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9-03-03 14:46:23 点击率: 3 【打印】 【关闭】

   元江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决定从200712月至20097月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元江县按照国家、省、市普查办的要求,认真组织污染源普查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现将元江县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元江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环保局局长、统计局局长为副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宣传、环保、统计、建设、林业、农业、工商、水利等12个部门副局长为成员的元江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环保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农场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机构,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县人民政府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细则》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元江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各乡镇、农场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县环保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主任,污染治理监督科科长为副主任,其他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普查综合与信息组、监测与数据处理组、技术与培训组、现场调查组、宣传动员组,增设了农业组,并分别由专人负责各组的工作。

     2007 年12 月29 元江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元江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会。对各成员单位进行了分工:环保局牵头组织和实施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污染源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污染源的监测,普查数据的汇总、分析,普查工作的验收总结;宣传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发改委、经委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工作;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的预算审核、安排拨付,并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统计局参与普查方案拟定,协同环保分局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工商局、卫生局负责提供所管辖污染源企业的登记信息;各乡镇、农场配合环保局、农业局做好污染源的单位清查和报表填报工作。

    二、落实经费,规范使用

    普查工作涉及人员较多,工作量大,资金的使用量也比较大。在落实了国家普查经费13万元情况下,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行划拨10万元,保障了普查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了普查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严格执行预算范围和财政制度,从严控制支出,严格审批制度,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专款专用。

普查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拟定、资料表格印刷、设备购置、宣传动员、会议培训、车辆燃油、车辆维修、车辆租用、数据监测、各类办公设备耗材、普查人员工资补贴、加班费、差旅费、办公费以及检查验收、软件开发等方

    三、强化宣传、积极动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元江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机构成立后,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新闻宣传媒体,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动员。

    一是广泛召开动员会。先后召开了普查办、普查员、各相关企业等133人参加的动员会,提出了严谨、细致、规范、有序的普查工作口号,并设计和制定了工作表格和相关制度张贴上墙。

    二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污染源普查的工作新闻。利用《元江信息》、《元江政务信息》、《玉溪环境》等刊物发表信息;

    三是邀请元江电视台对污染源普查现场进行了跟踪拍摄,并对普查对象、普查员和普查办的领导进行了现场采访,电视台播出后效果良好。

    四是与县司法局联合制作普查专栏板报、在县城区发放普查宣传资料和环保书籍,使污染源普查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五是在主要街道悬挂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横幅20条,向普查对象发放了《致全县工商企业和个体业主的一封信》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知识简介》宣传单各6000份。同时出动宣传车在主要街道和广场进行了巡回宣传。

    六是利用联通、移动信息平台进行宣传,编制了十多条污染源普查的宣传信息,在普查期间定期发送给手机用户。同时,还在企业的内部悬挂了宣传标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通过上述宣传动员方式,绝大多数群众和普查对象提高了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认识,并积极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严格选聘,强化业务培训

    污染源普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涉及近一千多个普查对象,这对普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严格从各乡镇(农场)、各成员单位上报的人员中,通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共选聘普查指导员40名,普查员166名。 

    人员选调后我们进行了分级培训,为确保正确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有能力承担起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先后选派3批次参加了由省、市环保局组织的省、市级污染源普查技术培训;县级培训由环保局技术与培训组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了统一培训。普查指导员负责对普查员骨干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方案、普查员工作纪律、普查对象清查方法、普查表格及主要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数据质量监控、普查数据库录入及数据软件的使用和管理等。县普查办对普查员共组织了五次培训,共计335人次,每次培训时间一到两天,工业源的培训还到企业现场进行了模拟填报。

    五、及时开展摸底调查、明确普查对象

    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会议后,及时组织15个调查组对县域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清查对象基本信息,列出清查对象基本情况名册。经县普查办比对污染源普查工作手册相关指标要求,严格审核,最终确定此次普查对象743家,其中,工业源57家(重点源26家,一般源31家);生活源227家(医院4家,住宿、餐饮165家,居民服务54家;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4家);农业源458家(种植业373户,畜禽养殖50户,水产养殖35户);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家。

    六、严格数据审核,确保录入准确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普查工作中建立了初报、四审、两查和反馈等4项制度。首先,在清查过程中所有清查对象都填报初报表,经审核无误后再填报正式表。工业源经审核后,确定应填详表还是简表,然后再分别填报正式普查表。

其次对普查数据实行四级审核。第一级是普查对象内部审核。填表人按规定填写表格内容并自检,部门负责人自审数据的真实性和逻辑性,单位负责人整体审核并签字盖章。第二级是普查员审核。审核普查表必填项目是否填报齐全,原辅材料、产品产量、能源消耗等情况是否与台账或票据相符,普查对象内部是否内审并加盖印章。对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要填写普查员审核表,并退回普查对象处予以更改或重新填报。第三级是普查指导员审核。审核普查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重点是能源消耗与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固废产生量、水平衡,主要产品产量与能源、水、原辅材料消耗量的关系。对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要填写普查指导员审核表,并退回普查员处予以更改或重新填报。第四级是普查机构会审。由普查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对重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会审,确定普查数据填报的可信度。对存在问题的普查表要填写普查机构会审表,并退回普查员处予以更改或重新填报。

    第三,在普查过程中对普查数据进行两次以上的随机抽查,一是调查组对各小组的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0%;二是普查办对调查组的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10%。调查组共抽查25个单位,普查办共抽查20个单位,经抽查,绝大多数单位情况与普查数据相同,但也有个别餐饮业的餐位数、注册号存在不一致。

第四,在清查、填报、审核、录入、上报的全过程中及时进行书面问题、意见反馈,严格要求普查员、录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办人员对普查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意见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填写普查问题意见反馈表,普查办定期收回反馈表,分类研究予以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省、市普查办予于解决。

通过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关,确保了初录和复录、一次上报与二次上报,二次上报与二次终报数据的合理准确。 

    七、总体结论与建议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家普查办的技术规定和工作细则完成了各环节的工作,提高了社会各阶层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摸清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组织实施的有效途径,掌握了普查宣传的组织方式和具体做法,掌握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培训、清查、调查、录入、审核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生活源普查情况

     20071230起,元江县开始进行生活源的单位清查工作,至 2008131结束。共清查单位444个,其中住宿业、餐饮业249个(住宿业36个、餐饮业213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42个(洗染业16个、理发及美容保健业56个、洗浴业20个、摄影扩印业33个、汽车和摩托车维护与保养业17个),医院及诊所29个、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24个。经清查核实后,纳入普查范围单位共227个,其中住宿业、餐饮业165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4个,医院4个,城镇居民集中污染源4个。初报表经审核、抽查无误后,生活源从 425起开始填报正式普查表,至 531,填报、盖章、审核工作基本结束。

   (二)工业源普查情况

     20071230起,开始进行工业源的单位清查工作,至 2008220结束。共清查单位59个,经清查核实后,列入重点源26个,一般源31个,有2个已停产多年。初报表经审核、抽查无误后,工业源从 415起开始填报正式普查表,至 531,填报、盖章、审核工作基本结束。

    (三)主要工作体会

    1、在普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作用。办事处统计员和居委会的主任既熟悉本地区情况,又有多次普查经验,可有效地避免遗漏和重复。

 2、坚持清查以地域为主、审核以行业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既可以保证清查到位,又能够做好数据对比。

    3、在拟定方案时,要与统计局、工商局、计生局和办事处等进行咨询和沟通,了解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中的经验、做法和常见问题,避免走弯路。

    4、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宣传面,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普查中来,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宣传。

    5、建立工作制度,规范普查程序,建立反馈渠道,最好进行现场模拟填报,以提高普查员的填报能力。

    6、建立普查例会制度、通报制度、信息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地区普查网站,保证信息有效沟通和工作及时落实。

    7、要建立污染源普查的专家库,调动各类技术、行业协会专家和审计、环评、生产部门专家,或者借用企业的环保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互查,以提高普查的准确性。

    8、利用好大学生这一宝贵资源,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生活源和一般工业源的清查、调查以及数据录入工作都非常合适。

    9、大型联合企业的调查非常复杂,应进驻企业的现场,并抽调有关专家作为顾问或指导,重点环节除进行监测、排放系数法外、还应进行物料平衡计算。

    10、建立初报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准确性和工作的进度。

    (四)存在问题

    一是总量削减问题。很多企业将普查数据与污染物总量的消减挂钩,造成真实数据的获得较难;

    二是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设备状况不佳、计量装置不全、排污口不规范、没有票据台账等,难以取得真实数据;

    三是普查人员缺乏,特别是边远旗县区能够胜任普查工作的人员比较少;

    四是组织机制问题,在试点中,虽然政府也成立了领导小组,但具体工作中各部门配合得并不是很理想,数据也不准确,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环保局一家人在普查。

五是资金的障碍,普查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西部地区财政状况普遍不好,难以保证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五)几点建议

    1、生活源的汽车、摩托车维护与保养业有专业洗车设备或经营面积≥30平方米的列入普查范围,由于汽车、摩托车维护与保养业主要是喷漆工艺的污染,建议普查范围改为有专业洗车设备或有专门喷漆工艺的。

    2、按照普查试点要求,小于一蒸吨的燃煤锅炉不在普查范围之内。从昆区情况看,这样的小锅炉在住宿、餐饮、洗浴、采暖等行业都存在,个体排放较少,但因数量较大,排放总量不小,建议将所有的燃煤锅炉全都纳入普查范围。

    3、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蛋糕加工属于食品制造业,塑钢加工属于金属制品业,应分别填详表和简表。但从昆区实际来看,绝大多数是底店经营,只有少量用电设备,没有水、气污染排放,建议不再列入普查范围。

    4、普查试点工作细则规定在单位清查基础上确定普查对象,然后再发放、填报普查表。对行业特征硬件数明显,当场即可确定是否纳入普查范围的生活源来说,先清查、再填表要分两次进行,建议清查、填表一次进行,以减少人财物力和时间。

    5、此次普查软件如果仅作为污染源普查的软件使用,没有其他用途就会造成浪费。建议在普查基础上开发一些新的功能,例如可以加入日常监管信息、排污收费信息等内容,作为环保系统比较实用的一个管理软件来用,则意义会更大些。

    6、从试点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普查对象对于污染源普查工作不理解,个别单位甚至拒绝配合,这与业主个人素质有关,但与宣传动员力度不大也有很大关系。建议在正式普查时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普查中来。

    在这次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污染源普查的组织机制、动员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加之普查经验不足,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普查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的方法、程序也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我们相信,在国家普查办的正确领导下和自治区、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元江县环境保护局 发布人: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