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 全力打造多民族融合发展和谐家园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11-28 14:34:18 点击率: 2310 【打印】 【关闭】

守望相助 热情元江 全力打造多民族融合发展和谐家园

元江统战 2022-11-25 15:53 发表于云南
一、县情概况
元江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滇中玉溪南部,地处红河中上游,县城所在地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红河谷盆地。山区、老区、民族、美丽是元江的基本县情。辖5乡23街道,共81个村(居)委会781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1164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37%。全县国土面积285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27米,最高海拔2580米,年平均气温24.1素有滨江花果城、避寒养身地之美誉,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一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元江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守望相助、热情元江为创建主题,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新局面,有力促进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抓实三个载体——按照《玉溪市九县(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聚力担好玉溪市九县(市、区)首届盟主,切实把创建联盟作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常态化开展黑树林地区民族团结联谊会,切实增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营造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建立梅甫三村联防联调机制,稳步推进接边地区民族事务共同治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三)实施七大工程——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开展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七大工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1.实施党建引领工程,画好思想认识同心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纳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乡镇(街道)党校培训第一课程, 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第一课题”,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县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均相应成立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发挥领头雁效益,确保十进工作机制运转有序、人员配齐配强、经费保障。充分整合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等资源,建设了8个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
2.实施凝心聚力工程,画好宣传互动同心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把每年11月份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哈尼族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花街节等各民族节庆期间,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中国梦主题教育,真正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用足、用活电视、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化拓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在热情元江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编辑创建简报,应用村组广播开展政策解读,多形式、高密度、全方位宣传报道,营造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3.实施普惠共享工程,画好固本培元同心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指示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全面发挥热区、通道、绿色、多元聚核优势,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生产力空间布局,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健康五大产业,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市一极两区建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美丽县城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始终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利用中老铁路资源禀赋,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进入正轨,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不断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4.实施交融互建工程,画好文化传承同心圆。始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出台《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充分依托金芒果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聚力讲好红侨社区侨乡侨文化宣传展示基地、甘庄华侨农场侨乡文化展览馆以侨为桥的故事,将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声音、好故事展示给16个国家和地区。
5.实施社会治理工程,画好共治共享同心圆。加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民族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出台《关于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有效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把民族事务融入到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把民族矛盾纠纷和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模式,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机制被最高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
6.实施示范引领工程,画好典型带动同心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县政务服务局等83个单位(家庭)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家庭),洼垤乡坡垤小组等27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单位投资 1.52亿元实施 41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项目,坡垤等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安定等12个村被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因远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全力打造李和才故居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效应。
7.实施同创共促工程,画好合力共创同心圆。县委县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美丽县城、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成立了以书记、县长双组长三创一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一体统筹推进。制定下发《元江县三创一行动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按照一日一通报一交办,一周一督查一督办,一月一点评一奖惩运行机制进行红黑板通报,扎实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跑出创建工作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