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 元江县审计局局长 刘文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审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审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依法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根据审计法相关规定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县审计局对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计(调查)项目11个,查出违规资金2,644.27万元,审计处理应上缴财政资金2,460.21万元,促进增收节支35.38万元,挽回损失28.64万元,节约投资28.9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27.54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1件,移送金额63.54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过去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执行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决议,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面统筹推进民生保障、风险防范、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财政运行基本平稳,有力促进了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对2023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步开展了财政暂付性款项、新增专项债券、农村危房改造、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部门设立基金专题审计,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239,729万元、支出总量219,474万元,年终结转20,255万元(国债资金和一般债券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802万元,支出69,582万元,年终结余122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万元、支出1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上年滚存结余23,006万元,本年收入96,599万元,本年支出96,11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3,489万元。 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非税收入组织征收和管理不严。4家预算单位未上缴非税收入117.54万元;12家公立医疗机机构预防接种服务费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34.28万元;二是预算执行管理不严。教育费附加收入用于平衡预算228.28万元;政府性基金未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21.8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超预算拨款848万元;三是欠拨上级专款规模居高不下。2023年末,新增欠拨专款31,074.75万元;四是财政暂付性款项管理不规范。未及时清理消化暂付款11,767.09万元;向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垫付财政资金698.69万元;五是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不严格。建设单位超进度拨付专项债券资金2,209.63万元、未严格执行专项债券专户管理1,362.77万元、专项债券利息未及时上缴财政7.82万元;施工单位挤占使用专项债券资金2,381万元;六是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资金2,317.36万元;应拨未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99.40万元;3个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70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对县水利局和县红十字会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开展了红十字会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县水利局及下属灌区管理局往来款长期挂账1,532.98万元;二是县红十字会接受不符合红十字会宗旨捐赠资金。接受4家公司限定用于节日活动的捐赠资金6.78万元;三是对捐赠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监管不到位。接受捐赠物资未取得价值证明102.23万元;捐赠物资未及时登记入账核算90.23万元;捐赠资金闲置于受益单位42.84万元;项目资金结余未盘活使用4.38万元;受益单位改变限定用途使用捐赠资金0.41万元。 三、重点民生领域审计情况 (一)卫健系统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县卫生健康局及13家公立医疗机构政策执行、采购、工程建设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乱收费现象突出。4家医疗机构存在重复收费、收取已停征的卫生检测费、串换收费等,涉及资金48.83万元;二是政策规定执行不严。3家医疗机构涉及减免政策执行不到位、超标准减免、违规为不符合减免政策的财政供养人员减免、超范围结算医保资金等问题,涉及资金44.88万元;三是违规采购问题突出。10家医疗机构在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采购中涉及串通投标、应废标未废标、明招暗定、违规指定品牌、采购员直接选择供应商等违规采购问题,涉及资金1,867万元;8家医疗机构存在采购未经集体决策、擅自提高集体决策确定的采购金额、直接指定药品配送供应商等问题,涉及资金3,884.76万元;四是违规违纪问题突出。11家医疗机构涉及扩大开支范围、违规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违规发放补助、违规报销出差费用等问题,涉及资金57.25万元;3家医疗机构涉及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存私放资金问题,涉及资金0.67万元;五是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1家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未办理审批手续;1家医疗机构结算审核不严,多付工程款2.13万元;六是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不到位。3家医疗机构往来款长期挂账3,721.56万元;5家医疗机构应缴未缴非税收和结余资金28.12万元;1家医疗机构固定资产未入账333.79万元;2家医疗机构涉及违规多转补助收入、虚假核算材料出入库117.86万元;1家医疗机构应急储备物资管理不到位造成过期损失2.56万元。 (二)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元江县4个乡镇(街道)2021年度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3个项目结算多计工程价款16.31万元;2家项目建设单位未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二是重建轻管。2个项目建成后长期闲置未产生效益,3个项目隐蔽工程资料、质检质评资料等重要资料缺失;三是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咪哩乡红色文旅民宿项目建设工期3个月,长达2年零8个月未完工。 (三)保交楼专项借款审计调查情况 对元江县“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专项借款资金拨付不及时。发包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拨付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30万元;二是未按期交付保交楼8套。 (四)疫情防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县卫生健康局、县人民医院等12家单位疫情防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疫情防控资金保障不到位。未及时拨付中央和省级疫情防控资金375.54万元;二是3家单位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51万元;三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不及时。4家单位应缴未缴结转结余资金9.98万元;四是资产管理不规范。1家医疗机构购入医疗设备未记固定资产1.84万元。 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对元江县自然资源局2020-2022年投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违规组织项目施工招标。沃元公司违规将1个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二是项目投资控制不严。沃元公司多拨付撮科土地整治项目地租25.77万元、超批复支出业主管理费6.27万元;沃元公司实施的甘岔村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变更及预算调整批复后,超预算投资29.98万元;沃元公司对5个项目预留验收费实际支出未进行投资调整,导致项目投资不实6.38万元;三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不及时。2家建设单位应缴未缴项目结余资金313.11万元;四是政策执行不到位。2家建设单位未按约定退还履约保证金60.56万元;2家建设单位拖欠26家中小企业账款1,616.89万元;2个乡镇(街道)挪用土地整治专项工作经费21万元。 五、资源环境保护审计情况 对元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开展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执法力度不够。2个单位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违法占用耕地4.76亩,未得到查处;二是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6家采矿企业采矿许可证已过有效期,自然资源局未按规定进行及时清理;未督促3家采矿企业进行生态修复和注销矿业权;对2.91亩荒芜的永久基本农田未及时督促整改;三是反馈问题整改不力。上级督查发现和省审计厅移送违法斑整改不力,截至审计日,整改完成率仅为32.26%。 六、审计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上述各项审计中,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1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机关7件,移送行业主管部门4件。主要涉及3个方面: (一)政府采购违规违纪问题仍然突出。此类问题线索共5件,主要涉及在医用耗材及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围标串标、应废标未废标、明招暗定等违反采购规定的突出问题。 (二)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仍然存在。此类问题线索共1件,主要涉及建设单位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 (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仍然存在。此类问题线索共5件,主要涉及有关部门(单位)违规收费、违规发放津补贴、超医保支付政策范围结算药品费用等问题。 七、审计建议 从审计发现问题看,有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原因,但也有一些部门财经法纪意识淡薄、落实改革发展举措不到位的原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肃预算刚性约束,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强税源培植,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常态化盘活资源资产和财政存量资金,增加可用财力,缓解收支矛盾。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严把预算支出关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支出效能。 (二)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措施落实,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监管,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加强对社保、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促进惠农惠民政策落实。 (三)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落实专债“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监管机制,将专债监管至资金使用最末级,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专债资金以任何形式脱离监管,以监管促规范、以监管防风险。 (四)紧盯“下半篇文章”,推动整改标本兼治。各涉及部门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查出问题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台账化落实,以严肃的态度、严明的责任落实整改要求。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屡审屡犯”,切实把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本报告反映的是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县审计局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乡镇、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县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整改,年底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