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降雨预警频发。面对持续性、多轮次、雨量大的严峻雨情,那诺乡认真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扛牢压实政治责任,从调度部署、隐患排查、值班值守、物资保障、转移准备工作五个方面全面开展防范工作,全力以赴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召集乡村两级干部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调度会议,结合那诺乡实际情况,对当前复杂形势下的防汛减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同时,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层层压实责任,要求雨情发生后全乡6个工作组共计230余人(全乡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党员同志、灾害监测员、巡查员等基层人员)第一时间下沉至各村(社区)开展应急防范处置工作,对受威胁群众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坚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自觉抓好关键期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二强化全域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持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按照既定动作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乡村组三级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巡查员、灾害信息员等,要做好响应反馈,叮嘱各级干部要时刻树牢“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的底线思维,要求各村(社区)对全乡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坝塘、河道、老旧房屋、低洼地带等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查看山体是否有滑坡、崩塌迹象,周边排水系统是否畅通等,对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监测,并设置明显警示标识;针对水库、坝塘,仔细检查坝埂、溢洪道、出水口、蓄水情况、闸阀等关键部位,确保两座水库防洪功能运行正常,及时清理河道内的障碍物,保障行洪安全;对老旧房屋和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进行排查登记,提前动员群众转移。同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自然村防汛规范化建设工作“两表一图”,持续深入开展新一轮大摸底、大排查动态更新工作。三强化值班值守,保障信息畅通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遵守防汛工作纪律。坚持“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的原则,积极主动开展报灾工作。在第一时间获取气象信息后及时通过微信群、应急广播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各村民小组传达雨情、水情信息,确保群众第一时间知晓未来气象情况。接到自然灾害预警时,严格按照“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暴雨预报预警“叫应”等制度要求,做好“叫应”“回应”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确保汛情信息和政令畅通无阻。四设备人员前置,救援保障到位 提前储备充足的防汛抢险物资,包括沙袋、铁锹、雨衣、雨鞋、应急照明设备、抽水泵等。并对所有物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物资管理台账,明确物资存放地点和管理人员。同时,定期对防汛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处于良好可用状态,为应对强降雨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在降雨量较大、易涝区域等预置挖掘机、装载机、乡级应急抢险队伍、村组级巡查预警队伍、摩托车救援队伍、应急保障车辆等,时刻准备保障应急救援。五全面宣传引导,凝聚防汛合力 通过微信群、应急广播系统等实时发布气象预警、灾害风险提示和防汛避险知识,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无死角”;利用“村村响”重点宣传山洪、泥石流防范要点,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发放各类安全防范宣传单500份。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入户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传防汛知识,帮助特殊人群、留守老人等群体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检查电路安全等隐患以排险减灾,打通宣传工作“最后一米”。那诺乡积极组织村民共计100余人自发性开展自救处置工作,针对房前屋后易积水点位、偏坡受雨水冲击点位、主要沟渠易堵塞点位等进行疏导保通,进一步提升干群处突应急能力。 下一步,那诺乡将持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通过聚焦责任落实与应急效能的提升,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实现“隐患早发现、险情早处置、群众早转移”,切实将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全力保障乡域安全度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