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一场以“白族洞经音乐保护和传承”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在因远镇因远社区安仁组召开。会议由县政协王森副主席、县直部门各位领导、元江县民族语言抢救与文化体验培训学校许鲜明老师、云南师范大学李瑛老师、镇党政领导、因远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共计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共同为洞经音乐保护和传承“把脉开方”。 一、把握好协商“方向盘”,深入基层“探民需” 为确保协商“议在关键处,商在点子上”,开展“院坝协商”前,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因远镇安仁村进行了现场调研,广泛听取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及群众意见建议,深入县文旅局等部门了解情况,共同就“助推洞经音乐保护和传承”议题进行协商前调研,做到熟练掌握议题政策、全面了解议题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真实诉求和意愿,提前练好“内功”,备足“功课”,为“院坝协商”议事会规范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二、密织社情民意网,聚焦共识“强引领” 因远镇立足实际,紧抓机遇,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振兴为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白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通过专题培训、文艺演出、节庆活动等形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乡村新风貌。议事会上,主发言人县政协民宗法制委李华副主任对因远社区和洞经音乐基本情况、前期协商调研情况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做了报告,提出从培养传承人、加大保护力度和增强全民意识三个方面来保护和传承洞经音乐。 三、聚焦议事“深协商”,牵住成效“牛鼻子” 通过协商,达成三条共识:一是创新途径,培养壮大传承队伍。依托“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结合实际开展洞经音乐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开展传承活动,通过课后兴趣班、寒暑假培训等班次中增设洞经音乐保护和传承的课程,让洞经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上讲台。指导各村洞经音乐队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洞经音乐传习班,鼓励村内年轻人积极学习非遗文化,通过口耳相传、手手相传的方式传承洞经音乐文化,缓解艺技“后继乏人”的困境。二是部门联动,加大抢救保存力度。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政策要求,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通过帮助解决非遗传承人工作经费、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和加强非遗保护项目申报等方式,多方助力来保护传承洞经音乐;积极为洞经音乐队人员、乐器等维护、管理提供支持。争取借助元江县民族语言抢救与文化体验培训学校力量,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通过谱(曲谱)、词(唱词)、音(录音)、像(摄像)、文(文字)等综合方式,将洞经音乐文化完整保存和传承,达到科学收集、妥善保存、着眼未来、服务子孙的目的。三是广泛宣传,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拍摄短视频、直播、推文、专题采访等方式,展示洞经音乐魅力,让更多群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以“安仁正能量工作室”为主阵地,将洞经音乐加入特色服务清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洞经音乐“声”入人心。依托“三月会·米干节”、火把节等民俗节日,适时举办非遗展览、展演,营造“人人知晓、人人热爱、人人学习、人人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尝试通过简化、新编洞经音乐曲目,让洞经音乐更便于上口、上手,进一步提升洞经音乐传唱度,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下一步,因远镇将继续完善协商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民生实事项目、改进社会治理等实际成效,做到“协”有成果、“商”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