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和管理,对于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河街道党工委制定“1234”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法,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组织创建难、管理教育难、作用发挥难问题,不断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即把握“一个原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党要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红河街道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即采取“两种途径”,创新组织设置方式。街道党工委打破原有党员属地管理模式,本着“因地制宜,依托设置,便于管理”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依托流动党员集中居住的社区和巷道,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党员人数,灵活建立了3个按照巷道划分的党支部(天宝党支部、永胜党支部、金银党支部),做到哪里有党员,党组织就建到那里。二是对短期外出、流动分散的党员,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各社区党总支具体负责,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保持与流动党员定期联系,确保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2017年,街道5个社区党总支分别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党支部”,定期发送学习材料,并且要求流动党员在每月15日的固定学习日上,积极发言,通过发微评论微心得,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流动党员也在群里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和工作动态,便于党组织及时掌握情况,目前,街道无流失党员。 “3”即建立“三项制度”,强化教育管理实效。针对在“家”党员,街道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分领域来制定培训制度:一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每年一月初由街道组织办和宣传办制定当年的《红河街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采取每月2次的固定学习模式,学习内容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需求实际,邀请相关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进行PPT授课的方式,内容涉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棚户区改造、土地管理、城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干部廉政警示教育等方面,参学人员主要为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并视情况延伸扩大到社区书记、主任和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二是针对社区和小组党员,街道制定了《红河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方案》,由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负责专题讲座,重点轮训社区和小组党组织书记,2017年内集中轮训社区和小组党员干部791人次。针对外出流动党员,依据《元江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了《红河街道党工委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依托“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街道、社区、小组三级动态信息平台,对流动党员的信息每季度更新一次,对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查验审核,确保流出党员双向管理。三是开设“红河街道大学生村官微讲堂”,完成微党课拍摄5篇,用街道微信公众号发布“微党课”视频,方便党员下载学习,有效激发了党建活力,增强了党在农村的吸引力。 “4”即落实“四条措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县上积极创新政策支持,挖掘模范标杆,使他们坚定信心、带头创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实施党员结对帮扶,传递党的温暖。深入开展联村帮扶活动,在县级下派驻村工作队员的基础上,街道实行2名班子成员挂钩联系1个社区,街道每名干部职工联系1个居民小组的方式,为农村党员发展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政治上关心,凝聚发展力量。注重把回乡的外出务工党员培育成村组干部。2017年,结合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金种子”工程,在各社区发布选人公告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通过“滨江新城红河街道”和“热情元江”两个微信公众号扩大后备干部选人范围,共储备了44名后备干部。通过扩宽选人范围,街道后备干部的性别、年龄、学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标杆模范。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行,街道党工委深入挖掘在棚户区改造、集体预留用地发、元蔓高速、玉磨铁路征地等重点项目一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微信公众号宣传的方式,树立典型,如新闻报道了兴元社区团田党支部79岁老党员刀万清二十几年如一日,义务清扫村内道路、公厕等卫生的先进事迹,在“热情元江”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东哥的一天》,宣传在棚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的方式,既贴近基层党员实际,也更容易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四是搭建创业平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认真落实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贷款工作,帮助党员发展生产。在各社区实施“股份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了《红河街道关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的意见(试行)》,并报县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批复,为13个居民小组集体预留地集中开发的元江商贸城分房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目前已完成11个居民小组的分房工作。同时,街道还以凤凰社区2组、16组为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工作,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一二三四”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法的实施,街道党员党性意识不断增强,党员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得到激发,近年来,未出现党员流失、党员违纪违法的情况,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