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2022年农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增长主引擎


来源:元江县统计局 时间:2023-02-08 09:16:09 点击率: 787 【打印】 【关闭】

元江县2022年农业经济成为

全县经济增长主引擎

 

2022年,元江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保障、强措施、抓落实,农业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4.57亿元,增长(可比价5.8%,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82468万元,增长5.1%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过半,达54.9%,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元江农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全县一核两带三区生产力空间布局、“4+4”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年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良好

在农林牧渔总产值构成中,农业总产值553709万元,可比价增长5.3%;林业总产值15490万元,可比价增长13.5%;畜牧业总产值64660万元,可比价增长7.7%;渔业总产值3344万元,可比价增长6.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分别为85.8%2.4%10.0%0.5%1.3%

QQ图片20230208090316.png 

(一)元江立体气候优势凸显,农业(种植业)多元发展、百花齐放。2022年,全县上下充分发挥热区、通道、绿色、多元聚合优势,科学布局、规划种植业产业发展空间,凝心聚力抓种植,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农业(种植业)产值553709万元、增长5.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8%

1.米袋子扎得更稳,饭碗端得更牢。2022年县委县政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通过足额、及时发放种粮补贴等措施鼓励种粮,有效防止良田非粮化。同时,引导百姓充分利用果园地间隙期,创新套种、插种、旱种各类粮食作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43万亩、增长0.49%,粮食总产量达9.56万吨、增长0.32%,粮食总产值达50458万元。

图片1.png

图片来源:元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2.菜篮子增势良好、丰产丰收。在热区、交通、水利等特色优势作用下,逢源果蔬等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公司进驻元江,滴灌、喷灌等现代农业逐步普及,蔬菜种植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管理202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79万亩、增长8.2%,蔬菜总产量达到7.43万吨、增长10.3%,蔬菜产值45389万元、增长12.2%

图片2.png

图片来源:元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3.果盘子持续优化,持续引领元江农业。以芒果为主的一县一业热带水果成为农业增长的核心支柱,在全县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热带水果产业建设的大潮中,果农逐步积累种植、管理经验,科学研判市场行情,加之近年来种植的果树已经进入丰产期,芒果产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县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6.13万亩、增长1.3%,水果产量55.07万吨、增长10.7%,实现产值321717万元、增长5.3%。其中,芒果种植面积达到23.96万亩、增长2.2%,产量22.66万吨、增长31.3%,实现产值119397万元。

QQ图片20230208090510.png

             

图片3.png


 图片来源:元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4.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热区特色经济作物两翼齐飞。2022年,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喜人:烤烟种植面积6.33万亩,产量0.8万吨,实现产值25197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0.39万亩,产量0.46万吨,实现产值17400万元;茶叶播种面积2.5万亩,产量0.2万吨,实现产值16814万元。热区特色经济作物影响力巨大:元江茉莉开花最早、花期最长、花蕾大、花瓣肥厚、香油精含量高、香味浓,水分低、炒花香等优势,助推元江成为国内重要的茉莉花产销地,全年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0.4万吨,实现产值9918万元;元江芦荟是中国最古老的芦荟,又被称为中华芦荟,县内拥有的云南元江万绿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高级芦荟原料生产基地,全县种植芦荟0.8万亩、产量2.9万吨,产值达2372万元;元江热带花卉,具有天然温室的巨大优势,外地客商往来逐年增多,全县种植面积1.2万亩、鲜切花产量9332.7万支,实现产值38671万元。

图片4.png

图片来源:元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二)林业产业得到有效释放,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全县风调雨顺,育种育苗、造林、幼林成林抚育等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有序开展,野生菌、蕨菜、竹笋干等野生林产品的采集量激增,林业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木材采伐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2.9%,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5490万元、增长9.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三)规模养殖与家庭散养齐头并进,畜牧业持续增长。2022年,全县畜牧部门狠抓落实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高标准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全年新增生猪规模出栏养殖公司2家,同时结合我县少数民族地方节庆特色,引导家养散户科学养殖畜禽。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9.7万头、增长3.1%,出栏12.2万头、增长15.4%,肉产量1.2万吨、增长18.2%;肉牛存栏达到3.6万头、增长1.9%,出栏2万头、增长4%,肉产量0.3万吨、增长7.8%;羊存栏4万只、增长1.4%,出栏3.5万只、增长4.8%,肉产量0.08万吨、增长5%;家禽存栏69.6万只、增长8.5%,出栏114.3万只、增长0.2%,肉产量0.2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0.2万吨、增长39.7%。全年实现牧业产值64660万元、增长7.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图片5.png

   图片来源:元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四)新兴渔业走进元江,渔业生产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渔业生产坚决遵循国家护江护河生态优先战略,积极寻找渔业发展新路子,转变观念,引进澳洲大虾、牛蛙、鳄鱼、水蛭等高产值水产品养殖,全年实现渔业产品产量2186吨,产值3344万元、增长13.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5%

(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行业活动转型升级成功。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活动、病虫害防治及动物免疫等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行业活动大幅增多,新型无人机喷药、无人机运输水果走进寻常百姓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服务业)产值8539万元、可比增长8.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

二、存在的短板

(一)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各项占比结构不够不合理。农业(种植业)占比过大,达到85.8%,远远高于全市70.6%的占比。

(二)农业科技利用水平总体还不够高。虽然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已经传到我县,但在山区、半山区,农业科技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全县可用土地中山地占比过大,农业基础设施还有待提升,农业产业小弱散的局面依然突出,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元江农业大而不强。

三、意见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农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重要部署。

一是要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畜牧业发展规划、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气候、交通等优势,再研究、再部署,再引进规模养殖企业户;充分利用政策,有效盘活林业资源资产,做到应统尽统;积极引导、继续扩大澳洲大虾、牛蛙、鳄鱼、水蛭等高产值水产品养殖面积,有效提升林、牧、渔业在总产值中的占比。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坚决守住粮食、油料安全底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帮助百姓用最好农业技术开展最适合的农业活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要继续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走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新发展之路。

                      签发:李天文,审核:杨慧友,拟稿:赵建龙,联系电话:6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