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元江:“五个一批”持续深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元江新闻网 时间:2024-11-06 20:32:21 点击率: 31 【打印】 【关闭】

玉溪元江:“五个一批”持续深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元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基本县情,多举措擦亮“热情元江·同心筑梦”的创建主题,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1.jpg

培养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伍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的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组织引领、广泛团结凝聚全县各族群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组建了元江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有宣讲团成员25名;2024年,1名职业高级中学教师被聘任为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第二批成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宣传提供了人才支撑。

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

打造命名了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1个实践基地,6个“三项计划”实践基地,同步在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站)”,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公园(广场)7个、主题街区3条。同时,为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打造命名了咪哩李和才故居、红河华侨农场归侨历史资料展示馆、红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7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其中,咪哩李和才故居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红河华侨农场归侨历史资料展示馆、中共元江县委旧址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县内外各族群众12万余人,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打造一批互嵌式城市社区

以县城为中心,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打通“断头路”,全面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商业小区自行购房等方式,打造惠隆佳园、书香铭院、书香庭院、书香佳院、书香雅院、元江悦府、滨江明珠等一批各族群众共居共融的城市社区,全县各族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街道共社区,孩子上学同学校共班级、同班级共宿舍,职工上班同机关共科室、同企业共班组,所有城市社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广场公园100%实现各族群众互嵌共融、和谐共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居住生活格局,构筑和谐融洽、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嵌入式城市社区。

图片2.png

开辟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全方位深入挖掘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的发展历史,持续讲好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故事,整理推出包含历史文化、人文特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内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体验线路。研学路线1:忆烽火岁月,扬爱国精神。以讲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等历史故事,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路线:朋程“云南人民自卫军建军纪念碑”——元江阻击战遗址——元江烈士陵园——李和才故居——小柏木军政干部训练班。研学路线2: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深入挖掘各族干部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中共同奋斗的现实经历,深刻理解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讲好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时代故事,凝聚起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的磅礴力量为主题。路线:红河街道打炭小组、那路小组、麻子寨小组——澧江街道者嘎小组(传统村落)、老虎箐小组——曼来镇移民新村——元江县产业园区。研学路线3:弘扬优秀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入挖掘元江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互鉴共融主题。路线:元江县文化馆——元江县档案馆——澧江街道(傣锦、蒙面情歌等)——甘庄街道(侨乡文化、它克崖画等)——因远镇(白族洞经音乐、哈尼族九祭献等)——羊街乡(棕扇舞等)——那诺乡(梯田农耕文化等)——洼垤乡(撒摩阿哩文化等)。研学路线4:一衣带水情相融,侨心向党同筑梦。以讲好侨场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主题。路线:中老铁路元江站——甘庄侨乡展览馆——甘庄侨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澧江街道红侨社区——侨乡陈列室。

图片3.png

打造一批九进示范样板点

为更好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根基,实现创建工作的上下联动、责任到人,落实创建任务,形成全县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强大合力。充分发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组)、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公共文化场所、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科学打造了县人民医院、县人民检察院、李和才故居、云南万绿生物有限公司等“九进”示范样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