结束:防汛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小组根据抢险救灾实际情况,发布解除应急命令,转入正常工作。
九、转移安置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一旦发生灾情,按照防洪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工作需要划分片区,成立片区领导小组,负责本区的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为便于防洪指挥,使灾民有序撤退、转移,将我村划为三个片区,在村委会的统一指挥下,实行分片包干负责。
第一片区:南坝哈片区
主要易险区域南坝哈组,需转移人口39户158人,转移路线:沿村内道路,安置转移地点:公房。
片区主要负责人:石四荣(南坝哈村民小组组长,电话:15987281057)
第二片区:石头寨片区
主要易险区域石头寨组,需转移人口33户149人,转移路线:沿村内道路,安置转移地点:活动场所。
片区主要负责人:李山林(石头寨村民小组组长,电话:13529781459)。
第三片区:小紫驼骆片区
主要易险区域小紫驼骆组,需转移人口24户110人,转移路线:沿村内道路,安置转移地点:公房。
片区主要负责人:石美光(小紫驼骆村民小组组长,电话:15911766909)。
十、附则
1. 本预案经咪哩乡人民政府审批后,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本预案每隔2~3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及时修订;片区负责人主要由小组长担任,如人事变动,责任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