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居全市第一


来源:元江县统计局 时间:2021-10-28 15:22:26 点击率: 246 【打印】 【关闭】


元江县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居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元江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调优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县农业经济呈较快增长态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224万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排位居全市第一 

一、农业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2021前三季度,元江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2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4%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9%

分行业看,农业产值254273万元,同比增长13.8%,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11.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2%;林业产值7591万元,同比增长13.8%,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2%;牧业产值39028万元同比增长12.1%,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1.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2.8%;渔业产值1608万元,同比增长1.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208万元,同比增长9.8%,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

QQ截图20211028152558.png

二、农产品生产情况

(一)“粮袋子”、“菜篮子”再获丰收

1.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3474.1同比增3.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4800亩,产量10120.1吨,早稻播种面积6392.4亩,产量3354吨。澧江街道南洒村梯田种植的300亩多年生稻云大107”1024日,经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田间测产验收,该品种晚稻亩产464.8千克,加上7月份第一季早稻测产的亩产655.65千克,今年该品种多年生稻亩产达到1120.45千克。据专家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多年生稻云大107”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最高产量。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今年全气象条件中等偏好,农作物病虫害影响小于上年,农作物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总体小于去年同期,全年粮食获丰收。

2.三季度全县蔬菜生产稳定增长,产量达48423吨,同比增长20.7%其中,叶菜类产量5673.8吨,同比增长8.0%;白菜类产量6372.1吨,同比增长8.1%;甘蓝类产量975.7吨,同比增长35%;瓜类产量6850.6吨,同比增长21.7%;根茎类产量3566.7吨,同比增长7.6%;茄果类产量14965.2吨,同比增长71.7%;葱蒜类产量1246.7吨,同比增长9.3%;其他蔬菜类产量1409.3吨,同比增长7.4%

3.前三季度,园林水果产量达323203吨,同比增长14.5%。其中,芒果151732吨,同比增长45.6%李子18260吨,同比增长9.7%;青枣38680吨,同比下降6.1%桃子30975吨,同比增长4.6%柑橘33615吨,同比下降12.5%

4.前三季度花卉面积10418亩,同比增长3.1%;茉莉花播种面积3609亩,产量1057.2吨,同比增长8.8%;芦荟播种面积8000亩,产量19275.8吨,同比增长13.1%

5.烟叶收购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烤烟播种面积60000亩,同比增长2.9%。截止105日,共收购烟叶15.15万担,全面完成烟叶收购计划目标任务,实现上等烟比例71.74%、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均价31.01元∕公斤,同比增加1.67元、增幅5.69%,烟农收入23489.58万元,同比增加1264.76万元、增幅5.69%

(二)林业生产有增有减

前三季度,全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100亩,同比增长16.4%;幼林成林抚育管理面积57600亩,同比下降30.3%。木材采运13918立方米,同比增长5.5%,竹材采运31980根,同比增长43.4%

(三)畜牧业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3季度,生猪存栏94377头,同比增长3.0%;生猪出栏86186头,同比增长13.7%;能繁母猪5807头,同比下降0.9%。牛存栏33006头,同比下降3.1%;牛出栏10383头,同比增长5.9%。羊存栏35830头,同比增长2.8%;羊出栏20071头,同比增长6.7%。家禽存栏586201同比增长4.3%;家禽出栏575299同比增长9.2%

总产量10454吨,同比增长11.8%。其中,猪肉产量7668.8吨,增长13.5%;禽肉产量1007.9吨,增长8.6%;牛肉产量1286.3吨,增长5.6%;羊肉产量491吨,增长9.6%禽蛋产量622.5吨,增长29.4%

(四)水产品产量小幅增长

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1499吨,同比增长1.0%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稳定生猪生产压力重。一是生猪售价呈现断崖式下降。自2019年底开始,畜牧业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毛猪售价高达18/自今年4月份开始畜牧产品价格快速回落,毛猪最低售价仅5.2/斤,养殖户亏损严重。二是养殖成本持续增加,养殖利润快速缩水。三是养殖户亏损严重,农户补栏意识普遍不强。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下挫,中小型养殖户逐年减少,不利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生猪产能仍有不足,造成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压力重。

(二)遏制耕地抛荒困难大。由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大量农村青壮年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加上农资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土地粗放经营现象严重,导致种植效益日益低下,耕地抛荒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从近年来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看,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迅速增加,而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低素质农民就业困难,培训和教育亟待加强。

(三)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饲料原料价格全线上扬,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价格比上年均有上涨,农资、用工、农机使用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四)制约农业发展因素多。近年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全县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已基本释放。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农业科技不到位和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气候的不确定性、农作物生产的病虫害和牲畜养殖疫情等因素,制约着全农业稳步发展。

四、建议措施

(一)加大畜牧养殖产业培育力度。加大部门服务力度,加强与农户的市场信息交换,引导指导养殖户选养优良的经济品种,提高收益。同时做好资金信贷服务,增强农户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抓好畜牧养殖疫病防治服务,降低畜牧养殖中途死亡风险,提高养殖质量。

(二)扎实开展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从我实际情况出发,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管理、特色产业及养殖技能的培训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要围绕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巩固提升烟草、粮油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中草药、林下养殖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要落实产业双绑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签发:刘泽允,审核:杨慧友,拟稿:方春香 联系电话:6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