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林油一体化元江膏桐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县直有关单位: 膏桐产业是一项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膏桐种子),大力发展清洁、高效、无污染生物柴油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缓解油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党委政府关于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力推进我县膏桐产业的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膏桐又名麻疯树、小桐籽、臭油桐,属大戟科,喜光性植物,种子含油量高达40~60%,可以提炼出不含硫、无污染,符合欧四标准的生物柴油,成分接近石化柴油,油流动性好,是一种高含油量的生物能源油料树种。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能源消耗占世界总能耗的14%,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居第四位。专家预测,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中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而我国是化石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生物质能源在未来国家能源供应结构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石油集团联合,共同规划了生物柴油原料林(膏桐油料林)发展规划,即建设中国林油一体化膏桐油料能源林。作为全国重点发展膏桐油料林的示范省,2007年中石油集团将投资2亿元作为前期建设经费,有效保障了我省膏桐油料能源林建设项目在我省长期、稳定的推进实施。 2006年全省膏桐会议上,元江县被列入全省20个膏桐种植示范县之一,并于当年种植了1000亩示范基地,由于长势良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玉溪市委、市政府和元江县委、县政府对膏桐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我县种苗工作站、膏桐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元江召开了全市膏桐现场工作会议,明确要把膏桐作为全市一项重要产业积极推进,明确我县作为膏桐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 (二)项目自然条件。我县是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环境,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2006年通过对全县膏桐种质资源的调查,在海拔1600米以下,适宜膏桐种植的交通较为便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及低效林地共有14.18万亩,发展潜力巨大。我县通过膏桐油料林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热区土地资源和多气候、多物种的自然优势,提高低效林分效益,培育特色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规划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契机,把握新时期国家调整能源发展战略的方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的市场化原则,突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与一般经营相结合,生物柴油原料林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利用交通相对便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及低效林地,全面规划建设以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为支撑的生物柴油原料基地,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形成林业新的有竞争力的战略增长点,促进“生态立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发展目标及安排布局 1、总体目标。抓住国家鼓励发展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的契机,充分发挥我县自然条件的优势,“十一五”期间,通过项目建设,全县可培育13.7万亩膏桐油料林基地(其中2007年发展3万亩膏桐油料能源林基地),形成年产近2.7万吨生物柴油原料、产值超过0.4亿元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农民人均年增加纯收入近23元,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2、项目布局。 2007年我县膏桐油料林建设项目总规模达到3万亩。主要布局在红河流域的澧江镇、东峨镇、洼垤乡、龙潭乡、保护区(曼旦前山)。其中:澧江镇5520亩(3片)、东峨镇5000亩(3片)、洼垤乡4480亩(2片)、龙潭乡5000亩(1片)、保护区(曼旦甘庄片)10000亩(1片)。县级膏桐标准化栽培示范区3个,其中:高寨1300亩(高速公路沿线)、曼旦前山1000亩、一群羊山800亩(以县林业局设计规划数据为准)。 3、种苗基地布局安排。为了确保膏桐油料林基地建设的良种壮苗,由县林业种苗站主抓,建设好100亩的优质膏桐苗圃,并按照110株/亩的种植标准,确保今年全县实施3万亩膏桐油料林基地所需的330万株优质、合格壮苗。 (三)项目建设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健全领导工作班子。膏桐生物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对实现我县富民兴县、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把膏桐油料林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层层抓落实,确保我县膏桐油料林基地建设目标的完成。要将膏桐油料林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到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小组全力抓。 2、明确职责,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给我县的种植任务。要把膏桐油料林建设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项目实施竣工后,由林业膏桐油料林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膏桐建设标准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在膏桐培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对实施膏桐油料林基地的乡镇、单位,每亩给予130元的项目经费补助,其中,10元作为工作经费;对于林业部门,每亩给予10元的项目经费补助,用于规划设计、资源调查、作业设计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及验收等工作的工作经费。同时,完成种植任务95%以上,经初验合格,县财政安排每亩2元的奖励经费,其中乡镇1元、县林业部门1元。 3、统一主要技术措施标准。首先,要以生产高含油量为目标, 下大力气,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县级要建立2至3块,总面积达1000亩左右的膏桐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实施膏桐种植的乡镇,都要建立至少1块500亩左右的膏桐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各示范区要从园区建设、种植、管理、施肥、病虫防治、采摘、加工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技术措施,规范管理,统一实施。其次,要统一主要造林指标。造林要按照每亩111株,株行距为2m×3m,打塘规格为40×40×30的统一造林标准;要实行预整地、挖塘、定植、施基肥、浇定根水的统一造林措施;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广泛开展对各级林业站职工和林农的技术培训,加强膏桐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转变观念,把膏桐纳入经济林管理范畴。根据膏桐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状况进行分类,按照效益发展的要求,实行规模化基地化开发,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定向培育。应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寻求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因素的有效组合,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重点要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5、加强宣传,创建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膏桐的知名度,保障我县膏桐产业的顺利实施,提高经济效益,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膏桐产业的宣传,努力营造膏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效益简析 根据我县膏桐种植和生长情况预计,种植2年后可开始投产,5年进入丰产期,预计每年亩产可达100~180公斤,每公斤桐籽按2元计,年产值将达4932万元。由于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区内13.7万亩的荒山、退耕地、低效林地变为有林地,项目区森林覆被率可提高3.1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能够有效地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能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和农村能源供应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共同开展好我县膏桐产业的实施,努力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县膏桐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七年四月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