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芒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种植区域海拔从270米至1300米,特殊气候环境造就芒果病虫害频发,对芒果坐果率、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做好芒果冬春季病虫害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春季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白粉病、流胶病、煤烟病;花瘿蚊、蚧壳虫、叶蝉、蚜虫等。
一、病害防控
1、芒果炭疽病。症状:此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新梢、嫩叶、花穗和果实,新梢和嫩叶被为害时,有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班,嫩叶感病严重时有病班穿孔叶片脱落、嫩梢干枯:花器被感染时,花蕾柄部有红褐色不规则的斑点,导致花蕾枯萎,花序变黑;幼果感染初时,表皮产生很小的褐色斑点和黑色斑点,严重感染时,病斑渐渐扩大果实变黑脱落或形成僵果;大果初被感染时,有黑色斑点,然后迅速扩大,并产生略为凹下的斑点,随着感染斑点的增多扩大导致果实腐烂。传传播途径:此病主要由风或昆虫传播,连续阴雨相对湿度达90%以上并持续12小时,气温24~30℃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采果后及时修剪,把过密枝、病枯枝、僵果枝剪除,花前再次复剪,把病枯枝集中烧�,彻底清园;(2)药剂防治,结合修剪喷1%的波尔多液1次,遇雨复喷,用53.8%可杀得干悬剂1000倍、50%多菌灵+75%百菌清800-1000倍、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25%施保克800倍液浸泡喷施。
2、白粉病。症状: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花穗,幼果,嫩叶和嫩梢,被浸染的部位首先出现白粉状小斑块,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然后斑块扩大联合,病部转呈褐色而枯萎死亡。花穗感病停止开放、脱落、花器变黑干枯;幼果病部木栓化龟裂、脱落;嫩叶多在背部感染,病叶卷缩扭曲。传播途径:白粉病靠风雨传播,气温在9-32度均能发病23℃时最适分生孢子萌发,雨后发病迅猛,花期最为严重。防治方法:(1)剪除老花枝,清除园内及周围的寄主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当花芽抽出3厘米左右和20厘米左右时喷45%硫胶悬剂200-300倍液;25%粉季灵宁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7-0天一次,连喷3-4次。盛花期间不在打药,以免影响授粉受精。
3、流胶病。症状:属真菌性病害,由风雨传播,伤口侵入。引起枝梢、花梗、果实流胶。在干热河谷区,无水灌溉的果园发病严重,以旱季枝干发病最重。防治方法:结合修剪清除感病重的枝条及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及时喷打1%等量式波尔多液、53.8% 可杀得干悬剂750-1000倍液喷雾或10%多抗霉素7-10倍、透皮刷100倍涂抹伤口。
4、煤烟病。症状: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果实外观。降低商品价值。芒果煤烟病主要由蚜虫、介壳虫、叶蝉等害虫的分泌物引起。荫蔽潮湿,虫害严重的果园发病重。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注重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2)注意防虫,控制病源;(3)药剂防治,发病期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 53.8%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虫害防治
1、花瘿蚊。症状:花瘿蚊的幼虫俗称花蕾蛆,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体形象小型蚊子,长0.3-0.4厘米黄褐色。幼虫象蛆,老熟的幼虫长3毫米,体淡黄色,蛹、黄褐色周围有一层薄的虫茧。花瘿蚊在元江一年发生6-7代,为害最重的是每年的2-3月(第三代),在气温25-30℃时,卵期3-6天,平均4.5天,幼虫期9-15天,平均12天;蛹期7-12天,平均9天,成虫寿命,一般在4-6天,最短2-3天,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5-30天。成虫多在上午9-11时,下午6-8时飞舞于树冠,产卵于花蕾和幼果内,每次产卵1-10粒。时间大约0.5-2分钟。防治方法。(1)芒果现蕾期,采用1:30倍的呋喃丹与细土拌匀,进行地面撒施,防治老龄幼虫;(2)抽穗期至开花期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或40%速扑杀、24%万灵等1000倍液,阿维菌素2000-2500倍交替喷雾防治。
2、蚧壳虫。症状:为害芒果的蚧壳虫有雪盾蚧,轮盾蚧、吹棉蚧等、为害部位是叶片、枝杆和果实,被害植株引起落叶、难抽新梢、树势衰弱、给果实造成许多斑点,影响商品性。其分泌物易引发煤烟病。蚧壳虫以每年4-6月为繁殖为害高峰期,每年发生3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第一代繁殖孵化期。防治方法。在繁殖初期和为害期内用40%速扑杀或20%速灭杀丁1000倍液防治。
3、叶蝉。症状:扁喙叶蝉,成虫,若虫群集于叶梢、花穗和幼果上为害,导致幼叶卷曲,嫩梢萎缩干枯,落花落果,其分泌物诱发煤烟病。该虫在元江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3-5月,8-10月为盛发期。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2)药剂防治用25%叶蝉散或80%敌敌畏+46%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农业局 发布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