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控措施
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区,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
稻纵卷叶螟: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主害代,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分蘖期虫量每百丛40头,穗期每百丛20头。
二、三化螟:因地制宜�取非化学防治措施,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后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卵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在枯鞘株率达到3%,破口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存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
稻瘟病:重点落实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在单季稻和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重点落实“药剂拌(浸)种、集中育秧、防虫网或无纺布防护育秧、早防飞虱、拔除病株”等措施。秧田应远离发病早稻田和玉米田,�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药剂拌种或浸种,秧苗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适时防治;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及时拔除和处理田间发病植株,减少本地毒源;稻飞虱越冬区,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减少冬季和早春毒源。
稻曲病: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发病时摘除病粒烧毁;改进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少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慎用穗肥;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搁田;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 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
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施药防治。
细菌性条斑病:严格实行植物检疫。选用抗病杂交稻,田间清除烧毁病残体,不用带病稻草作浸种催芽覆盖物或扎秧把等;对零星发病的病田,早期摘除病叶并烧毁,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暴风雨后迅速排除稻田积水,严控发病稻田田水串流,以免病菌蔓延;施肥要适时适量,氮、磷、钾搭配,多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稻株抗病力,切忌中期过量施用氮肥。
赤枯病: 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并根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改良土壤结构与增施钾肥、锌肥是根本措施。改良稻田土壤结构,通过选地与加深土壤耕作层,并增施腐熟的有机粪肥与绿肥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尽量不用砂土、黏土做稻田;增施钾肥或锌肥,对缺钾的稻田,应以基肥形式,施氢化钾或硫酸钾8-12kg/亩或草木灰60-80kg/亩,对缺锌的稻田,可施硫酸锌1-2.5kg/亩作基肥; 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应在基肥中施用腐熟的粪肥、绿肥等。水稻插秧后应进行浅水勤灌,适时排水晒田,并结合追施速效肥料,促进稻株早发,使根系发育健壮,减轻发病;发现症状及时控制病情,对已发病的稻田,应根据缺素的种类,及时追肥,控制病情;对缺钾性赤枯病,应立即排水,追施氯化钾4-6kg/亩,以后浅水勤灌,促进新根形成。
二、药剂选择
防控稻飞虱。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异丙威。
防控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氯虫苯甲酰胺、杀螟丹。
防控稻瘟病。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
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用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
防控稻曲病。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
防控纹枯病。用退菌特可湿性粉剂、井冈霉素。
防控细菌性条斑病。用噻唑锌悬浮剂、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
元江县农业局
2015年7月1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农业局 发布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