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4-01-22 14:32:04 点击率: 215 【打印】 【关闭】

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调整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各部门,中央省市驻元单位: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调整方案》已经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审查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元江县人民政府

             20131211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期评估及调整方案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不断提高、进程不断加快。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翻番倍增总目标,全面落实生态富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强矿电、优烟果、壮林畜、兴商旅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基本按时间节点进度落实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圆满实现《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增速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实现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1.0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3.14亿元,年均递增11.4%�可比价�,高于预期目标 0.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9.89亿元,增长16.5%,高于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7、第1位。人均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4228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65元,年均递增11.1%,高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2.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2亿元,年均递增21.6%,高于预期目标6.3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增长51.9%高于预期目标36.6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7、第1位。

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11.2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7.38亿元,年均递增24.1%,高于预期目标9.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29亿元,增长38.1%高于预期目标23.8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4、第2位。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从2010年的7.8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22亿元,年均递增19.9%,高于预期目标5.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9.63亿元,增长293.7%高于预期目标279.7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8、第3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10.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90亿元,年均递增19.0%,高于预期目标5.3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亿元,增长13.2%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3、第6位。

�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实施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免一补政策、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养老保险等强农惠民措施,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就业再就业扶持力度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5996元增加到2012年的20843元,年均递增14.2%,高于预期目标7.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0元,增长14.4%高于预期目标7.4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7、第5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5074元增加到2012年的6813元,年均递增15.9%,高于预期目标7.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增长15.4%高于预期目标7.4个百分点,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全市第9、第6位。

两年来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25.8%提高到2012年的34.8%,提高9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4%以内,低于调控目标1.66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分别完成十二五指标的108.3% 94.2%94.9%。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镇人均新增住房面积12.67平方米,农村人均新增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98平方米。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户户看

�三�产业发展更趋协调。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的要求,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提质增效,产业发展更趋协调。

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88亿元,年均递增7.4%,高于预期目标5.2个百分点,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绝对量、增速均排名全市第2位。2012年全等级烟叶收购1305万公斤,烟农现金收入3.2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131万公斤和1.25亿元。甘蔗农业产量36.02万吨、增1.87万吨,蔗农现金收入3.25亿元、增1.3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3.38万亩、增5.61万亩,产量14.27万吨、增5.37万吨,产值5.13亿元、增1.99亿元。花卉、芦荟、茉莉花等特色生物共种植2.92万亩、增4680亩,产值2.67亿元,增1.23亿元。全县畜禽规模以上养殖大户287户、增15户,肉蛋总产2329.74万公斤、增305.05万公斤。粮食作物面积26.42万亩、增5.2万亩,总产8786.55万公斤、增2123.05万公斤。

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8.2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37亿元,年均递增13.4%,低于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9位、第6位。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6.4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52亿元,年均递增12.6%,低于预期目标10.4个百分点,2012年工业增加值绝对量、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9位、第7位。至2012年末,建成年产2000吨金属镍和1500吨镍铁合金生产线,镍产量1060.1吨、减297.8吨,产值1.61亿元、减3762.6万元。铜冶炼及铜采选形成年产700吨电解铜和3120吨铜精矿产能规模,产量2725吨、增393.6吨,产值13114.9万元、增3314.7万元。铁合金形成7万吨/年产能规模,产量3.27万吨、增6759.1吨,产值2.15亿元、增0.4亿元。建成水电站27座,装机容量10.22万千瓦、新增1.16万千瓦,发电3.28亿度、增3602.8万度,产值2.28亿元、增2246万元。形成150万吨/年水泥熟料产能,产量156.1万吨、增62.64万吨,产值4.20亿元、增1.71亿元。形成6.5万立方米/年中密度纤维板产能规模,产量5.91万立方米、产值7409.6万元。形成年处理芦荟鲜叶4万吨,新增生产线1条、扩改6条,产量3346吨、增636吨,产值1.19亿元、增2231万元。形成制糖生产线4条,日处理甘蔗1万吨,产量3.51万吨、减1.82万吨,产值2.04亿元、减5630万元。以松香松脂为主的林化工发展到3户,产量1.26万吨、产值1.76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3.7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89亿元,年均递增12.9%,高于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5位、第3位。

2012年接待游客75.29万人次、较2010年增14.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1亿元、较2010年增2.2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增10033万元、5308万元、1549万元、2456万元。

�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纲要》实施两年多来,累计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74项,其中竣工投产项目74项,在建项目39项,开展前期工作61项,完成投资41.62亿元。

1.基础性项目推进情况。共完成基础性建设投资31.76亿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半来,完成投资16.16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人畜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和者嘎、新村、假莫代等6个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整乡及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国家糖料基地县等项目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3.56万亩、增9.63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12.6万亩、增2.5万亩,建成基本烟田14.78万亩、增6.54万亩,耕地保有量达61.85万亩;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达85.6%、提高13.6个百分点,水利化程度达63.2%、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乡村、村组公路硬化121.7公里,县道路面硬化率81%,自然村通车率100%。同时,元江干流县城段治理工程、清水河县城段治理工程、西拉河水库二期东线分干渠工程、南溪河县城段治理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峨嘎冲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2.31亿元。完成元红二级公路建设和南韩、洼老等7条农村公路路面改建,完成因远、洼垤、龙潭客运站、昆洼路、南韩路等通达工程及县乡公路大中修等项目建设,县城汽车客运站进入装修。同时,昆西、元猪、昆业、飞堕、龙邓5条农村公路路面改建进展顺利,澧江大桥改造、那普公路、2013年农村路面改建、新平河口至元江二级公路(元江段)、石红高速公路(元江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0.89亿元。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县城垃圾处理工程、淇水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向阳路延长线开工建设。同时,县城第二自来水厂、滨江路、河滨路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2.88亿元。完成元江四小、县医院住院大楼、2011年和2012年廉租房、红光农场棚户区改造、2011年公租房、县城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县综合档案馆、新华书店综合楼、低海拔训练基地网球场改造、村村通户户看民心工程、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村卫生所等项目建设。同时,2012年公租房正实施主体工程,2013年廉租房和公租房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房地产开发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9.54亿元。完成中天财富、财富广场、元龙小区、红河龙苑、团田小区二期、元江监狱经适房、教师小区二期、状云小区等项目建设。同时,高桥居住小区、枫景嘉苑、金珂花苑、玉景园、澧中南苑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竞争性项目推进情况。完成竞争性建设项目投资12.97亿元。

电网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110KV武洒、220KV元江变期、110KV安定输变电、35KV咪哩变、线路大修、那洼线路改造、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咪哩和洼垤供电所等项目建设。同时,澧江变增容改造开工建设,220KV元江变期工程、南溪变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电源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2.33亿元。完成都贵电站、咪哩电站等项目建设。同时,桥头、罗垤水电站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羊岔街风能发电厂、羊街风能发电厂、中电投太阳能光伏发电厂、锋电新能源光伏发电厂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工矿企业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7.22亿元。完成红塔集团元江片烟醇化库、瑞恒松香厂、纸箱厂、天力矿业尾矿库、金珂技改、洼垤铁合金技改、瑞江木业技改等项目建设。同时,云锡镍业公司3000吨镍铁合金工程正进行技改,朝阳升镁盐生产线、咪哩镍矿开发、铜厂冲铜矿500吨选厂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栋梁水泥厂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已经省级核准,2013年启动建设。

旅游业项目。两年半来,完成投资0.83亿元。元江红河谷热海、世界第一高桥景区凤凰花大峡谷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云南傣族蒙面情歌园、哈尼罗�古城、云海梯田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富县战略落到实处,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进度加快,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一江二河流域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整治,完成营造林10.2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55万亩,陡坡地治理1万亩,近山面山绿化1690亩,森林覆盖率达5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省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以塑料薄膜大棚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拆临拆违和公路沿线建筑景观整治全面开展;绿色创建深入开展,26所学校获省、市级绿色学校称号。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创模工作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分别达90%100%。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8座产能90.3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5%、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达85%、提高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两年累计下降21.7%,超十一五指标6.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达353/年。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切实落实,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围绕全县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培训、推广、服务成效明显。申报和实施省市科技项目 42项,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4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7个,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5万余人,完成专利申请10件、专利授权7件,万绿公司、臧健花卉两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教育事业进步显著。教育投入力度随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同步加大,排除D级危房、新建教学用房、廉租住房分别达1.64万、1.9万和1.69万平方米,备受瞩目的元江四小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宽带接入;控辍保学力度加大,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控制在校中小学生辍学率等指标达国检要求;三免一补落到实处,兑现各项政策资金9729.1万元;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撤并收缩学校18所,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3.1%98.8%98.6%100%;教学质量提升成效明显,高考成绩全市排位由十一五末的中等偏下提升到中等偏上。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参加五大保险的城镇职工累计7.44万人次,基本养老、职工工伤、生育保险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覆盖率达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进展加快,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93.8%93.5%。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率达97%,完成十二五目标的98%纳入城乡低保1.44万户1.69万人,农村居民房屋参保率89.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20%,经常救助对象5万余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开发公益性岗位1071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2人,新增就业48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89人,分别完成十二五指标的85.6%48.5%22.0%6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低于4%的控制目标。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374人,发放贷免扶持贷款15547万元,带动就业7000余人。

文化广电体育事业不断繁荣。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民族文化特色县建设,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县文物及非遗普查工作,中国大陆最后一战战壕遗址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建成农家书屋80个,实现建设目标全覆盖。完成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组建县群众文化工作队。完成2337户广播电视村村通9500户户通直播卫星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每万人拥有卫技人员30.2人;城乡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提升,住院分娩率96.9%,婴儿死亡率8.2‰,孕产妇死亡率为零,较2010年提高 10.6个百分点、下降5.26个千分点和减少2人;新农合稳步推进,参合率96.4%、筹资标准370//年,较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23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占药品采购总量52.2%;省、市、县、乡四级住院医疗报销比例全面提高,分别达60%65%85%95%。全面实施生育奖优免补政策, 2011年、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3‰3.15‰,比指标低2.71.55个千分点,人口发展呈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态势。

扶贫攻坚成效凸显。加大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争取整乡推进项目1个,整村推进项目80个,省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11个,产业扶贫项目1个,累计批复项目100个、资金1.12亿元。加大产业扶贫、信贷扶贫、安居工程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全县贫困人口减少1.8万人。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进度好于预期,但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和我县客观发展条件制约,对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需要妥善应对和化解的各种困难问题仍然很多。

综合实力提升慢。《纲要》实施以来,由于基数小,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差距与其它县区相比呈扩大趋势。20102012年年均增速为11.4%较全市低0.7个百分点,2010年生产总值与新平、红塔区差距为23亿元、399亿元,2012年扩大至42亿元、5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差距从3.4亿元、54.5亿元扩大至7.21亿元、64.6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从2010年的4.2%略增至2012年的4.3%,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排名全省第6746位、81位和107位,比2010年分别下滑3位、3位、8位和10位。

产业结构调整偏慢。《纲要》确定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到2015年调整为213544。从实施情况看,三次产业从2010年末的29.026.744.3调整为2012年末的29.826.443.8实现目标难度比较大。主要问题是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2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26.4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滑0.3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低18.916.536.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虽有量的增加,但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却由201020.7%下滑为201219.8%,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2012年分别比全市低37.442.6个百分点,差距拉大5.2个百分点,20102012年年均增速12.6%较全市低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体量小、增速慢、调整速度慢、调整动力弱等问题突出。

项目推进慢落地率低。由于项目申报环节多、周期长,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度不高可批性不强,未启动实施的规划重点建设项目113项,占全部221项重点项目的51.1%。受资金、土地、环评等因素制约,项目前期推进缓慢,对全县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桥头电站、罗垤电站等项目迟迟不能转为新建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缓慢,入园企业仅24个、产值11.39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5.0%,入园数量、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等在全市位列末位。比新平少38个、产值少143.91亿元、比重少51个百分点,比峨山少4个、产值少26.3亿元、比重少27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1年、2012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4亿元、3.62亿元,增速24.1%19.2% 2011年、2012年地方财政支出分别为10.19亿元、12.08亿元,增速16.0%18.6%,两年收支相抵收入分别欠7.15亿元、8.46亿元,收入增速虽快于支出8.1个、0.6个百分点,但因支出基数是收入的3.35倍左右,总体上支出增速要快于收入。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重点税源企业少,财政增收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和土地出让金,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刚性支出逐年增大,项目建设县级配套资金难度加大,收支平衡难度大。

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低。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3.06 1,较十一五末的3.131缩小0.07个比值,但全县仍有贫困人口2.8万户11.1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2.5%占全市41.6万贫困人口的26.7%,深度贫困自然村78个占全市262个的2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2010年的5074元上升到20126813元,全省排名下滑2位,全市排名无进展,仍排名第8

社会保障能力弱。20112012年社会事业投入占全县地方财政支出的48.2%45.3%,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小、财政保障能力弱,财政在保工资、保机构运转、保重点项目建设之外,自身已无富余财力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行路难、住房难等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广、但保障标准低,物价上涨过快、下岗失业人员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加重,社会安全隐患处于凸显期和高发期。

三、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结论

总体来说,《纲要》实施两年半来,全县经受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偏紧、连年干旱、工业品价格低迷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大经济工作力度,狠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主要指标完成进度较快,《纲要》确定的14个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中,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两个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外,其余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综合目前欧美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逐渐进入尾声,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国内经济企稳,物价平稳等形势,且从我县十二五中期评估主要指标进度完成情况及产业建设投产情况分析,可以提前完成的指标是第一产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项,可以按时完成的指标是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县外资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7项,可基本完成的是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2项,完成难度较大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2项。

四、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发展目标调整

《纲要》实施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宏观调控政策由保增长调整为稳增长,我县十二五规划中期主要指标完成进度较快,一批影响全局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和即将建成,加之新一届政府在深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促发展促跨越的政策举措。为紧跟发展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们要及时完善发展思路,适时调整发展目标,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对《纲要》建设目标进行完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号召,与此相适应,建议在生态元江、活力元江、小康元江、和谐元江的基础上增加美丽元江,形成五个元江建设目标。

(二)对《纲要》主要指标进行调整

根据中期评估完成情况,综合考虑《纲要》、2016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十二届县委确定到2017两突破两达到发展目标,到2015年发展目标建议调整为:

――生产总值7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可比价)。

――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可比价)。

――第二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可比价)。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可比价)。

――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可比价)。

――人均生产总值31540元,年均增长13%以上(可比价)。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5.52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2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5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三)对《纲要》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

鉴于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口径发生重大变化,为使我县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更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纲要》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相应更改为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并对《纲要》后期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相应调整。

1.项目调增情况。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投资导向政策的新变化,根据我县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的部署安排,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增,调增项目共40个。

产业建设项目:第一产业――生态建设造林绿化工程、白塔肉牛养殖基地、特色淡水养殖基地、红光农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红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庄园;第二产业――火龙果深加工、芒果产业精深加工、茉莉花企业整合及茉莉花精深加工、天然气综合利用、铜厂冲铜矿、天然气输气管道、芦荟产业精深加工、石材精深加工;第三产业――云南元江商贸城、傣族蒙面情歌园、哈尼罗�古城、山云华界假日景庄、精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基地、元江清水河美食城、城南城市综合体、城北城市综合体。

基础设施项目:220kv元江变期、110kv那塘输变电工程、瑞金至临沧公路元江段二级公路建设、澧江大桥改造、那普公路、陆家店水库、新房子水库、独耳朵水库、团山水库、城市引水入城景观、城市景观拦河坝、滨江大道、美丽校园。

社会事业项目:元江县第二幼儿园,特色民居安置小区,司法业务用房,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房地产项目:枫景嘉苑、玉景园、书香庭院。

2.项目调减情况。因资源勘探情况不明、项目前期工作周期长、项目投入产出比指标不佳和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项目报批限制等因素影响,将十二五规划中的清水河水库、咪哩乡大芭蕉镍矿选厂、达亚公司1500吨元江铜矿选厂、红河流域元江罗垤水电站、草坝水库外渠引源等5个项目调入十三五规划。

五、进一步做好《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适应发展环境新变化,着力把改革开放34年来的发展经验与元江新阶段的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生态富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抓住影响发展全局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在发展目标上,更加体现全面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要求。紧盯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一是着力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二是加快农转城进程,健全完善让进城农民工留得下、能发展、无顾虑的就业、医疗、就学等配套政策。三是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实行扶贫和开发并举,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四是关注困难弱势群体,加大扶贫解困力度,抓好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五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确保新增财力更多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六是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七是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在结构调整上,突出现代产业建设夯实发展支撑。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大势,以转型求生存、以转型促发展、以转型促跨越。一是围绕国家投资政策、产业发展导向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立足元江发展实际,按照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产业发展思路,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做强矿电和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为主支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围绕一园一主题、一坝一特色、一庄一精品发展思路,走特色路、打品牌战,加大土地、林地流转,加快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大力发展红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农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一棵烟、两棵树产业基地,建设因远羊街那诺、青龙龙潭洼垤两条烟叶黄金走廊,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按照一产促二产,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标,依托红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资源禀赋优势,加强科技研发,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精深加工企业;围绕注重生态保护,挖掘资源优势,做强矿电产业思路,立足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和镍矿资源,加快推进矿电建设项目,做强矿电基础产业。四是以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为龙头,独特的热带城市水景观为载体,发挥区位、交通、气候、民族文化等优势,将民族文化地理生态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建设特色民族风情城市,打造四季花果飘香、季季景色各异的农庄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发展传统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环境保护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屏障。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构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保障。一是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创模活动,加强绿色能源生态县和绿色能源生态乡镇(街道)创建,严格执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全面禁止新的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沼气等的推广应用,着力推进全民节能行动。三是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境污染源治理,加快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效控制污染源,推进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四是加大一江二河水系源头和水库周边生态综合治理和建设,严格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五是加快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六是加大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美化,努力建设青山绿水、生态良好的美丽元江。

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引资融资争资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完善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引资融资争资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一是用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新西部开发、桥头堡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一体化建设等机遇,竭尽全力争取工业园区、农业农村、生态环保、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二是加大项目土地储备,前瞻性地为工业园区发展、城市建设预留充足土地。三是强化要素资源保障,重点建立资金、土地、环境等保障机制,强化部门对项目业主项目前期工作的服务,提高项目申报成熟度和可批性。四是加大项目储备,精心谋划和储备一批农业基础、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城市建设、新能源、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等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好的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机制。五是抢抓各种机遇,用活用足政策,开动脑筋,迈出双脚,跑步进昆进京,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汇报衔接,最大限度争取中央和省市的资金支持。六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落实项目用地等前置条件,加项目前期论证、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增强项目投资吸引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投产率。七是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充分发挥融资平台功能,激活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

在体制政策上,加大改革力度创优发展环境。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继续深化完善各项改革,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全社会创业积极性。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依靠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跨越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围绕元江产业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健全落实招商引资促进政策,完善奖惩机制,强化责任,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加大项目、资金、人才引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元江产业大发展。二是加强软环境建设,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打造一流投资环境。三是推行民营经济公平市场准入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破解中小微企业、非公经济融资难瓶颈。四是大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把元江打造成投资者的热土。

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认真落实农转城各项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做大县城、做特集镇、做美村庄,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实农转城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农转城步伐。二是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以一江二河为框架,发挥一江二河自然水系景观优势,建设集防洪、交通、景观、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滨江大道,打造具有热带风光和民族特色的滨江生态宜居森林城市。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特色化经营管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提升城市品位。四是加快曼来、甘庄、因远等小集镇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骨干,辐射村组的商贸网络;加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绿色家园。五是加强农村水源水利、电网、危旧房、公路、广播电视通信等建设与改造升级,改善农村生产发展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附件:

      附件1
元江县    十二五    规划中期评估重点指标调整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2015

完成规划预期目标进度

2015年规划预期目标调整建议

备注

实际

增长%

目标

增量

五年年均增%

2012年实际

完成增量%

两年年均增%

调整后目标

比纲要目标调增

五年年均增%

年均增长上调%

.生产总值

亿元

31.02

12.6

62

31

10.5

43.14

39.2

11.4

70

8.0

13.2

2.7

 

      1.第一产业

亿元

9.0

7.7

13.41

4.41

2.2

12.88

88.0

7.4

17.5

4.09

5.8

3.6

 

      2.第二产业

亿元

8.28

16.9

21.46

13.18

15.2

11.37

23.4

13.4

21.4

0.06

15.2

――

 

         工业

亿元

6.41

15.1

18.0

11.59

17.1

8.52

18.2

12.6

15

3

12.9

4.2

 

      3.第三产业

亿元

13.73

13.6

27.13

13.4

10.7

18.89

38.5

12.9

31.1

3.97

13.8

3.1

 

.人均生产总值

14228

12.3

28018

13790

10.0

19655

39.4

11.1

31540

3522

12.7

2.7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45

54.1

5

2.55

15.3

3.62

45.9

21.6

5.52

0.52

17.6

2.4

 

.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28

34.8

22

10.72

14.3

17.38

56.9

24.1

50

28

34.7

20.4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

亿元

7.80

19.7

15

7.2

14

11.22

47.5

19.9

42

27

40

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52

20.0

20

9.48

13.7

14.90

46.2

19.0

23

3

16.9

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996

14.1

22435

6439

7

20843

75.3

14.2

31400

8965

14.4

7.4

 

.农民人均纯收入

5074

18.0

7455

2381

8

6813

73.0

15.9

10385

2930

15.4

7.4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9

 

5

 

 

3.15

 

��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5

 

5

 

 

3.5

 

��

――

 

――

――

 

注:完成增量%:(2012年实际数-2010年实际数)÷2015年目标数-2010年实际数)。

 


附件2
元江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中期评估表
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
绝对值
2012年
绝对值
“十二五”
规划目标
2015年预测
绝对值五年年均增长(%)绝对数五年年均增长(%)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小康元江生产总值亿元31.0243.146215以上7013以上超额完成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9.012.8813.418以上17.56以上超额完成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8.2811.3721.4621以上21.415以上基本完成
   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6.418.521823以上1513以上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3.7318.8927.1315以上31.114以上超额完成
三次产业比例%29:26.7:44.329.8:26.4:43.821:35:4425:30.6:40.4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人均生产总值14228196652801815以上3154012以上超额完成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453.62515以上5.5217以上超额完成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2817.384315以上5035以上超额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5214.92013以上2317以上超额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620843224357以上3140014以上超额完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5074681374558以上1038515以上超额完成
生态元江森林覆盖率%50.965455――57――超额完成
城区绿化覆盖率%35.193640――40――完成规划目标
耕地保有量万亩61.8861.8558.35――58.35――完成规划目标
水利化程度%61.363.263.5――63.5――完成规划目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90100――100――完成规划目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100――完成规划目标
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330354330――330――完成规划目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2-2.9 ―― ――完成规划目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6570――70――完成规划目标
工业废气处理率%808580――80――完成规划目标
活力元江实际利用县外资金亿元7.811.221514以上4240超额完成
外贸自营出口总额万美元3251539800――800――超额完成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15360――60――完成规划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0.0050.11.5――1.5――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2.354.615――5――超额完成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9.899.9――99.9――完成规划目标
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111.499――99――超额完成
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59.456.685――85――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普高与职高在校生比例2.47:12.77:12.69:1――2.69:1――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3030――30――完成规划目标
人均受教育年限7.88.158.5――8.5――完成规划目标
广播人口覆盖率%9999100――100――完成规划目标
电话拥有量万部12.5417.2816――16――超额完成
电视人口覆盖率%9698100――100――完成规划目标
互联网用户万台0.91.942.5――2.5――完成规划目标
和谐元江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25.834.835――35――超额完成
城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959595――95――完成规划目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1.882.152――2――超额完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1.396.496――96――超额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2.33.55――5――控制在规划目标范围内
人口期望寿命71.57273――73――完成规划目标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10万412170.3125――125――完成规划目标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79.240.836――36――完成规划目标
儿童计划免疫率%99.0598.299.5――99.5――完成规划目标
每万人口卫生院床位数2934.833.4――33.4――超额完成
每万人口卫技人员数28.230.229――29――超额完成
人口自然增长率2.33.155――5――控制范围以内
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837570――70――完成规划目标
常住人口万人20.2320.5722.13――22.13――完成规划目标有困难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368441――41――突破控制范围红线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69485010000――10000――完成规划目标
五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万人0.952.711.25――1.25――超额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3.15:13.06:12.93:1――2.93:1――完成规划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102.8103左右――103左右――控制在规划目标范围内








2013年11月5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 发布人:ad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