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能力不足 隐藏“灰犀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危险化学品已被应用于广泛领域。许多投资较少、规模小、管理缺乏规范的危化企业应运而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也不断频发,如2013年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2015年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原因分析 一是危化品行业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执法部门力量不足,监督管理难度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管存在漏洞,对危险品运输的申报只针对到达目的地的槽车,对过境槽车还不能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如:元江县危化学品监督管理股工作人员仅有2名,监管辖区内75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人力严重不足,加上企业单位分布比较散,监管难度大,导致每年度对个别企业的安全监管次数少。另外,由于元江县境内高速交通便利,各行运输种类多,造成监管部门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管存在漏洞,对过境槽车不能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如2020年7月2日云南大理中运公司油罐车(云L96606挂)承运中石油32.653吨汽油沿昆磨高速从昆明往草铺地付炼油厂,途经元江县昆磨高速小曼萨河隧道前200米(K228+055M)时车辆底部突然起火,事故造成油罐车辆烧毁、所承运汽油燃尽,高速路部分路面损坏,经济损失壹百多万元。 二是应急救援力量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强调,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单位建设,增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但由于受地方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各种保障经费不到位,制约了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不充分,应急救援装备仅有有毒气体检测仪,侦检装备、不同危险环境救援的个体防护装备短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能力较弱。各地区虽然完成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但预案偏重于组织机构设置,对事故处理针对性不够,危险目标确定不够全面,忽略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应急设施、装备、物质等保障措施未落实,平时培训、演练不够等。如:元江县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任务主要由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虽然上级部门已发文要求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于近几年元江县财政困难,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严重滞后,目前仅解决部分应急救援物资。职能部门也要求企业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从建设队伍的专业性、应急设施、装备、物质等方面,国企单位(中石化、中石油)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可勉强应付,小企业则达不到要求。 三是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部分企业存在没有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全,安全警示标牌缺失,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等问题。而且,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不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不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存在安全隐患。如:中石化元江分公司元江县城区所有加油站负责人都由元江分公司经理担任,虽然减少了管理成本,但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精力投入不够,未认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未真正落实的问题也存在于个别私营企业负责人身上。又如因远镇、羊街乡共4家加油站都是外省商家承包经营权模式经营,红河街道与中石化合作,企业负责人未在企业单位从事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企业单位负责人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是危化生产企业设备老化存风险。部分危化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工作中,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部分设备都是从成立之初一直使用到现在,部分企业产品单一,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普遍比较差,面对设备设施日益老化陈旧的现状,无力投入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只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对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远远达不到企业消防安全的需要。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统筹规划,提升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整体水平。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产业发展的宏观研究,调整优化危化品产业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完善城市规划,对于高危化学品企业,要规划远离城区专门用于危化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该区域不允许再建设任何居民区、商业区和其它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及早解决现有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问题.一方面在现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规划新的人员密集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快开展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企业或居民的搬迁工作,尽早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 二是健全监管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监管机构建设,完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充实人员和力量,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部门,合理调配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以改变当前危化品执法力量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基层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生产规模大、专业技术力量强、危险性大的化工企业加强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配合消防救援部门,完成危化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是完善事故预案,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危防应急处置能力和设施设备建设。要抓紧应急方案的完善和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大对监管力量的投入,增加应急体系运行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配备,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助能力,逐步配备防护服、各种应急泵和必要的监测取证设备和器材等,优先添置防油污设备和防强腐蚀设备。 四是狠抓基础工作,推进企业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建议由安委办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不断深化危化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坚决杜绝“三超一改”、分包转包、冒牌生产、无证上岗和违规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育、应急救援五大责任制度,做到依法生产、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