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江的大街小巷,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经济形式,正散发着独特的活力。它以其低门槛、灵活性和丰富的烟火气,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探寻有效的对策,对于地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地摊经济面临的困难 (一)管理难题 在元江县城滨江路、平安路等地点有较多的流动商贩,地摊较为分散且流动性强使得监管难以全面覆盖。商贩们经营地点不固定,时间也较为灵活,这就导致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实时监控每一个地摊的经营活动。同时地摊经济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摊位秩序和市容管理,市场监管部门把控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公安维护治安,交通部门保障道路畅通,税务部门进行税费征收。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交叉和模糊地带,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当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降低管理效率。 (二)经营环境难题 地摊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数量可观。元江存在许多商贩为了追求经营效率,无暇顾及垃圾的妥善处理,随意丢弃垃圾,例如水果商贩在进行水果削皮时将果皮随意丢弃,夜市商贩结束经营后不清理地上的油污、一次性餐具食物残渣等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危害居民健康。加之元江的地摊聚集在人流量大的路段、路口,如滨江路、平安路十字路口、太阳城广场等地方,这些地方本身交通流量就大,地摊的摆放常常占用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导致道路变窄,交通秩序混乱,给元江交通带来压力。 (三)商贩自身难题 地摊经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天气变化对地摊生意影响显著,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地摊无法正常营业,商贩收入可能会瞬间归零。政策的变动同样会给商贩带来不确定性,一旦政策收紧,摊位的设置和经营可能受到限制,并且随着元江地摊经济的火热发展,参与地摊经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商贩们往往陷入价格战,不断压低利润空间,许多地摊销售的服装、饰品、小玩具等商品在款式和质量上相差无几,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价格更低的商品,这使得商贩们的利润越来越薄。 (四)消费者维权难题 存在部分地摊商贩无证经营,且商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保证,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后未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再去维权便会很困难,会有找不到商家、商家推诿扯皮等情况发生, 二、促进城市地摊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管理模式 1.建立管理办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专门针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办法,明确地摊经营的准入条件、经营区域、营业时间、经营范围以及违规处罚措施等,进而规范地摊经营行为,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例如,规定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些指定街道可以允许地摊经营,但必须保证摊位整齐排列,不影响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 2.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机制,加强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在遇到地摊经营问题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例如成立地摊经济综合管理小组,由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统一负责处理地摊经营中的各类问题,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管理漏洞。 (二)改善经营环境 1.加强卫生管理。增加地摊集中区域的环卫设施投入,合理设置垃圾桶和垃圾回收点,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收集和清运。加强对商贩的环保教育,通过宣传引导和奖惩机制,促使商贩自觉维护周边环境卫生。例如对保持摊位周边环境整洁的商贩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优先选择摊位位置等;对乱扔垃圾的商贩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 2.优化交通组织科学规划地摊经营区域的交通路线,设置合理的交通标识和隔离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在交通拥堵时段,增加交警和交通协管员的执勤力量,加强交通疏导。例如在一些地摊密集的路段,设置潮汐车道或限时通行措施,保障交通顺畅。 (三)助力商贩发展 1.开展技能培训、政策讲解。组织针对地摊商贩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市场营销、电商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提高商贩的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例如邀请电商专家为商贩讲解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商品推广和销售,邀请市场监管人员普及食品安全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邀请税务人员讲解税费优惠政策以及发票相关业务知识。 2.鼓励创新经营。鼓励商贩在商品和服务上进行创新,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开发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商品。支持商贩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模式,拓展销售渠道。例如举办地摊创意大赛,对具有创新性的地摊经营项目给予奖励和推广,激发商贩的创新积极性。 城市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补充,在促进就业、丰富市民生活、增添城市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地摊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通过优化管理模式、改善经营环境、助力商贩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地摊经济有望克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地摊经济应与其他经济形式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