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三场解读直播活动。此次直播聚焦放射检查、综合诊查、超声检查、放射治疗等四类立项指南,吸引了医疗行业各方的高度关注。 放射检查类项目价格将稳中有降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印发28批立项指南,对服务产出相同的价格项目进行整合优化。 在已印发的立项指南中,辅助生殖、口腔种植立项指南所有省份均已落地;器官移植、临床量表、中医外治、护理等立项指南,半数省份已落地;物理治疗、美容整形等领域的立项指南也将于近期印发。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介绍,此次解读涉及的四类立项指南第一个亮点是强调规范统一,主要是对部位的定义和对服务内容进行统一。如原来B超检查根据部位拆分为胸部、腹部、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多个项目,立项指南将其整合为“B超检查”按部位计价,项目规范性和清晰度明显提升,医疗机构收费计价更加清晰便捷。 第二个亮点是强调赋能创新。如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统一新增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价格项目,促进高端治疗设备临床转化,目前浙江等地率先落实执行,同时设置疗程费用封顶,兼顾患者负担。 第三是强调适应需求。国家医保局高度关注生育友好型社会和适老化社会需求,针对性地新增价格项目,鼓励医疗机构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比如,超声检查类立项指南设立胎儿彩超、胎儿心脏彩超、胎儿系统性筛查等多个项目,有效适应出生缺陷早筛需要。 翁林佳介绍,本次解读涉及的四类立项指南对接落地后,放射检查类项目价格稳中有降,为调增诊查、护理、手术等技术劳务类项目价格腾出空间、创造条件。综合诊查、超声检查、放射治疗等体现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的部分项目价格水平将有所上调,将给医疗机构带来增量收益,也有利于推动医院优化内部分配制度,让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共享改革和治理成果。 据悉,《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预计6月底前落地,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将CT检查价格下调至200元左右、磁共振检查价格降至500元左右。 合理制定价格基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技术 不少参保人在看病就医时发现,为什么CT、增强CT、磁共振、PET/CT等项目越来越多?专家介绍,相比于传统的X光,新型检查技术如CT和磁共振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图像。 如CT可以生成身体的三维图像,让医生看得更加全面;磁共振对软组织(如大脑和肌肉)的成像效果更好,能发现X光难以察觉的问题;PET/CT不仅能看到身体的结构,还能观察身体的功能和代谢情况,这对于早期发现肿瘤以及判断肿瘤是否在扩散非常有帮助。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临床需求变化、医疗资源优化等,CT、磁共振等高端检查正变得更加普遍。为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聚焦规范CT、磁共振检查等价格项目,让有需求的患者更早用上高质量的医疗技术。 翁林佳说,以CT检查为例,受益于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有所降低,地方在落实立项指南过程中,将设备物耗成本下降的红利传导至检查降价上,所以一些省份CT价格能从300多元下调至200元左右。 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向华介绍,除了CT、磁共振检查等,在放射治疗方面,立项指南还新增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先进技术的价格项目,为先进技术进入临床提供助力。 翁林佳表示,国家医保局将加快完成立项指南的编制工作,指导各省份加快对接落地进度,合理制定价格基准,指导有价格管理权限的地区合理制定价格水平。 来源 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