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诺乡:紧扣农业专业化合作社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6-25 15:25:31 点击率: 8 【打印】 【关闭】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在各地方兴未艾。随养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特别是对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利用周末、节假闲暇,到城郊乡村野外体验农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希望从丰裕的物质生活中挣脱出来,在奔波忙碌的工作之余,走出繁华喧嚣的都市,寻找一片尉蓝的天空和幽静的绿荫。哈尼先祖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梯田农耕文明,孕育子孙后代至今,上可追溯至人类种稻史,历经朝代更替和历史变迁,哈尼人始终牢记土地和水,更崇尚阳光和空气,哈尼族聚居地那诺云海梯田山高林深路远,比高楼林立时光如梭的都市生活別具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幽雅宁静,是广大游客休闲娱乐购物、口味特色美食、田园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现代文明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处理,认真做好了哈尼梯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立项工作,充分挖掘整理哈尼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逐步完善一村两点(塔朗哈尼民俗示范村和那诺、者党两个观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不断提高那诺知名度,努力把那诺建设成为集购物、美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进而带动全乡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型后续产业,在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崭露头角,目前全乡共有集贸市场1个,运输业6家,餐饮10家,住宿8家,床位120张。全年接待游客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0万元,基本满足了游客饮食、住宿及休闲所需。

同时,那诺乡党委政府为充分挖掘最具那诺特色的旅游资源,着力突出那诺梯田自然风光和哈尼民族风情两大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印制了《那诺梯田风光》画册,并投放到元江各大酒店,还制作发行了《那诺-我家乡》MTV光碟。积极引进旅行社到那诺考察旅游资源,切实加强外宣力度,全力营造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塑造那诺作为云海梯田之乡的良好旅游形象。群众旅游收入实现重大突破,有效拉动了饮食、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

目前,元蔓高速公路那诺连接线(那诺段)正在建设施工当中,浪支-坝那-攀垤产业路已经开始启动建设,村组道路硬化和农村公路EPC总承包项目即将全面建设完成,全乡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全覆盖,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往返于各村组间1小时的交通经济圈已基本形成。实施农业梯田旅游综合开发,走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模式,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受历史、地理及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科学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实施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基础薄弱。为此,以围绕打造巩固提升一村一品产业、不断夯实和加强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并有效增强综合治理效能,于去年先后成立了嘎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倪欣梯田茶香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李负亮哈尼梯田农业专业合作社李来吉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扒地龙热区土地开发专业合作社淞达林果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6个农业综合开发实体,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发展新模式。

一是烤烟产业实施提质增效。坚持烤烟主导产业地位不变,进一步提高烤烟产业对群众增收、脱贫致富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烤烟产业规模化种植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引导各村各组烟农集中连片种植,实施土地流转,鼓励种烟能手扩大种植面积;坚持走科学规范种植提效益的路子,要扩大膜下小苗移栽面积,提高移栽技术;要加强中耕管理,提高培土面积;要重视后期管理,强化上部烟叶烘烤,实现提质增效;要加大烟叶初分预检工作,杜绝混青混部位;人大代表、村组干部、辅导员要模范带头种烟,力求全乡种植面积达3300亩以上,确保完成40万公斤烤烟生产任务。

二是梯田农业实施立体种养。继续实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扶持培育23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梯田立体种养模式,实现土地流转有突破、谷茬鱼养殖上规模见市场、梯田鸭蛋量增价涨。采取措施实施梯田复耕,逐步减少梯田区甘蔗及玉米等种植面积。

    三是热区土地实施整合开发。按照红河谷绿汁江热区农业开发规划,积极争取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健全完善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实施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合作经营方式整合猪街扒地龙土地开发,支持淞达农业做优做大中药材及芒果种植。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加快打芒、哈施、浪树热区土地经济林果规划开发,稳步发展核桃、冬桃及甘蔗等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