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激动人心的中秋+国庆8天超长假期进入倒计时,你计划好在哪里度过了吗?遇上中秋国庆黄金周,各大景点势必人山人海,有小伙伴说想觅一处清净,享一时悠闲,不需繁华热闹,只盼心灵栖息……来元江,带你去感受“向往的生活”,澧江街道龙潭社区的都郎小组是距离县城6公里的一个傣族村落。 踏入村庄,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古树密林环绕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治愈之感。
目前,村子里还保留着百年以上的芒果树、酸角树80多棵,村外果树成林,村内古树参天。
错落有致的民居周围环绕着村民精心打造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可谓是一步一景。
走累了,歇下来听着小溪欢快动听的歌唱,与村里傣族老人闲聊,感受着农村的发展变化。
这还是你认识的傣族村子吗?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是如何华丽转身?接下来为大家揭晓答案。
改造前 改造后 总体规划布局上,综合考虑已经建成的其它环城特色村寨,实现连点成线,丰富业态布局,做到互为补充。具体村庄规划布局上,按照“重拆除、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的思路,用好古树名木资源,做好“三棵树”的文章,同时发挥村落周边地势开阔、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小果园、小乐园、小村落、小舞台。
都郎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杂乱的村庄建设、落后的基础设施。因此,在村庄建设过程中持续推进“安心拆”,动员群众自觉拆除村庄残垣断壁、危旧空房、违建设施等,共拆除各类房屋112宗9789平方米,给古树“让路”、为绿植“腾地”。除向上争取到的奖补资金以外,小组投入65万元开展村庄建设,打造微花园11个、微菜园20个、微果园9个、微景观6个。
在整个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好“两个融合”: 一是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把村庄建设与绿美行动、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有效衔接起来,突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村庄周围利用本土特有树种建设“萨王纳”植物园,依托良好生态打造江边房车营地等。 二是与民俗文化自然融合,做好傣文化宣传,推动有特点、有品位的文化“上墙”,规划建设农旅融合产业体验区等。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常态化实施网格化管理,小组公共区域每周二、周五集体开展卫生大清扫,帮助村庄开启“美颜模式”。强化村民自治,开展村规民约入户上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语宣讲,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持续巩固酸角、茉莉花以及芒果、香蕉、青枣等热带作物产业优势,已与猫多哩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公开招投标,对外出租集体土地240余亩,实现小组集体年收入11.5万元、村民收入56.5万元。与中电投玉溪公司签订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户均年创收2000元。
下一步,将对标五星级美丽乡村认定标准,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开发模式,规划建设自助果园、房车营地、卡丁车游乐场、跨江索道等,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同时将把已建成的特色村寨同热区多元资源有机融合,连点成线、扩线成面,解决元江有名气、无玩点问题形成引流聚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