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 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审议。 2022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县审计局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依法审计了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并对相关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全县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民生保障、风险防范、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2022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596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05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81万元,调入资金19108万元,收入总计20678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012万元,上解支出2268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4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1347万元,调出资金1778万元,债券转贷还本支出22985万元,支出总计20678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8474万元,支出111516万元,结余695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万元,支出1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6158万元,上年结余28259万元,支出81962万元,年末结余22455万元。审计结果表明,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要求,集中财力服务保障重点支出,积极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情况良好。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3家预算单位应缴未缴非税收入165.34万元;二是违规将借入款项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平衡财力1200万元;三是预算支出不真实5989.96万元;四是欠拨专款不降反增34547.49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202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并延伸审计了下属二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从审计情况看,部门本级预算执行总体相对规范。但预算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拖欠征地补偿款208.77万元;二是1个部门存在项目之间拆借资金,导致上级批复项目资金兑付不及时,形成虚假财政存量资金356.75万元;三是1个部门往来款长期挂账20810.34万元;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1个部门对其下属站所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5个下属站所办公用房账实不符;五是财务管理不规范。1个部门存在公务接待报销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接待公函日期与菜单日期不一致、涂改公函日期、一函两餐等。 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以促进规范建设程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目标,对元江县交通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元江县委党校迁建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未严格执行履约保证金政策规定。7个项目未按规定收取履约保证金,涉及金额796.62万元;二是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执行不到位。未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是县委党校迁建项目结算多计工程价款1120.27万元;四是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不到位。1个项目新增工程部分未按规定公开招标,1个项目设计单位违规转包部分业务。 四、专项审计情况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共实施专项审计4项,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未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违规出借专项债券资金11828.03万元;二是政策执行不到位。2个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收取履约保证2325.27万元,5个项目未缴纳农民工资保证999.91万元;三是资产管理不规范。1家企业资产账实不符320万元,1所学校固定资产未入账3.27万元;四是财务核算不规范。1家企业账表不实5480万元,1个单位往来款项长期挂账2736.91万元,1个单位少计项目建设成本6526.65万元;五是专债管理不规范。3个单位应缴未缴专债收入39.27万元,2个单位专项债券资金2727.11万元未按规定进行专户管理;六是资金保障不到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未到位3752万元;七是未严格执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7个城市更新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5个城市更新项目先开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 五、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坚持把推动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审计监督重中之重,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4个单位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不及时3637.86万元。 六、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2022年7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2起,涉及6个单位,资金55.08万元。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行业执行政策违规。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和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未补助到位、违规自行采购招投标项目等,移送县纪检监察部门线索3起;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移送县纪委监察部门线索3起;三是基层组织法纪意识淡薄,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白条列支费用等移送县纪委监察部门线索4件;四是整治建设领域乱象方面。违规转包业务、项目未公开招标等移送县住建局、县发改局线索2件。 七、审计建议 当前,县财政运行仍面临稳增长与防风险、增幅与提质、减收与增支等方面的挑战,既要保增长,落实“六稳”要求,又要防风险,偿还债务本息,加之民生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缺口突出,财政运行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财力统筹,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加强存量资产资源盘活工作。盘活各类沉淀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理顺资产管理体制,优化整合和分类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现财政绩效管理全覆盖;二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关注国家政策投资方向,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和财政增收后劲;三是牢固树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严格管理和控制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 (二)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一是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化解。加强债务实时监测,加大对债务管理使用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债券展期、置换等化债政策,化解债务违约风险;二是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管控。拓宽企业筹融资渠道,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压实生态及粮食安全责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坚决防止生态损毁风险,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流通安全。 (三)压实责任,推动审计整改落实。一是压实整改责任。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扛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审计整改监管责任,确保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健全制度机制。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分析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切实提升审计整改成效;三是深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深化纪巡审监督贯通协同,打通监督“壁垒”、凝聚监督合力,构建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本报告反映的是此次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县审计局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乡镇、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县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整改,年底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