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乐山市人民医院以“调结构、控成本、强服务”为主线,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两年来,医院收入结构显著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5.26%,检查检验收入占比下降0.97%,年净增医疗服务收入近700万元。患者负担有效减轻,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4%和23%,同时医院学科建设、DRG管理、“国考成绩”(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有关核心指标实现突破,迈入全国公立医院A+行列。 构建“四优先”申报策略,破解价格失衡难题。一是优先调整比价失衡项目。针对部分检验检查项目价格偏高、部分复杂型项目区域差异显著的问题,医院建立动态比价机制,主动筛查与省管医院及成都等市州存在价格差异的项目,建立动态拟申报项目库。2022—2023年累计报送45项价格调减项目,减少检验检查费用1100万元;报送880项价格调增项目,增加医疗服务收入1800万元,尤其是申报并成功调整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等劳务价值严重偏离的项目价格,切实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二是优先支持高难度技术项目。聚焦心脏、神经等学科的四级手术,医院建立“科室申报—专家论证—动态调整”机制。两年内共申报四级手术项目369项,中选287项,平均调增幅度达51%,显著提升了复杂手术的技术回报率,激发科室开展高难度诊疗的积极性。三是优先联动集采重点领域。在心血管、骨科、眼科等集采耗材使用密集的专科,医院推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集采改革深度协同。例如,骨科关节置换术在耗材成本下降后,同步申报调增手术劳务价格,两年内集采相关专科调价项目占总调价项目的比例超过30%,形成“降耗材、提技术”的良性循环。四是优先扶持学科发展方向。医院要求各科室围绕新技术、新业务制定调价优先级清单,并与医院整体规划匹配。例如,医院肿瘤中心在获批四川省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后,优先申报并成功上调精准放疗、靶向治疗等项目价格,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持。 构建协同评估机制,长效保障试点落地。一是强化医保医疗协同。医院与医保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积极参与市医保局的政策讨论会5次,申报项目中选率达72%;推动价格改革与DRG支付方式改革衔接,实现项目价格与付费点数同步调整。2024年DRG病组覆盖率提升至92.31%,CMI值达2.09,实现费用管理与质量提升双目标。二是建立动态评估体系。每季度对调价项目开展“成本—效益—满意度”三维评估,建立动态监测与响应机制。如针对评估中发现的调减项目对科室收入有影响这一问题,通过绩效二次分配建立补偿调节机制,既保障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平稳推进,又激发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创新动态公示机制,提升改革透明度。一是全场景公示。在门诊大厅LED屏、自助机、官网等更新调价信息,患者扫码即可查询各项目明细价格。二是全流程响应。设立价格异议专线,针对患者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制”,积极响应患者需求。三是全员培训。医院通过开展“三会一训”(建立物价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宣讲会、召开专项督导会、开展专项培训)实现临床科室政策知晓率100%,确保改革意图精准传达至一线。(ZGYB2025.04) 作者 李健 乐山市人民医院 来源 中国医疗保障 编辑 张钟文 何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