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及管理使用实施指南 一、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流程 第一步:人员资质核验(安装人员须持有低压电工证)。 第二步:工具与材料精细化准备(扭矩扳手、万用表、芯片及二维码)。 第三步:现场安全交底。 第四步:芯片安装、接线及固定。 第五步:电焊机外壳粘贴二维码。 第六步:持证焊工“特安服”微信小程序注册登录,扫码测试。 第七步:清理安装现场,培训作业人员。 二、涉焊单位管理使用规定 (一)加强作业单位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将“加芯赋码”“扫码开机”等相关要求列入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和考核奖惩机制,压实单位负责人、部门、班组和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及时处置预警信息。 2.作业人员管理。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积极发动适岗人员培训考试取证,或通过相关劳务平台聘用持证人员,确保作业人员依法持证上岗。 3.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确保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每半年至少组织 1 次集中安全警示教育和专项应急演练。 4.外包项目管理。涉及电气焊作业劳务外包的单位应将相关电气焊作业人员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建立工作档案。承接电气焊作业外包项目的单位(个人)应落实电焊机“加芯赋码”“扫码开机”等要求,遵守作业单位相关安全制度,接受监督。 5.加强巡查检查。涉电气焊作业单位要督促员工严格落实扫码开机”相关制度规程,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落实相应安全考核奖惩措施。 (二)规范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1.作业人员资质与技能要求。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熟知岗位风险,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熟悉安全出口、疏散路线、逃生装备位置及使用方法后,方可上岗作业。 2.扫码开机注册与操作流程。作业人员首次操作“扫码开机”前,应先通过“加芯赋码”的电焊机所对应的 APP 或“特安服”微信小程序进行在线注册,如实填写相关信息。作业人员首次操作“扫码开机”,应仔细阅读扫码界面作业“十不准”和电气焊安全告知书,使用手机扫描电焊机专属二维码确认设备授权。 3.严格作业审批与现场管理。全面落实“审批、清理、动火、监护、处置”五到位措施,配备必要应急救援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前应进行现场安全风险辨识,清除作业现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包括垂直方向)所有易燃可燃物品,履行安全技术交底,经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业。临时电气焊作业人员应自觉接受作业点监护人员安全监管。 4.遵守作业规定与设备移交。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电气焊作业“六必须”和“十不准”及所在单位的电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电气焊作业过程中,“扫码开机”后的电焊机需交予他人使用的,应执行关机后再移交,严禁交予无证人员使用。 5.作业结束操作。焊接作业停工后,作业人员应及时切断电焊机电源,完成对应的 APP 或微信小程序“关闭键”操作及周边环境清理。 (三)强化第三方机构管控 1.确保安装改造质量与人员资质。电焊机“加芯赋码”芯片模块安装(改造)应根据电焊机型号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芯片模块安装(改造)技术人员应经专项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对安装(改造)工艺质量负责。芯片模块安装(改造)技术人员应根据《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数据归集规范(试行)》要求,收集作业单位的相关数据,辅导作业单位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作业人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2.保障电焊机质量与维护保养。“加芯赋码”的电焊机质量安全可靠,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停止使用,经专业维修恢复正常后方可使用。芯片模块安装(改造)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测试,保证各项功能正常。“加芯赋码”的电焊机应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持二维码标识铭牌清洁完整。二维码标识铭牌存在变形、褪色或破损影响“扫码开机”的,及时进行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