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江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9-08-18 08:11:58 点击率: 1 【打印】 【关闭】

澧江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可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和《关于编制“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玉国土资[2008]250号)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降雨、地震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总降水量805.6 mm一日最大降水量60.6 mm,出现在76日。今年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大雨、暴雨较少,灾害发生较少。雨季开始期偏早,我镇于425日进入雨季,5月雨量偏少67月份降水特多、891011月份降水正常。我镇2008年主要气象灾害为洪涝、雷电、冰雹等,但总体上2008年气候属较好年景。

(二)地质灾害概况

澧江镇共有地质灾害点25个,其中:重点监测点7个:①坝洪滑坡;②大坡滑坡;③普漂滑坡;④建新滑坡;⑤南满滑坡;⑥南洒滑坡;⑦元羊公路18公里桥滑坡。重点巡查点10个:①普漂北东坡;②普漂北滑坡;③大坡土路滑坡;④南昏滑坡;⑤西拉箐泥石流;⑥者嘎泥石流;⑦旧寨活动性冲沟;⑧可多别斜坡;⑨大莫郎斜坡;⑩新那嘎上寨斜坡。一般巡查点8个:①南昏斜坡;②南处滑坡;③大坡南东滑坡;④桥头公路滑坡;⑤桥头西公路滑坡;⑥引水管左侧滑坡;⑦旧寨公路滑坡;⑧小寨斜坡。列为2008年重点监测点7个,涉及3个村委会,农1587192008年在澧江镇范围内主要发生2起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12008113日南洒村委会昆蒿小寨发生山体滑坡,滑体和雨水一同冲进村中,村民及时组织自救,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调查中发现,村子后山出现2处滑坡和一块危石,一处滑坡体滑动方向斜长100米,宽50米,滑体厚度约0.5-3米,滑坡体前缘土体出现隆起,滑坡体内多处出现裂缝,属浅层土质滑坡,滑坡体局部下滑可能性较大。村后山约300米处有一危石长5米,高3米,平均厚0.5米,似锅盖状,体积约5立方米,危石已完全与主石分离,有向下滚落的可能性。滑坡和危石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澧江镇南满滑坡点,威胁农户40157人,滑坡体活动频繁,后壁裂缝扩展到村后100余米处,滑坡体长约380米,宽约400米,滑坡厚约10米,滑体变形体总方量约74万立方米,滑体不断向下懦动造成20多户村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拉裂、浸水、冒水,墙体变形倒塌等,严重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2008年预测检验

2008年的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比2007年低。灾害高发期为578月份,灾害高发区分布于列入监测点的南洒村委会南满村民小组、南昏村委会普漂村民小组及其他活动的山体滑坡自然村,实际灾害情况与预测基本相符;未列入监测点的南洒村委会昆蒿小寨村民小组属突发性地质灾害,无灾害前兆,难以预测。

(一)重点危险区(点)检验

2008年大雨、暴雨较少,灾害发生较少,监测点外发生的一起山体滑坡灾害未发现前兆,难以预测。山区活动已列入监测重点的山体滑坡自然村:南满山体滑坡、普漂山体滑坡在汛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际灾害与预测基本相符。

(二)公路、矿山地质灾害检验

12007年预测的元红公路、元羊公路沿线危险区是公路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实际灾害与预测基本相符。

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区,实际灾害水平较预测轻。

(三)2008年地质灾害分析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的形成、发生、发展受地质构造、降水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具有突发性、诱发性、危害性大、破坏性强等特点。澧江镇沟谷纵横,地层破碎不稳固,极易发生滑坡。2008年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质条件、大雨暴雨频繁和降水等因素影响。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特别是汛期降大雨、暴雨频繁。人为因素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差,破坏森林植被,陡坡过度开垦,地质灾害又无治理经费,多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一步恶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动。

(四)2008年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三为主”方针和“四结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龙头,以群测群防网络为支撑,以各项制度和措施为保证,做好监测巡查、预警预报、应急抢险处置等工作。2008年全镇设7个监测点,明确8个监测责任人,签订地质灾害预防通知书,发放工作明白卡24份,避险明白卡181份。开展巡查工作并有巡查记录,公布县、乡、村委会汛期值班电话,做好值班记录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有强降水等重要天气消息及时通知各村委会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及时做好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工作,年内,共巡排查点数14个,巡排查人27人次,出动车辆14次,预警通知14次,电话记录15条,提交应急调查报告1份。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编制完成《澧江镇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印发各村(居)委会和镇属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2、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防灾责任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我镇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编制制度》、《地质灾害月报制度》等五项制度;坚持汛期值班,认真监测,做到镇、村、组汛期值班人员及监测人员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搞好巡查监测工作;按照《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日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日按时上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成功预报案例。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村民识灾、防灾、救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组织镇领导干部、村委会书记、主任、村民小组组长及各监测点监测员,参加在“4.22地球日”期间组织开展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利用“地球日”、“土地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镇、各村(居)委会、村民小组、城区居民发放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材料450份。

三、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9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据元江县气象局预测2009年降水量正常偏多,大约为850毫米左右,预测2009年于5月中旬左右可进入雨季,与常年接近或稍偏早,5月雨量正常稍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正常稍偏多,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8月,有洪涝灾害产生;9-10月雨量正常稍偏多,雨季结束正常偏晚。年雨量正常稍偏多为850毫米左右。综合各种气象要素分析,预测2009年气候与2008年相比差别不大,属中等偏上年景。

(二)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震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间接因素,在地震外力作用下,震力破坏了岩石的整体性和边坡的稳定性,加剧了不良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许多老滑坡复活,新的崩塌、滑坡也随之出现,诱发了地质灾害。

(三)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工程活动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将趋频繁。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业开发活动进一步活跃,村民过度开荒种植破坏生态环境,都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四)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

1、预测的主要依据

⑴、据元江县气象局2009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⑵、据元江县防震减灾局2009年地震趋势预测。

⑶、县国土资源局近年来对滑坡、泥石流、矿山环境问题调查监测资料。

⑷、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工程活动预测。

2、重点危险区预测

元红公路者戛至南昏段沿线危险区(8个点):本区山高坡陡,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第三系砂页岩,第三、四系古河床冲积层、堆积层,岩性为砂、砾石夹粘土,结构松散,遇水浸润后极不稳定,元红公路路基开挖,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大范围的甘蔗地灌溉水使山体浸透水,易形成山体滑坡。主要危险块段有:①澧江镇南满村滑坡点;②澧江镇南洒村滑坡点;③澧江镇昆蒿小寨村滑坡点;④澧江镇建新村滑坡点;⑤澧江镇普漂(南凹村)村滑坡点;⑥澧江镇大坡村滑坡点;⑦澧江镇坝洪村滑坡点;⑧元羊公路18公里桥滑坡点。

3、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采矿是对地质环境改变较大的人类工程活动之一,大量废石、废渣无序堆放,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危险区有:官仓石膏矿区边坡崩塌、泥石流。

4、公路地质灾害预测,主要危险区有:①元羊公路18公里桥滑坡点;②元磨公路上侧各滑坡点;③元红公路者戛至南昏段沿线各滑坡点。

四、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总体减灾思路是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主要目标,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和“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以推进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基础性调查,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为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和完善领导逐级责任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等有关规定,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巡查、汛期值班、防治、应急抢险处置任务等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强化监测、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应急调查,加大监督力度,发现险情和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主要目标;成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镇政府必须有一位主要领导分工负责,既利于统一指挥,又便于协调和加强与地质灾害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实行逐级责任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属地化管理为主,各负其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要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和重点灾点;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知灾、识灾、避灾能力,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能动性,因地制宜、主动防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二)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按照《云南省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建设指导性意见》(云国土资环[2003]66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工作,认真落实层层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填写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督促、指导各监测责任人对灾点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镇、村、组及监测点的网络系统,相互配合协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高度重视和充分应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三)加强基础调查,巡查排查,落实各项措施

镇政府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汛前、汛期、汛后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巡查、排查,通过巡查和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和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适时调整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映能力。应急调查过程中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要按《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尽快采取必要的防灾、抗灾、救灾措施进行及时处置,同时按险情和灾害等级的上报程序,以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成因和发展趋势做出明确判断,为救灾指挥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是否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勘查和治理的意见,避免因监测预防不力或处置不当而造成的灾害事件发生。

(四)多渠道筹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为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应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勘察、治理和重点地质灾害村组的异地搬迁。同时,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鼓励社会捐助,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每年选择12个地质灾害危害较大的重灾点进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使地质环境明显改善,有效遏制全镇地质灾害逐年恶化的趋势。

(五)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

国土所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监测巡查制度、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预报制度、督查制度;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明确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明确监测、巡查责任人,把“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责任人,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住户;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禁止从事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活动;做好地质灾害的中期、短期、临灾预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配合,密切关注汛期气候、降雨变化,尤其注意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短时集中降雨天气,提前采取措施;按《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对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同时,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镇属各有关单位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城镇、重点工程(公路、矿山、水库等)以及其它建设项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环境适应性调查、评价工作;严防工程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避免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农村民房建设一定要选择适合地点,避开陡坡、沟口、危岩、裂缝发育等危险地段,要特别注意切坡不当,房前屋后引发的小型滑坡灾害。

(七)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地质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普及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发挥群众的能动性,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元江县澧江镇人民政府 发布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