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农场)残联:
今年是实施元江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2010年元江县残疾人工作会议确定年内为4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34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90人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2人,农村稳定从业人数达5400人,创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至2个,打造残疾人万元户示范户5户,建立残疾人阳光照料站做好残疾人安(托)养服务工作,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发证率达30%,全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额达80万元以上,为农村特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100%发放助学款,全面完成市残联下达我县的危房改造任务。用比较具体的数据确定了2010年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县的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政府分解下达的行政效能建设任务和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立足县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全县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
2009年全县79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同时选聘了79名残疾人联络员(专职委员)。2010年3月组织举办了村(社区)残疾人联络员(专职委员)业务培训班,使残疾人联络员(专职委员)熟悉和掌握残疾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继续推动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证工作。
截至
2010年10月15日,全县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3512本,其中:肢体1799人、视力514人、听力残152 人、言语残253人、智力残271人、精神残248人、多重残12人、待发263 人。残疾人办证率达30%。残疾人各项政策的落实均以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为前提条件,按照现行的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规定,让残疾人不同程度地享受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实惠,残疾人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确保康复资金投入不断拓展康复面。全年共投入各类康复补助资金95870元,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60例,精神残疾人托养住院治疗14人,免费住院治疗15人,免费服药112人,供应用品用具(轮椅)4件,支出康复救助资金7515元救助7名残疾人进行康复。县民政局、县残联联合开展“义肢助残”活动,组织26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到昆明假肢厂免费安装了假肢。
(四)重视残疾人技术培训,推荐残疾人就业。举办了元江县第一期残疾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有46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全县有三家社会福利企业。即:栋梁公司、元江永发实业公司、元江洼垤铁合金厂,根据三家福利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推荐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就业。全年共推荐安排残疾人就业45名。
(五)着力建设残疾人阳光照料站服务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惠及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为加快推进我县残疾人居家安(托)养事业发展,结合本县实际,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残联三部门联合建立元江县残疾人阳光照料站,切实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安(托)养服务。残疾人阳光照料站办公室设在县残联,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元江县残疾人阳光照料站》利用国家项目资金,为3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安(托)养残疾人家庭提供服务。
(六)创建残疾人水产养殖扶贫基地服务残疾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今年的创新工作之一。县残联执行理事会就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提出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首先搞好如何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握好在什么地方挂靠什么样的载体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其次考虑如何建好残疾人扶贫基地的问题,全面落实“基地”建设必须达到的各项指标,最后考虑如何运行和管理好“基地”。
按照“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2010年6月7日
在元江县鱼种技术推广站挂牌成立元江县残疾人水产养殖扶贫培训基地。基地将依托元江县鱼种技术推广站近20年来发展渔业事业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鱼种站现有的固定资产、专业人才队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实践经验总结等各种资源优势,为元江县残疾人水产养殖户提供学习交流、技术指导、水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通过创建元江县残疾人水产养殖扶贫培训基地,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带动了元江县残疾人户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残疾人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让更多的残疾人水产养殖户增加收入,逐步改善生活状况。
(七)组团下乡开展义务普查服务精神残疾人。
4月21日
至25日,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三科与县残联组团下乡服务残疾人。服务团由市二院8名医务人员和县残联8名残疾人工作者组成,5天时间走遍全县4镇6乡2农场,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残疾评定、精神病康复、心理咨询、服药问效等多项服务,服务残疾人达207人,筛查确定149名精神残疾人可以免费服药,完成残疾评定60人,其中智力残23人、精神残37人。组团下乡服务为残疾人节省了残疾评定、往返车票等费用52250元。
(八)成立残疾青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目前,元江县共有残疾少年儿童161人,其中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有113人、送玉溪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48人。2010年5月18日在元江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挂牌成立了元江县残疾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残疾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将向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免费开放,中心开设舞蹈、美术、电子琴、古筝、钢琴等专业,残疾少年儿童可以像其他健全孩子一样,在这里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
(九)积极开展全国第二十次助残日系列活动。在2010年5月16日
“全国助残日”前夕,县开展了以“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为主题的助残栽秧、助残浇烟、助残采花、助残种烟等系列活动。一是“助残栽秧”活动。4月29日早上,东峨镇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杨泰智、大学生村官李琴芳以及全村党员、共青团、妇女代表共26人来到红旗村小新寨,为该村丁正清特困残疾人户栽秧促春耕。二是“助残浇烟”活动。5月10日上午,元江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到因远镇参加“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助残浇水”系列活动。这一天,因远镇残联组织由因远村委会领导班子、各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组成的助残志愿者20人,来到李萍家的烤烟地,用3小时的时间帮助重度残疾人李银梅和李萍两姐妹浇完8亩烤烟地的烟水,县残联送去500元的化肥款,鼓励一家人要自强,搞好生产。三是“助残采花”活动。5月11日,元江县澧江镇残联组织青年团员开展“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助残采花”系列活动,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系列活动。上午9点,由青年团员、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组成的16名助残队伍来到了贫困残疾人白辉家的茉莉花地,至中午12点帮助残疾人白辉采完5亩茉莉花,采摘茉莉花60公斤,销售收入720元。四是“助残栽烟”活动。5月13日,青龙厂镇残联开展“关爱农村贫困残疾人――助残栽烟”系列活动,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在各大街小巷粘贴助残标语,共粘贴标语65条,覆盖13个村委会。由于干旱,青龙厂镇“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因缺少劳力一直没能顺利移栽烤烟。针对这一困难,5月14日青龙厂镇残联组织由妇联、共青团、工会、劳动保障所等部门组成的25名志愿者帮助“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抗旱栽烟,当天移栽烤烟6亩。
(十)认真开展支部党员“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面对持续严重的旱情。4月1日,县残联党支部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党员5人和非党职工3人深入旱灾最严重的洼垤乡开展“结对抗旱心连心活动”,与乡、村干部群众一起抗旱救灾。本次活动结对帮扶马文会、白小文等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个人结对帮扶资金1520元,其中有3名党员结对5户1420元,有1名非党职工结对1户100元,支部结对帮扶它当莫小组安装自来水管,投入帮扶资金2000元。
(十一)以山苏为重点做好残疾人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我县的彝族山苏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群众聚居区发展基础滞后。全县彝族山苏群众分布在青龙厂镇、龙潭乡、洼垤乡3个乡镇15个村委会45个村民小组,共1496户5595人,其中残疾人户157户 161人,已办二代证的残疾人65人,未办证的有96人。彝族山苏村民房建构类型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钢混结构、砖瓦结构、土坯结构五类,其中土木结构1159户,占81%,砖木结构139户,占9.4%,钢混结构21户,占1.4%,砖瓦结构87户,占6%,土坯结构32户,占2.2%。有102户山苏残疾人住房需要改造。
我县对扶贫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统计,目前有2230户贫困残疾人户2391名残疾人,有1385户1508名残疾人已纳入低保,有103名属于分散供养五保残疾人,其中223户残疾人户住完好房、有876户残疾人户住不抗震可居住房、有784户残疾人住局部危房、有326户残疾人住整体危房、有20户残疾人无住房。
(十二)指导和帮助挂钩联系村抗旱救灾。自去年9月份以来,元江县境内持续高温,降雨异常偏少,致使全县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害,给灾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县残联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迅速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抗旱减灾工作。一是成立了由理事长龙来明担任组长、副理事长张章福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春节期间,组织残联干部职工深入挂钩联系村指导和帮助各村民小组修缮水管接头、龙头等,共投入修缮资金1000元,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三是协调市残联落实抗旱工作经费10000元,组织召开旱情分析会议,要求当前主要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烤烟移栽前期的大小沟渠抢修工作;四是投入烤烟移栽经费5000元,确保烤烟顺利移栽;五是下派新农村指导员、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人员驻村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及时掌握受灾农户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十三)继续提高各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水平。为我县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我县教育、民政和残联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残、智力和多残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充分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使各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7%以上。今年我县又向玉溪特殊学校输送残疾儿童11名,目前我县还在特校接受教育的共58名。
(十四)开展资助贫困残疾人大、中专生工作。为帮助考取普通大、中专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含贫困残疾人子女)顺利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自强,全面发展。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根据我县情况开展资助贫困残疾大、中专学生工作,今年考取本科13人,专科6人,中专4人,共23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不足仍然是阻碍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极其影响工作领域的拓宽和开展。我县的残疾人康复需求数量大、范围广,目前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仅局限于知识普及、训练指导、心理疏导、辅助器具供应和转介输送治疗,难以满足其它要求,很大一部分残疾人仍未得到康复服务。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机会少、障碍大、就业率低、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难以拓展工作领域。全县残联系统还存在思路打不开、任务难完成、成效不明显、调研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等这些问题,造成全县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难提高。
三、2011年工作要点
一是制定完善政策。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09〕18号)文件精神,制定我县《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是强化全县残联系统机关作风,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残联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本领,培养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加强与县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残工委的议事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向各位成员单位宣传残疾人政策,及时召开有关会议,通报情况。
三是建立完善残疾人照料站,做好精神残疾人管控工作。安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残疾人照料站,通过照料站,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人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100名贫困精神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服务,为10名患者提供住院补贴,为14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托养,为60名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服务。加大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320例,为5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2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对2名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4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2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为贫困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150件。
四是继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调查核实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完成我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推进残疾人住房保障。重点做好“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五是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大扶贫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的落实力度,形成我县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从机构、职责、任务、政策、经费等方面扎扎实实为贫困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六是抓住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第107号令,把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努力向农村个体企业延伸,使农村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一道共同发展。加强对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利用国家赋予残疾人事业各种优惠政策,继续依托社会资源,广开就业培训渠道,努力完成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项任务。
七是加大扶残助学的工作力度。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的情况摸底,进一步做好“扶残助学”和“盲童入学”等项目,使“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率达到85%以上。
八是做好残疾人无障碍县城的创建工作。认真履行残联监督职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相关部门一起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共同做好创建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
九是强化残疾人事业宣传文体工作。组织新闻作品参加全国残疾人好新闻评奖活动,争取选送质量较好的作品,提高获奖份量。做好各类残疾人协会工作,丰富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十是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是国家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我县残疾人事业与全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鉴于目前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尚未解决,而且,随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一个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综合设施成为当务之急,建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有利于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为残疾人提供全面、高效服务,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主题词:文秘 工作总结 通知
元江县残疾人联合办公室 2010年10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