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糖料甘蔗生产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县直各单位: 为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巩固支柱地位,提升产业档次,切实抓好2008年糖料甘蔗生产,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抓好糖料甘蔗生产,对于巩固发展蔗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糖料甘蔗生产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元江县糖料甘蔗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提升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完善政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科学规划,择优布局,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蔗农种蔗效益和糖料甘蔗产业整体效益,促进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县糖料甘蔗种植面积控制在16万亩左右,实现工业产量65~70万吨,蔗农收入达1.3亿元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我县蔗糖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兴蔗、优化结构,突出解决长期制约全县蔗糖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加快转变蔗糖业增长方式,实现糖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市场引导生产,进一步协调好企业与蔗农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蔗农和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促进蔗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甘蔗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坚持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按照甘蔗的生长发育规律,择优布局,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三是规范种植、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向科技要产量,用科技增效益,确保蔗农、企业、政府三者利益的快速增长。四是各乡镇、农场要以《元江县糖料甘蔗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糖料甘蔗发展规划。五是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县蔗糖产业建设成为管理规范、竞争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稳定的大产业,做强做优产业。 2、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蔗糖产业发展。树立扶持糖料甘蔗生产就是扶持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切实加强对糖料甘蔗生产的领导,促进蔗糖产业发展。一是县糖办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理顺工作关系,强化管理职能,做好全方位的培训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工作。二是各乡(镇)农场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按照甘蔗生产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逐级签订甘蔗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好蔗糖产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和督促落实工作。健全完善乡镇糖办等工作机构,明确至少2―3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甘蔗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确保糖料甘蔗科技试验与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试与扩繁、示范样榜与技术培训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工作,促进冬春蔗种植任务的落实。 3、加大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规范投入管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糖料甘蔗生产条件,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水利部门要尽职尽责,管护好水利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水机制,遵循“先远后近、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调配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各乡(镇)农场要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做好病险沟渠的检查和修缮。新建或改造水路等基础设施要尽量与蔗区发展相结合,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县农开办、国土局、发改委、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要结合糖料甘蔗生产发展规划,做好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促进蔗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切实解决好“大通小不通、上通下不通、有水无沟、有沟无水、有水难进田”的问题。 4、加强技术储备,实现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储备技术是实现甘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按照“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广应用一代”的思路,加大储备技术的研发。一是大力抓好良种甘蔗繁育基地建设。制糖企业要切实加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及试验、示范工作,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不同生态类型,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提供优良种源。二是积极探索旱作节水实用技术,实现山地有专用品种、有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旱地甘蔗的产出水平。三是优化和完善高产栽培技术,根据不同的品种及生态类型组装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四是加强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为甘蔗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5、加大科技推广,加速甘蔗生产提质增效。抓住提高单产这个重要环节,围绕良种推广、种植技术提高这个重要任务,加强科技培训,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量,促进蔗农增产增收。重点是抓好成熟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对冬植蔗要采取地膜覆盖,达到保水保温、防止烂种,确保出苗整齐,这是甘蔗获得高产的关键。二是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机械化深耕深松,提高抗旱能力。三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做好甘蔗引种检疫,阻止病虫害随着蔗种的引进而传播,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种苗,通过轮作、化学、物理等进行综合防治。四是大力推广使用化学除草技术。利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促进甘蔗正常生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2008年,对各级相关干部和公司农务员的培训率要达到100%,对蔗农的培训率要达到97%以上。 6、强化服务意识,为蔗农排忧解难。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好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千方百计解决蔗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他们提供最优服务,协调好利益分配,保护好农民种蔗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把糖料甘蔗生产作为挂购联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挂钩联系乡镇、村委会的县级部门、驻村工作队要把甘蔗生产作为指导督促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工作,千方百计为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县、乡两级糖办的领导和技术干部要经常深入田边地角、蔗农家中进行宣传蔗糖业的有关政策,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政,加强对蔗糖产业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大力支持甘蔗生产。糖办、科技、农业等部门要帮助农民做好技术指导;供销部门要为蔗农提供甘蔗生产所需的物资;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库蓄水和沟渠的管护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支持糖料甘蔗产业的发展,又要杜绝毁林开荒、到处乱开乱种的现象发生;金融部门要在资金贷款发放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元江蔗糖产业的大发展。 7、制糖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成为综合型、科技生态型的现代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积极推行“严管理、上质量、降成本、增效益”战略,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延伸制糖产业链,带动更多的蔗农脱贫致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型、科技生态型的现代企业。一是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二是站在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综合规划,分步实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来提高糖业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程度,拉长产业链。三是把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源头管理,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维护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四是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理念,做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效益、追求一时的利益,而不顾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引导和服务企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 三、相关政策 1、价格政策。2008/2009年度榨季糖料甘蔗收购价格,继续按元发改〔2006〕78号文件规定执行,优质优价,按质定价。即:全县优良品种(闽糖69―421,新台糖22号、24号、25号、26号、27号,粤糖90―7909,福引79-9,桂糖11号)最低保护价确定为200元/吨;选3号170元/吨;台糖134号160元/吨;其它淘汰品种100元/吨。在此基础上,允许制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上调糖料甘蔗收购价格,具体上浮价标按公司文件执行。同时实行蔗价与糖价联动政策,以制糖企业食糖销售平均价3800元/吨为基数(昆明食糖市场交货价),食糖销售价在3800元/吨的基础上每增加100元/吨,对蔗农的蔗价提高5元/吨,依此类推。食糖销售价低于3800元/吨,仍执行上述价格政策。在此期间,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台新的糖料甘蔗收购价格政策,则按上级相关规定执行。 2、工作经费。每交售1吨糖料甘蔗,安排工作经费5元。其中:县糖办2元;乡镇1元,村委会(社区)1元,村民小组1元;农场场部、生产队各1.5元。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甘蔗技术培训、良种试验、示范推广等,不得挪作他用。工作经费由金珂公司承担,县糖办负责兑付乡镇、农场场部,金珂公司负责兑付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和农场生产队。 3、奖励政策。基数奖:以2007/2008榨季的工业产量为基数,完不成基数的一律不予奖励;完成基数的,每吨奖2元,其中乡镇1元、村委会(社区)0.5元、村民小组0.5元,农场场部、生产队各1元。超基数奖:在完成基数的基础上,每超1吨,奖励5元,其中乡镇2元、村委会(社区)1.5元、村民小组1.5元,农场场部、生产队各2.5元。全县糖料甘蔗生产完成上年入榨基数产量,奖给县糖料甘蔗生产领导小组20万元,超过基数追加奖励10万元。奖励资金由金珂公司承担,县糖办负责兑付乡镇、农场场部,金珂公司负责兑付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和农场生产队。 4、继续执行蔗糖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100%返还乡镇的政策。 5、县政府继续与制糖企业签订糖料甘蔗目标责任书,全县糖料甘蔗生产完成上年入榨基数产量,由县人民政府奖给制糖企业10万元,超过基数追加奖励10万元。 附件:元江县2008/2009年度糖料甘蔗生产指标量化表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此件发至各村委会) 主题词:农业 糖料甘蔗 通知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民武装部,元江监狱。 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2月2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