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针对干热河谷植被开展长期监测工作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6-11-25 10:11:02 点击率: 1 【打印】 【关闭】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针对干热河谷植被开展长期监测工作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元江干热河谷各种地段不同植被类型的长期监测工作,搭建起开展自然保护建设和科研与监测的初步平台,进一步增强保护区自身的能力建设。掌握监测植被的基本资料及群落变化的动态信息,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及规律,对指导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也为实现我国最典型、最具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干热河谷半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储备。

元江的河谷型热带稀树灌木草丛植被是元江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的植被类型,是元江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元江县境内的元江干流两侧,保护区总面积22378.9hm2。保护区高差悬殊大,最低海拔328m(普漂),最高海拔2580m(章巴阿波里山),相对高差达2252m,悬殊如此海拔大的高差,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孕育了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植被类型。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具典型特征的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我国最典型的干热河谷型植被、较完整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稀树灌木草丛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以草本为主,零星分布乔木和灌木的植物群落,具有喜阳耐旱的特征。元江自然保护区的稀树灌丛植被属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植被亚型,主要分布在普漂、曼旦、湿地新村、农场六大队片区,一般不形成大片群落,而是成片状断续小片状。群落结构主要是以草本为主,其盖度常达80%以上,草本的主要成分为黄茅。灌木稀少,或不成层次,夹杂在草丛之中。稀树分散生长,树木之间的距离都很大,多数呈现为果园状外貌,其高度一般都在10m以下(个别可到达15m),树干粗壮而弯曲,树皮粗厚,树冠呈球形或伞形。

在元江干热河谷干热气候条件下,由石灰岩发育的燥红土、黑色土,土壤浸透、过度排水,持水性较差,在该生境中生长的植物多为耐干旱耐贫瘠的类型,且乔木层盖度一般较低,而往往草本层盖度较高,虽然呈次生状态,但可以说这类植被恰恰是在干热河谷生境下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或是特殊地形条件下的亚顶级的类型,对干热河谷的生态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的价值。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林业局 发布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