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抓好大春生产,对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提出2014年大春生产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抗大旱、抢节令、抓栽插、强科技、保面积”和“小春损失大春补、大春不足晚秋补”的要求,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努力增加农作物(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整合各种项目和资金,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粮食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集中育秧育苗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技术,着力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品质,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县大春计划总播种面积44万亩,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比重为44.78∶55.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2.54%,力争大春季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200元以上。
(一)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19.7万亩,同比减少0.3万亩,平均单产409公斤,同比增加1公斤,总产量8053万公斤,同比减少114万公斤。其中:稻谷计划面积6.3万亩,玉米计划面积12.1万亩,薯类计划面积0.5万亩,杂粮计划面积0.8万亩。
(二)经济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24.3万亩。其中:烤烟计划面积9万亩,糖料甘蔗计划面积10.5万亩,蔬菜计划面积2万亩,其他作物计划面积2.8万亩。
三、主要措施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今年库、坝、塘蓄水量的现实情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抗旱保播种、保供给、保民生这一主线,把大春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作为全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早抓,有针对性抓。
(一)抓三个落实,确保大春种植面积。一要突出主要粮食作物保面积。水稻、玉米是大春高产稳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大春生产的主攻重点,各乡镇(街道)要及早做好面积规划,层层分解种植任务,把粮食面积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做到面积不减、产量稳中求进;二要突出间作套种保面积。要大力推广甘蔗套种玉米(马铃薯、大豆)、粳稻间种糯稻、玉米套种大豆、烤烟套种玉米、果园套种玉米(大豆)等间套种技术,并充分利用田埂、田边、地角、坡坎和零星土地等种植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总产量。三要抓好外出务工农户耕地的代耕、代种保面积。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举家外出户、劳弱户的耕地转包、租赁、助耕或代耕等工作,力争做到应种尽种、田地不撂荒。
(二)抓节令,及早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截至2014年2月,我县蓄水量增加,全县库塘总蓄水总量7903.65万m3,比上年同期的6358.77万m3 增加1544.88万m3 ,增长24.29%;小水窖蓄水量25.2万m3,同比增加9.1万m3,增长56.5%,冬春降雨分布均匀,连续5年严重旱灾的局面得到缓解,对全年农业生产是利好的信号,但有部分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各乡镇(街道)要立足抗旱保春耕、保增收、保供给、保民生,在继续抓好小春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同时及早谋划大春生产;要尽快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工程扫尾工作,组织群众全面整治农田排灌系统,对支、斗、毛渠做好维修和清淤,确保春耕用水畅通;加强农资调配和技术指导,趋利避害,科学安排大春作物播种时间。要及早做好抽水机械、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保养检修,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好零配件供应,确保农机按时足量下田。
(三)抓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在确保粮食和烤烟种植面积的基层上,积极引导农民抓好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一要优化品质结构。大力推广优质水稻、高油玉米、高蛋白大豆等优质高产良种,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食用品质、饲用品质及加工品质;二要优化作物结构,引导群众搞好作物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因地制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扩种优质高效作物,充分利用幼龄果园、茶园等大力发展蔬菜和小杂粮;三要优化耕作模式。大力推广“水稻-烤烟”、“水稻-蔬菜”、“水稻-茨菇”、“水稻-花卉”等水旱轮作模式,积极示范推广烤烟/蔬菜/蔬菜、水稻/蔬菜/马铃薯、早稻/蔬菜/蔬菜等三熟制种植模式。
(四)抓十项科技措施落实,努力促使大春作物丰产增收。一是按照“核心区”、“中心示范片”和“辐射区”的模式组织,在因远镇建立烤烟套种秋玉米“核心区”1000亩、“中心示范片”10000亩;在红光片区建立果园套种玉米“核心区”1000亩、“中心示范片”20000亩,辐射带动大春作物间套种20万亩以上。二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全县实施6个万亩高产创建攻关。其中:2个水稻高产创建攻关在羊街、那诺两个乡实施;3个玉米高产创建攻关在甘庄街道、曼来镇、因远镇实施;1个甘蔗高产创建攻关在澧江街道南洒村委会那塘山实施。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包片、专家包点制度,每个示范区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加大检查、考核奖惩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现集成创新,全面提升创建水平,重视宣传引导,多层次组织现场观摩考察活动,设立示范区宣传牌,扩大影响,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推广抗灾避灾减灾技术。全县推广水稻集中育秧0.5万亩,水稻稀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粮食地膜覆盖栽培5万亩,其中推广玉米地膜覆盖4万亩。四是抓好推广良种。在双季稻区和低海拔一季中稻区重点推广杂交稻,海拔1700米左右的中稻区大力推广楚粳28号等粳稻良种;在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云瑞6号、会单4号,长城799、兴黄单892等良种,使水稻、玉米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7万亩:在甘蔗生产上重点推广粤糖00―236、粤糖93/159、云蔗03/258,使甘蔗高产高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健康种苗的应用率达35%以上。五是抓好“水改旱”工作。针对因旱缺水不能按计划种植水稻的,积极动员和指导农户改种玉米、大豆和烤烟等旱生作物0.3万亩,确保耕地满插满种。六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县计划在水稻、玉米、烤烟、甘蔗等主要作物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8万亩,示范区实现粮食单产提高5%以上,化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七是抓好集中育秧育苗。实施水稻、玉米集中育秧育苗0.5万亩。八是实施机耕作业面积10万亩,水稻机插秧面积0.2万亩,实现亩节支增收20~30元。九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县计划组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28万亩次,将粮食作物病虫害产量损失总体控制在5%以内,单项作物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十是抓好晚秋粮食生产。全县计划晚稻、秋玉米、秋大豆、秋荞等粮食作物3万亩,确保全年粮食稳定增长。
(五)抓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措施到位率。农业部门要把当前春耕备耕生产工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结合在一起,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承包等服务工作。通过实施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对农民进行抗灾避灾减灾技术培训,实现农业科技人员直接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关键技术措施直接培训到人,使广大农户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技术措施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附件:1.元江县2014年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一)
2.元江县2014年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二)
3. 元江县2014年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三)
4. 元江县2014年大春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任务表
5. 元江县2014年粮食生产十项科技措施任务表
元江县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8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 发布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