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萍,女,汉族,云南呈贡人;王永强,男,哈尼族,云南元江人。因为缘分,他们冲破了双方家庭的思想阻碍,在2001年五一劳动节那天正式组建了他们的小家庭。目前女儿王思悦文正在上大二。这个平凡的小家庭,全家人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孝敬长辈、关心孩子,20多年一路走来,这个小家庭正迈向更幸福的远方! 
一、夫妻扶持,共同进步 结婚初期,沈艳萍夫妻二人在不同的乡镇村完小任教,是妥妥的周末型夫妻。虽然隔山隔水,每周末才能相聚一次,可夫妻二人从未放弃过进步,先后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学习,不但提升了学历,更提升了能力。双方父母见二人如此同心,慢慢摒弃了对彼此的民族成见,两家老人逐渐和睦起来。自此,夫妻二人更加努力工作,成绩优异,双双通过考调来到了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2018年,丈夫王永强参加县级课赛获得小学科学组二等奖,2012年和2021年被评为曼来镇“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妻子沈艳萍是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玉溪市第二届语文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元江县第三届骨干教师、第一届学科带头人,连续四届被评为元江第四小学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夫妻俩均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得省级奖。 
二、孝老爱亲,邻里称赞 每个周末,沈艳萍和丈夫王永强回到家,都主动帮助父母做饭,到地里劳动,陪父母聊天。周末的厨房里,王永强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捡菜洗菜、煎炒煮炸,总是能照顾到老丈人的胃口;有时,老丈人特地带他到芒果地里剪枝、打药,他也把活干得麻溜顺。为了让老人和孩子用热水方便,夫妻二人还给老人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重建了厨房。丈夫王永强的淳朴、善良、孝心以及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渐渐地完全打动了老丈人——一个50年代的老知识分子。老丈人完全接纳了这个原本他并不完全看好的哈尼族姑爷,邻居都夸老沈找了个好姑爷。 每个月末,夫妻二人总要回南洒章巴新村老家看公婆。刚结婚的头几年,公婆不通汉语,王永强就给妻子和自己的父母做翻译。为了沟通方便,沈艳萍主动跟丈夫学习哈尼语,也教公婆说些汉语。如今,82岁的公公77岁的婆婆早能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每次回婆家,夫妻二人都买上二老爱吃的菜,回到家,沈艳萍总是主动和老公一起为公婆做饭洗衣,她甚至也练就了蹲在火塘边炒菜的本领。2017年的哈尼年,丈夫王永强因公出差没能赶回来,沈艳萍一个人主持杀年猪、做年饭、招待客人,炼猪油......邻里都朝她竖大拇指。2020年初,婆婆因肺炎住院,沈艳萍每天负责做饭送饭,悉心照顾,不久婆婆就康复出院。20多年来,在丈夫的大家族里,沈艳萍尊重长辈,关爱晚辈,赢得了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尊重。沈艳萍和丈夫的家人和睦相处,家庭关系融洽和谐,也赢得了村子里老老小小的尊重。对这个汉族媳妇,公公婆婆是打心里实实在在地喜欢,左邻右舍也赞不绝口。 2019年,沈艳萍所在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元江四小开展研讨活动,她接受了元江电视台的采访。不久后回家看公婆,很多人来和婆婆喜滋滋的议论着,满眼的喜悦与敬佩。她一问才知道公婆和章巴新村的其他父老乡亲也看了这个节目,他们在为公婆感到自豪呢!那一刻,沈艳萍意识到,在章巴新村父老乡亲的心里,自己早就是这个村里的一份子了! 
三、移风易俗,幸福和美 刚结婚头几年回婆家,沈艳萍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吃饭时,只有她一个儿媳坐在堂屋里和公婆、哥哥、叔叔们一起吃,而嫂嫂们都只在厨房里吃。她好生奇怪,私下悄悄的问丈夫王永强这是怎么回事?丈夫告诉她:这是哈尼族的风俗之一,儿媳妇不上桌吃饭。因为你是汉族,所以不和你计较这个风俗。这也是对你和你们汉家的尊重呀!沈艳萍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自己倒是被尊重了,嫂嫂们同样是女人,怎么就要到厨房里单独吃?她们难道不该被尊重? 往后,每次回婆家,吃饭时沈艳萍总把两个嫂嫂请到饭桌上一起吃。时间久了,一家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渐渐地,家里慢慢地摒弃了这种儿媳不上桌吃饭的陋习。吃饭人多的时候就摆上两桌在院子里,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其乐融融地吃。沈艳萍发现这样的吃法,公公婆婆反而更开心。节日时,从门前路过的人,婆婆也会热情地招呼进来吃,也不分男人女人,哪里有空位就坐哪里吃。这种和谐的氛围感染着家族中的每一个人,也感染着全村人。大哥二哥家不再分男女桌吃饭,到其他家去做客,沈艳萍惊喜地发现,儿媳分桌吃饭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少了。她还利用和村里老人吃饭聊天的机会,向老人们宣传土葬改火葬的各种政策和好处,使公婆改变了观念,有了公婆的表率,很多老人不再强烈计较是否土葬。 如今,每次回去看公婆,一家人总是团团围坐,杯箸之间,是一家人的幸福和美,是两个家庭结合的和谐之美,更是两个民族的交融之美! 20多年来,沈艳萍夫妇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在夫妻二人的言传身教下,女儿王思悦文从小学业优秀、品行端正、孝顺长辈。他们的婚姻颠覆了许多人对哈尼族男人的不良认知,特别是沈艳萍的先进思想和意识,改变了公婆家族甚至全村的许多陋习。2022年12月,沈艳萍家庭被元江县妇授予2022年元江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称号。 沈艳萍的家庭生活,用实际行动旗帜鲜明的诠释了边疆民族团结的生动性,温暖地维护了当地民族团结,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幸福和谐小家美,民族团结大家亲! 来源:元江第四小学 统筹:蒋 艳 编辑:郑 翔 审核:李虹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