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红河街道2024年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元江县统计局 时间:2025-02-14 16:13:13 点击率: 0 【打印】 【关闭】

元江县红河街道

2024年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元江县红河街道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总产值现价66171万元,可比价增速3.6%。其中:农业产值57063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1602万元,增长3.3%;牧业产值5667万元,下降1.9%;渔业产值713万元,增长9.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26万元,增长10.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体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QQ图片20250214153259.png 

一、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概况

)农业经济稳中有进。2024年农业产值57063万元,同比增长4.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6.2%,占比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一是水果产业支柱地位明显。红河街道紧紧依托气候地理优势,牢牢把握干热河谷资源,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的思路,不断推动芒果、青枣等水果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园林水果面积20519亩,同比增长1.5%产量54352吨,同比增长6.1%实现产值2964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1.9%,是街道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水果品种来看:芒果播种面积7447亩,产量13122吨;青枣播种面积2762亩,产量7066吨;香蕉播种面积1515亩,产量6281吨;荔枝播种面积1500亩,产量3708吨;释迦果(含番荔枝)播种面积1462亩,产量2697吨。

二是蔬菜产业平稳发展。2024年蔬菜种植面积3659亩,同比增长4.5%,产量5218吨,同比增长4.7%,实现产值213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7%,占比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从蔬菜种类来看,主要以叶菜类、豆类、茄果类为主,三种蔬菜种植面积合计1897亩,产量合计2498吨,分别占蔬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1.8%47.9%。从种植地点来看,街道蔬菜主要种植在大水平社区和桥头社区,其中:大水平社区蔬菜种植面积1692亩,产量2489吨、桥头社区蔬菜种植面积1664亩,产量2177吨,两个社区蔬菜种植面积合计3356亩,产量合计4666吨,分别占蔬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1.7%89.4%

三是花卉产业持续向好。2024年鲜切花种植面积2895亩,产量4292.4万支,占全县鲜切花总产量的38.6%,实现产值11160万元,在助农增收的基础上为全县鲜切花外销需求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街道近年来积极推进茉莉花产业发展,2024年茉莉花种植面积3284.5亩,新增341.7亩,产量3280.2吨,实现产值9972万元,占农业产值的17.5%,占比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

(二)林业经济稳步发展。2024年林业产值1602万元,同比增长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占比同比提高长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方面实现产值1441万元,同比增长8.4%;竹木采运方面实现产值24万元,同比下降62.6%;林产品的采集方面实现产值137万元,同比增长7.5%

(三)牧业经济逐步回升。2024年牧业产值5667万元,同比下降1.9%一是生猪存出栏情况。生猪存栏4122头,同比下降10.6%降幅同比扩大5.6个百分点;生猪累计出栏10836头,同比下降2.2%,降幅同比收窄10.6个百分点。二是肉牛存出栏情况。肉牛存栏1273头,同比下降21.0%,降幅同比扩大5.1个百分点;肉牛累计出栏3909头,同比下降2.5%,降幅同比收窄12.3个百分点。三是山羊存出栏情况。山羊存栏1623只,同比下降6.1%,增速同比回落12.6个百分点;山羊累计出栏3805只,同比下降8.0%,增速同比回落8.1个百分点。四是家禽存出栏情况。家禽存栏24979只,同比下降5.0%,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家禽累计出栏82464只,同比下降6.8%,降幅同比扩大0.2个百分点。

(四)渔业经济稳定增长。2024年渔业产值713万元,同比增长9.5%。具体来看:淡水鱼类产值426万元,为渔业产值中的支柱部分(其中:鲤鱼产值150万元、罗非鱼产值152万元),淡水甲壳类产值152万元,其他淡水产品135万元。

(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街道持续推动传统农林牧渔业从单纯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辅助性活动不断兴起,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2024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26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08,同比增长16.8%;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8万元,同比增长12.5%;牧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02万元,同比增长12.3%;牧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08,同比增长3.5%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用土地资源有限,产业升级发展受阻。红河街道所辖范围大多为城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房地产、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不断建设,导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深,传统农业发展上限难以突破

(二)农业产业规模较小,抵抗干扰能力较弱。农业种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用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农户分散经营面积比重高,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能力差;畜禽养殖行业受环保整治和创文创卫等强管工作冲击,加上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规模逐年减少

(三)农技应用程度较低,技术指导供不应求。目前来看,街道辖区内的大部分农户仍沿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精准的把控,对新型农业技术、高效灌溉技术、科学养殖技术等掌握不足。同时,现有专业农业技术人才不多,难以满足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多种复杂问题解决需求,在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技术指导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林牧渔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优化土地利用,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加强土地规划整合。对街道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和科学规划,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边界,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将碎片化的农业用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干热河谷气候优势,通过科学规划种植时间和品种,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一年多熟生产,例如,在春季种植早熟蔬菜,夏季种植玉米等作物,秋季再种植一季耐寒蔬菜,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林牧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发展,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拓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提供种子、农资供应,产中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服务,产后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二)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扩大农业种养殖规模,统一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二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把握地理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如特色热带水果、鲜切花、茉莉花等。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升级老旧农业基础设施。对传统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和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灌溉和排水顺畅。同时,建设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引入智能化的养殖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三)提高农技水平,加强技术指导。一是建立农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服务网络,建立街道、社区两级农技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组织定期农技培训。邀请专业农技人才通过课堂教学、实地示范、线上学习等方式为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同时,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效果能够落到实处。三是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到街道工作。同时,加强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签发:李天文,审核:杨慧友,拟稿:陈渊,联系电话:60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