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9-01-20 10:47:56 点击率: 101 【打印】 【关闭】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统计局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7年,元江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元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元江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呈现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景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GDP191873万元,比上年增加2989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66577万元,比上年增加10699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增加值54916万元,比上年增加897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380万元,比上年增加10225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4.70%28.62%36.6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现生产总值166393万元,增长1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432万元,增长6.69%;第二产业增加值43606万元,增长16.90%;第三产业增加值65355万元,增长11.99%。人均生产总值8928元,比上年增加1302元,按可比价增长10.0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7年,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烤烟生产,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98290万元,比上年增加1787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115万元,比上年增加13197万元;林业产值1296万元,比上年增加262万元;畜牧业产值23352万元,比上年增加4425万元;渔业产值108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8万元,比上年增加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9.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36%1.35%23.75%1.10%0.44%

新兴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芦荟产量11277吨,实现农业产值564万元,比上年减少42万元,减6.93%;,实现工业产值5617万元,比上年增加577万元,增长11.45%;茉莉花鲜花交易量达2517吨,实现农业产值1905万元,加工花茶3304吨,实现工业产值325万元;种植热带花卉2703亩,比上年减少339亩,实现产值2560万元,比上年增加543万元,增长26.92%;青枣产量4273吨,实现产值1564万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表:

    

 

2007

2006

2007年比上年增减

绝对数

%

粮食总产量

万公斤

5004

4794

210

4.39

其中:大 春

万公斤

4293

4091

202

4.94

 

万公斤

711

703

8

1.14

甘蔗总产量

 

67.96

59.49

8.47

14.23

其中:果蔗

 

3.45

2.56

0.89

34.76

烤烟产量

万公斤

833.65

683.04

150.61

22.05

水果总产量

万公斤

3759

3275

484

14.78

其中:芒果

万公斤

587

766

-179

-23.37

 

万公斤

1552

1087

465

42.78

 

万公斤

427.3

392.4

34.9

8.89

蔬菜产量

万公斤

1571

1809

-238

-13.16

   备注:(1)甘庶产量2006年数为2006-2007年榨季实产数,2007年数为2007-2008年榨季预计数。(2)青枣产量2006年数为2005-2006年种植年度实产数,2007年数为2006-2007年种植年度实产数。

林业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现价)1296万元,完成造林面积1.75万亩;义务植树49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41.5%

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向前推进,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现价)23351万元,比上年增加4224万元。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栏数如下表:

    

 

2007

2006

2007年比上年增减

绝对数

%

生猪年末存栏

123376

126161

-2785

-2.21

肥猪年内出栏

129093

124449

4644

3.73

出栏率

%

102.0

94.0

提高8.0个百分点

猪肉产量

万公斤

1139.64

1065.56

74.08

6.95

大牲畜年末存栏

53218

52986

232

7.77

其中:牛存栏

52574

52445

129

0.25

牛出栏

13486

12554

932

36.49

牛出栏率

%

25.7

22.4

提高3.3个百分点

牛肉产量

万公斤

163.77

139.91

23.86

17.05

山绵羊年末存栏

35112

34676

436

1.26

山绵羊年内出栏

17564

16223

1341

8.27

出栏率

%

50.0

47.5

提高2.5个百分点

羊肉产量

万公斤

43.09

38.18

4.91

12.86

家禽出栏

735838

707690

28148

3.98

肉类总产量

万公斤

1467.61

1360.43

107.18

7.8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水产品产量1096,比上年增加141,实现总产值(现价)1090万元,比上年

增加119万元;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550,其中:坝塘2389亩;水库6131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年末农村劳动力119330人,占农业人口的68.87%;年末总耕地面积266108亩,其中:水田78229亩,地184092亩(水浇地47227亩),临时性耕地3787亩,农民人均拥有耕地1.53亩。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化建设项目97(不含小水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01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30万亩,水利化程度达62.15%,全县年末实有水库45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1座,水库总库容10414万立方米;小坝塘76座,总库容183万立方米。全年完成供水量1572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3993万立方米;工业供水921万立方米;城镇生活供水40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供水407万立方米。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113.65万瓦特;化肥施用量38113吨,比上年减少1568吨,减3.95%;农药使用量190410公斤,比上年增加20239公斤,增长11.89%;农膜使用量202吨,比上年减少13吨,减速31.52%

        乡镇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发展力度,全县乡镇企业稳定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乡镇企业6906个,从业人员25535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37120万元,比上年增加35959万元,增长17.88%;实现现价总产值220149万元,比上年增加45720万元,增长26.21%;实现利税总额33925万元,比上年增加8547万元,增长120.61%

三、工业

2007年,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镍矿开发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466个,其中:国有工业5个;集体工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5个;股份有限公司2个;港澳台投资工业1个;私营工业54个;个体工业398个。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35956万元,比上年增加29685万元,其中:制糖业产值22179万元,比上年增加301万元;镍矿开发业产值33319万元,比上年增加16050万元。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产值13228万元,占9.73%;股份制工业和港澳台投资工业70392万元,占51.78%;私营工业41098万元,占30.23%;个体工业11238万元,占8.26%。全年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49393万元,比上年增加8143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7.51%2007年,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15个,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98215万元,比上年增加2504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2986万元,比上年增加44068万元,增长63.94%,实现利税总额21786万元,比上年增加6518万元,增长42.69%。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5个,亏损面为33.33%,比上年缩小6.67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692万元,增亏627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 位

2007

2006

2007年比上年增减

绝对数

%

   

63312

57097

6215

10.88

   

3412

2469

943

38.19

   

511

504

7

1.39

电 解 镍

840

164

676

412.20

发 电 量

万千瓦时

29311

27260

2051

7.52

   

516108

427680

88428

20.68

人造水晶

151

158

-7

-4.43

电 解 铜

899

850

49

5.76

   

公斤

18

82

-64

-78.05

万块

2786

3742

-956

-25.55

铁 合 金

13308

16608

-3300

-19.87

纤 维 板

立方米

23748

13542

10206

75.37

精制茶叶

2682

4195

-1513

-36.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6054万元,比上年增加13330万元,增长31.20%,其中:城镇投资4064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5万元,增长19.68%;房地产开发投资24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71万元,增长629.48%;农村投资8347万元,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增长75.84%;农村私人投资4662万元,比上年增加974万元,增长26.41%。本年施工项目99个,其中:城镇74个,房地产开发1个,农村投资24个。竣工项目85个,其中:城镇62个,农村投资23个。施工房屋面积200664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3385平方米。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7457万元。

2007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5家,从业人员665人,实现总产值1953万元,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523万元,比上年增加827万元,增长12.61%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2007年全县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道路状况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年末,全县公路里程2507公里,其中:国道215公里(含高速公路100公里),县道396公里,乡镇道路1563公里,专用道路62公里:村道271公里。2007年末,全县共拥有大型汽车1068;小型汽车3039;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546;拖拉机1281 ;摩托车27716辆,其中:二轮三轮摩托车26627,轻便摩托车1089辆。

2007年末,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发展到29228门,:固定电话用户数20949户,流动市话用户数7100户,全县共有公用电话1015部。固定电话普及率(含流动市话)每百人14.06部,比上年增加0.44部。移动电话用户6万余户,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30.08部,比上年增加4.00部。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3799户。全年国内外函件19.23万件,订销报纸累计62.95万份,订销杂志累计7.40万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22.89万元,比上年减少29.22万元,减8.30%

六、商贸、旅游及招商引资

2007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28万元,比上年增加6619万元,增长12.44,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40691万元,比上年增加2016万元,增长5.21%;住宿餐饮业完成13135万元,比上年增加3103万元,增长30.93%。外贸出口总额12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4.4万美元,减10.11%

旅游业发展较快,2007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加强基础建设,年末县城内共有星级宾馆5家。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7人次,比上年减少62人次,减17.77%;接待国内旅客49.9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29万人次,增长14.42 %;旅游收入达12731.21万元,比上年增加2259.13万元,增长21.57%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2007共引进实施项目24个,其中:结转上年项目5个,本年启动实施项目19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4134万元,比上年增加3708万元,增长12.19%

七、 财税、金融及保险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2295万元,比上年增加4886万元,增长28.09%;其中:中央级收入8869万元,比上年增加2733万元,增长44.54%;省级收入1226万元,比上年增加271万元,增长28.38%;县级收入12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882万元,增长18.2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2402万元,比上年增加7370万元。增长21.04%,其中:县级支出38234万元,比上年增加7676万元,增长25.12%;乡(镇)级支出4168万元,比上年减少306万元,减速6.84%。全县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10471万元,比上年增加2857万元,增长37.52%;地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8117万元,比上年增加1805万元,增长28.60%

金融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的各项金融货币政策,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到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5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60万元,增长5.05%,各项贷款余额947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037万元,增长15.96%,金融机构存贷比为100:57.20,比上年上升5.3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77139万元,现金支出418915万元,累计现金净投放41776万元,比上年增加25411万元,增长155.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88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43万元,减4.82%,人均储蓄存款3888元,比上年减少230元,减5.59%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保险经营机构12个。全县保险业务收入3914万元,比上年增加828万元,增长26.83%;赔款支出1065万元,比上年减少139万元,减11.54%,累计赔款支出占累计保费收入的27.21%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普宣传,把科技示范与科技推广相结合,全面实施科技兴元战略,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3705人,取得资格的3583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59人,中级职称1317人,初级职称2107人;在岗未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员122人。年内全县共举办各种科学技术培训1900期,培训201164人次。

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教育,培育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2007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校88所(不含幼儿园),其中: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13所,小学72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33570人,其中:高中2974人,职中914人。初中9642人,小学20040人;全县共有幼儿园9所,其中:教办4所;民办5所,在园幼儿1821,学前班90个班,共有学龄前在校儿童1925人;全县毕业学生人数7546人,其中:高中824人;职中105;初中3189人;小学3428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人数1069人,被录取427人,其中:本科230人;专科197人,录取率达39.94%;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271名;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1.74%。全县共有县委党校1所,乡镇党职技校10所,县委党校年末共有本科、大专函授班5个班,在读人数127人,年内毕业49人。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县民族歌舞团坚持“三下乡”活动,全年共演出95场次,观众达18万余人次;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共组织各类文娱活动236场次,观众达12.24万余人次;放映电影1767场,观众达23.58万余人次;县图书馆藏书达8万余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05宗,31528卷。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继续深入开展“村村通,户户看”创建工程,年末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7%。电视台全年共播出新闻1347,其中:被中央台采用15条,被省台采用400余条,市台采用707条,播出电视专题片9部。

九、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2007年末,全县实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3个,乡镇医院12个,其它卫生机构3个,拥有病床368张。有职工5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5人;有执业医师140人,执业助理医师63人,注册护士128人;有乡村卫生所72个;拥有乡村医生150人,卫生员71人;个体开业38户,从业人员2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全年门诊疗病人383304人次,入院人数10050人,治愈10008人;病床使用率56.5%;传染病发病率169.50/10万;“四苗”覆盖率98.10%

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县共举办各种运动会49次,参赛运动员98172人次,学校体育达标率99%,我县运动员全年共获得省级比赛金牌2枚,市级比赛金牌8枚,全县体育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38.9%

2007年末,全县共有重点优抚对象303人,发放抚恤定补金额80.18万元;义务兵家属143户,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32.89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7044294人,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478.45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55711801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98.30万元;全县共有“五保”对象646人,其中,集中供养的123人;集体办敬老院11个,有职工22人,床位数288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末,全县在社保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数2323户(含自谋职业1976户),参保人员14313 人(含自谋职业5003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258万元(含自谋职业568万元),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7932万元(含自谋职业228万元)。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409户,参保职工16097,其中:在职人员12110人;离、退休人员3987人,全年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2964万元,支付266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1491万元,个人账户支付117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970,全年实际收缴失业保险金421.01万元,支付40.25万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十、人民生活、物价

2007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2877人,比上年增加1915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8102人。比上年减少4人;集体单位职工246人,比上年减少74人;其它单位职工4529人,比上年增加1993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214万元,比上年增加6189万元,增长28.10%,其中:国有单位20899万元,比上年增加2799万元,增长15.46%;集体单位415万元,比上年增加1万元,增长0.24%;其它单位6900万元,比上年增加3389万元,增长96.53%。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05元,比上年增加1396元,增长7.12%,其中:国有单位25981元,比上年增加3486元,增长15.50%,集体单位16850元,比上年增加2258元,增长15.47%;其它单位13420元,比上年增加1323元,增长10.94%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8元,比上年增加403元,增长14.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1元,比上年增加458元,增长16.97%;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2元,比上年增加1584元,增长17.15%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5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18

十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2007年末全县总户数57120户,总人口200296人,比上年增加1591人,其中:男102693人,女97603人;农业人口173266人,非农业人口27030人。少数民族人口160257人,占总人口的80.01%,其中:哈尼族82688人,占41.28%;彝族44322人,占22.13%;傣族24553人,占12.26%。年内出生人数1586人,出生率7.97,年内死亡人数1066人,死亡率为5.36‰,人口自然增长率2.61‰ ,比上年上升0.67个千分点。

         2007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38672人,累计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8022人,年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4573例,累计落实各种节育措施人数33617,节育率达86.93%,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快报数据。

2、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均为可比价增速。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元江县统计局 发布人:陈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