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2021年一季度规上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1-04-28 17:06:06 点击率: 21 【打印】 【关闭】

元江县2021年一季度规上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在元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全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市场需求有所暖,总体上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一、一季度元江县规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3月当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可比价)。1-3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可比价)。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9.6%

分企业来看:本月产值正增长企业有16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76.2%,超过一半的企业产值已逐步实现正增长;负增长企业有5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23.8%

分行业来看:元江县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的9大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增速呈现63减。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业制品业、电力生产及供应行业依然是元江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恢复增长。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该行业进入2021年以来生产逐步步入正轨,生产稳定,销路走俏,订单来源有保障,产值产量正在逐步提升。2、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稳定。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涉及的制糖行业一季度为榨季期间、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业一季度订单量喜人,因此整体行业增加值增速拔高较快。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走势喜人 。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该行业随着疫情受控,饮料行业市场回暖,随着元江热带水果陆续上市,销售渠道通畅,产品订单增多,产值产量相应增加,同时精制茶加工行业现已进入生产阶段,进一步提高了本行业的增加值增速。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无贡献。该行业涉及的2户企业本月无产值贡献,原因主要有:其中一户受安全距离影响未取得安全许可证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目前为止还处于停产状态;另外一户企业目前有外商有意愿计划对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目前为止还未有新的进展,目前处于停产状态。5、非金属矿业制品业稳步增长。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全县有多个楼盘新开工建设,加上城区环城路新建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建筑建材需求较大,拉动了非金属矿业制品业保持了较好较快增长。6、黑色金属冶炼业呈现下滑。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下降2.7%。本行业受增加值率、价格指数等因素影响,整体的增加值增速还是呈现了下滑趋势,且本行业耗能高、贡献小,对元江的工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很弱。7、有色金属冶炼业有所回暖。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3.1%。本行业为一户2019年新纳规企业,生产正常,但该行业总体基数小,对经济贡献不明显。8、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无贡献。该行业为水力发电企业新增的行业,截至一季度末无产值贡献,经企业反馈一般会在年中、年末才会开展该项业务。9、电力生产及供应行业持续向好。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9.6%。该行业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三类,一季度总体天气情况较好,阴天少,光照充足,水量充沛,发电量稳定,产值产量贡献较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其中中型企业4户,微型企业2户,其余为小型企业,没有大型企业存量。同时,现在库企业中受企业自身产能、产品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较弱,许多企业都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而受影响,甚至有些企业一受冲击复产就困难,这也是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无法迎难而上,实现较高增速的难点所在。

二是新能源企业承压明显。我县新能源企业屈指可数,截至一季度,我县新能源企业有4家,行业涉及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力发电。其中,新能源企业一季度实现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24.2% 45.3%

三是工业企业有效投资持续乏力,工业增量严重不足。目前,无新建无新投产达标的工业企业,工业增量严重不足,将导致全县工业经济难于保持较高较好增长的态势。

三、建议

全县上下应全面贯彻执行好国家、省、市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统计工作。

一是要重点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支撑面和下降点,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为元江县工业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赢,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统计数据质量。  

二是要聚焦复工复产情况,进一步强化统计调查监测,跟踪反映疫情影响和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提出务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要加强监测预警服务。特别是要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及时预警,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统计支撑。

三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尤其要优先发展那些对经济增长有较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培育壮大重点支柱产业,逐步淘汰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

                                

                               签发:赵林春,审核:普春燕,拟稿:金艳,联系电话:601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