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哈尼文化——虔诚十月年


来源:元江新闻网 时间:2023-11-09 08:15:37 点击率: 857 【打印】 【关闭】

探秘哈尼文化——虔诚十月年

岁末将至,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即将迎来最隆重的节日——“哈尼十月年,让我们借此机会,一起探秘哈尼文化,来了解虔诚的哈尼十月年

千百年来,哈尼人民为追忆祖先,繁衍后代而形成了独特灿烂的山地农耕传统文化。哈尼族是在各少数民族之中最为崇尚先祖、崇尚大自然的民族之一。那诺乡的哈尼族属阿波者额的后裔,曾经在阿波者额的带领下,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认真发挥出自己的生存技能,奋力开田劈地,立寨建屋,繁衍子孙。在这漫长的千百年里,他们世代缅怀先祖,对大自然给予自己丰厚的馈赠心怀感恩,故萌生出哈尼人独特、纯净的敬仰意识——十月年节

元江哈尼族(糯比、糯美支系)十月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哈尼语为米索扎”“年收扎勒特。节日从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至申猴日结束,历时56(如今统一为3)。十月年是一年来从播种到收获整个农事活动过程的大结局,是大自然对人们辛勤劳作的回报,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节,也是对大自然、神灵、祖先进行感恩的重大节日,同时又意味着新一轮稻耕劳作即将开始。年节期间各村寨铠鼓声不断,人们相互探亲访友,赶场聚会。青年男女在村中进行荡秋千、荡磨秋和转秋等健身活动。年节里凡出嫁的姑娘都要返回娘家恭贺节日,娘家的同宗亲属都要以好酒好肉设宴款待,并送给一块宽圆的大粑粑和一个煮熟的鸡蛋。哈尼人素来热情好客,年节期间喜欢宴请各方朋友来做客。————《话说元江》

传说在很久以前,哈尼山寨上空时时荡漾着袅袅的炊烟,阳光明媚,每当秋收过后,家家户户五谷满仓,庭院内外鸡猪鹅鸭成群,山坡上牛羊遍地,处处是一派好光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度过着冰雪纷飞的数九寒天。在一个闰八月的年份里,时令已进入农历十月,逗人喜爱的樱桃花还没有开放,猛然间出现了一种凶恶残暴的怪物,像一阵旋风卷进哈尼山寨,不仅毁坏了漫山遍坡的庄稼,而且常常吞食人畜,弄得人畜不安,鸡犬不宁,庄稼长不好。往日美好的光景不见了,人们过着艰难的日子。有一天,怪物闯到了一家哈尼人家想找人吃,不料一跨进栅栏内的院子里,只见满院子盛开着红艳艳的樱桃花,一时变得目瞪口呆,傻乎乎地动弹不得,狰狞的面目消失了。怪物在这家哈尼人家得不到什么东西,慌慌张张又逃窜到另一家,张开血盆大口,撕抓厩里的牛羊,惊动了屋里主人。主人看是凶恶的怪物进厩来,一时慌了手脚,又没有任何器械对付,急中生智,随手抓起一个大铜盆甩了过去。说也奇怪,大铜盆叮叮当当的响声把怪物吓得不得了,放下嘴里含着的牛羊,慌慌张张又逃跑了。从早到晚,怪物得不到半点东西吃,肚子饿得咕咕叫,心里非常气愤。过了一阵,天逐渐黑下来了,怪物看看四周一片漆黑,任何人家都不见亮光,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扑进一家哈尼人家的院子里。睡梦中的一家老小,被一阵可怕的响声惊醒了,便急忙点着松明火把去看。怪物一见明晃晃的火把,一溜烟就不见了。哈尼山寨的怪物消失了,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山寨上空又荡起了袅袅的炊烟,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处处一派好光景,哈尼人高兴得唱起了歌。人们这才发觉,怪物不怕锋利的器械,只怕红彤彤的樱桃花、明晃晃的火把和叮当作响的金属碰撞声。为了记住这个好日子。从此之后,哈尼族就把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作为哈尼十月年,家家户户杀猪宰鸡,舂糯米粑粑,酿造喷香的米酒,敲锣击鼓又唱歌,邀请附近各民族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互相祝福。从此,哈尼族过十月年,一代接一代,一直传到今天。————《元江文化》

哈尼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拜自己先祖、崇拜大自然神灵的民族。在这样的信仰之下,哈尼人们为祈祷祖宗神灵的保佑和大自然神灵的光照,跟随四季的变化轮回,多举行祭祀活动,其中当属十月年节为最隆重。每逢十月年,人们早早便会备好年猪、焖锅酒、豆芽、豆腐、鸡、鸭、蛋、糯米、皮菜以及油盐酱醋茶等年货,把一年辛勤而得来的收获成果,集中展现于年终的家庭宴席上,并开始举行各项庄重的祭祀活动,摆上热闹非凡的长街宴席。

一、十月初十,“十月年节”的第一天,祭祀开始日

(一)嘎海恰(意指过年时不让死于非命的阴间恶鬼进入山寨大门)。凌晨45时,家中男性就会肩扛锄头到山寨大门外修整去年自家嘎海恰处的位置,手拿一只大公鸡,同时用小簸箕放上半碗米、一根白线、尖刀、盐巴、鸡蛋、酒饭、一双筷子及已点燃的松明柴禾,一起抬到新修的三角石架上,进行宰杀活鸡,一边默念祈福词,一边将碗中的大米及煮熟的鸡肝和蛋心撒在路边敬献。

(二)火搓恰(意指祭献终身未嫁并死于娘家的姑娘的亡灵)。在家门口用铁三脚架煮一个鸡蛋进行祭祀,在进行这些仪式的全过程中,为了不让姑娘亡灵害羞,祭祀人不与任何人言谈说话。

(三)杀猪祭拜。把年猪牵置于常年不灭的火塘边宰杀,随后放鞭炮,全家老小庄严下跪,向火塘三磕头,面朝武安,天神位,后又转身板勾地神位三磕头。家中长者边磕边念祭祀词,希望来年也能受到先祖神灵保佑。随后,祭祀人将些许猪毛和米粒放在武安板勾上,后把猪抬到家门口剖解。人们将生猪头抬上武安,猪肝放在板勾上,摆放好两双筷子、两个碗、茶水和清酒、烹熟的猪肉、糯米饭等贡品,以及特从林中劈来的一支板栗树枝和一支康枇树枝(象征着全家一年中坚强无比,不怕恶鬼凶神的侵害),开始祭拜活动,祈求神明庇佑。

(四)行餐前礼。在开饭前的几分钟,家主会先切上几片猪肝、粉肠、米饭,用小簸箕双手抬到族中辈分最大者家中敬献,让其长者先食用。随后备齐碗筷,装上几片猪肉和一碗饭,双手抬着小簸箕到村寨大门外抛弃,其意为施舍给无家可归的、等待进入山寨过年的游鬼妖魔,以防他们冲入村寨,寻食生灵。敬献完毕后,把为开年第一餐宴席烹制的所有美味佳肴端上饭桌,全家男女老幼按辈分顺序入座。紧接着,老者就夹一片猪肝放在手上,口中念祈祷词,祈求先辈保佑儿孙健康平安,来年越过越好,随后全桌人方能动手开宴。开年节第一餐家宴,极为神圣而虔诚。

二、十月初十一“十月年节”的第二天,祭祀诸神日

(一)敬献面食。当天早餐,家庭主妇会舂糯米粑粑、煮汤圆,将其放到“武安”和“板勾”上,敬献祖宗,也会把些许面食放到山寨大门墙洞内,施舍众鬼。家主会精心选择一块丰满圆润的粑粑,抬一碗汤圆,由家庭主人双手捧至村中辈分最大的长老家敬献,表示对在世老者的敬仰。

(二)等“阿伙”来。哈尼人按其传统习俗,凡嫁出去的女子,不论富贵、年纪大小,过“十月年”时,都得送糯米粑粑回娘家,并向“武安”和“板勾”三磕头,确认自己的血亲祖根。“阿伙”(宗氏女性)回娘家,家中的姐妹及她们的丈夫(姑爷)均被视为“十月年”中最特殊的贵客相待。他们回去时,娘家族人都回送鸡、蛋或其它有美味的食物,以表血脉亲属的重要。

(三)请客吃饭。每逢“哈尼十月年”,除了从天南海北回家的儿女外,哈尼人民还特邀请各方好友到家中来,为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氛的村庄,更增添了不少新的景象。白天哈尼山寨人来人往,夜晚便鼓声阵阵,礼花闪烁,鸣炮不断,人们围着篝火欢庆节日,整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当宾客离开时,主人还会为每位客人送上两块糯米粑粑和一块猪肉,以示对来年宾客再访的期待。

三、十月初十二,“十月年节”的第三天,祭祀收尾日

节日第三天,行哦伙罗礼(通过洗礼,为全家避邪,祈祷全年家人平安无事)。为圆满度过十月年,家主会请莫批(大祭司)到家门口,架好三脚灶台,在桌旁放置一只红公鸡、一个小板凳,便开始背词吟唱祭文,表示年已过完,望祖先保佑家业不出问题,人畜不痛不病,来年照样喜获丰收。仪式完成后,全家人围桌共食,饭后一起打扫干净自家房屋庭院。

那诺乡哈尼十月年节气氛浓烈,热闹非凡,在欢度节日的这三天,从云海路口的者党路博村至浪树梅普三村,沿线的美丽哈尼村落里,人头攒动,车辆川流不息,满眼望去都是远道而来赶赴过节的归乡游子、他方宾客,好一番热闹景象。

如果你厌倦了在城市的喧嚣中疲于奔命,在这个哈尼年欢迎你来到那诺,来到美丽的哈尼山寨,“返璞归真”,真正感受那诺哈尼人民的质朴,感受哈尼十月年节的热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