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甘庄街道文化事务中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抓好学习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抓好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我在认真学习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认真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根据规定,要求干部职工时刻对照检查,严格要求自己,警钟长鸣,树立了部门的良好形象。
严格执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加强办公经费的管理,减少公务支出,控制行政成本,杜绝了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2、抓好内部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上下班实行电子指纹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等,这些操作规范、指导有力、约束有效的制度和规定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规范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从政行为,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正面教育、换位思考的原则教育干部职工,工作中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的发生,讲大局求发展,认真宣传国家政策,仔细讲解办事程序和相关手续要求, 创造了良好的办事环境,为服务对象和办事人员提供了文明、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
二、抓好文化活动的开展
1、严格按相关标准和要求设置服务项目。
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会议研究文化工作 ,并把把文化站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在政府工作中占10 %。甘庄街道的基本服务项目设置都是严格遵循国家指导标准和云南省的实施标准和市县的相关要求设置的。因为甘庄街道综合文化站没有独立的站舍,目前的办公室是借用原金珂实业公司的会议室改造而成的,设有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排练室、多功能室和政府共用、活动场地、宣传橱窗和宣传栏。下设13个农家书屋点,3个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甘庄社区、青龙社区、它克村委会)。所有服务项目定期进行提前公示,做到时间、地点、内容等齐全。
2、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了它克岩画保护围栏和界桩的建设;完成了果落垤村、干坝黑摸垤村、它克旧城村的文体小广场建设;路通村的文体广场建设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年内完成;完成了农村文体活动广场的现状调研工作;为甘庄街道法制宣传分队花灯队和青龙厂社区文艺队、它克老年文艺队协调解决了总价值10000多元的先科品牌移动音响各一套;完成了它克岩画保护方案的升级规划设计,项目获批,资金已到位,年内启动。
二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立足我们的实际,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初步形成了街道、村委会、村小组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好骨干文艺队的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文艺队的演艺水平和综合素质,共举办18期培训。 5期是文艺骨干集中培训,13期是安排李茜老师下村实地轮训,参训360 人次;抓好重大节日和传统节庆日的庆典活动。积极配合协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好“元旦”、“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指导各村委会(社区)开展好如农历正月初二的“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六的“青龙厂街会”、农历正月初九的“它克上酒会”、农历正月十六的“果落垤灯会”、农历二月初一“傣族花街节”和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等,组织开展活动14 场次,观众近0.93 万人次;抓好内外交流演出活动。2016年1月8日,选派红新文艺队参加县彝族协会文艺晚会交流演出;2月23日,选派红新社区文艺队参加龙潭乡“乐作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4月9日,选派红新文艺队参加因远镇“米干节”文艺演出;4月15日,选派红新文艺队参加香港老年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演出,节目“彝山花鼓”获特等奖;6月9日,选派红新文艺队参加元江小燕的傣族花街节文艺演出;6月17日,选派甘庄社区和红新社区文艺队参加元江县金芒果文化艺术节,节目“织吱织”、“手儿尖尖绣傣锦”获好评。11月5 日,选派青龙厂社区文艺队参加元江县“爱我中华”公益性艺术交流比赛中, 节目“彝族姑娘爱弹琴”获银奖;在森林防火和村两委换届期间,甘庄街道法制宣传分队、青龙厂文艺队、红新文艺队同县群众文艺工作队一起下村宣传演出4场。同时,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安排好辖区内各文艺队与企业单位之间、各文艺队之间的互动交流演出活动,村文艺队交流演出活动17 场次,观众近0.85 万人次;抓好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做好健身广场舞的推广普及工作。为十三个村委会(社区)文艺队刻录了广场舞光碟,由文艺队牵头带动,在自学的同时还外请老师现场培训,现在各村健身广场舞开展得红红火火;做好重大节庆日和传统节庆日的体育活动,如篮球、爬杆、挑砖、斗鸡、斗牛、拔河、健身操等赛事活动,篮球比赛活动24 场;做好每周四下午干部职工健身日活动。年内共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13场次(其中,文艺演出31场次,体育活动24 场次,送电影下乡158场次),观众近3.1万人次。
文化工作有新突破。2015年4月,组建甘庄街道文艺法制宣传分队,有专门的创作人员,作品紧扣农村实际,真正做到送农民之所需。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宣讲法律法规的,有歌颂伟大祖国的,有反映农民工实际的,有反映婆媳关系的,有反映家庭暴力的等,内容十分丰富,目前,共有38个节目。年内到果落垤、它克、甘庄等地巡回演出4场,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得到了市司法部门的表彰。完成《美丽甘庄》MV的拍摄工作。文化工作取得新业绩。2016年4月15日,红新文艺队在参加香港老年文化艺术节交流演出中,节目“彝山花鼓”获特等奖;5月22日,我们选派的李秀娇在参加元江县首届“唱响未来・让爱发声”大型公益歌唱赛中获二等奖;11月5 日,青龙厂文艺队在参加元江县“爱我中华”公益性艺术交流比赛活动中,节目“彝族姑娘爱弹琴”获银奖;11月12日至22日,甘庄街道选派代表参加元江县第二届民族团结运动会比赛,团体项目:少数民族健身操团体赛中获第一名,男子篮球赛中获第二名、拔河团体赛中获第二名、甘庄街道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爬杆团体赛中获第三名;趣味运动会项目:掰手腕赛中白春荣获第一名、脚斗赛中杨光城获第一名、打核桃男子组赛中王营强获第一名、打核桃女子组赛中李珺璇获第一名,滚铁环赛中王营强获第三名;吴静康同志受到玉溪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的表彰;自创小品《妇唱夫随》参加市级的创作评选。
三是文化惠民服务不断提升。认真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在认真指导好13个村委会(社区)农家书屋图书上架工作的同时,还跟各村委会(社区)领导进行沟通协调,争取他们支持,为图书管理员争取到一定的报酬。为确保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正常化,规范化,邀请县图书馆的老师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了四期图书登记、分类、上架、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除按要求管理、开放的同时,还要求图书管理员根据各村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有针对性的为群众进行好书新书推荐。8月23日始连续4天,为十三个农家书屋配送了价值2.6万元的图书2878册。10月28日,又为13个农家书屋订购价值2.7万元的图书。全年共借阅图书 2610册次。认真抓好“村村通”、“户户通”工作的推进。安排专人负责机器的安装和日常的维护维修工作,维修96台;认真抓好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要求各分校把此项工作同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抓。年内,党员干部培训16期,参训903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15期,参训75人次;农村适用科技培训74期6735人次。认真抓好干部职工和农村创作人才及文艺骨干的学习培训工作。选派白克孙同志参加2016年元江县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消防知识安全培训和云南省共享工程2015年度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业务建设暨服务推广培训;选派温衍增、张光应、刘会美三人参加玉溪市举办的戏剧、小品、花灯创作培训。选派了普文芬、刘会美、普转英、代元英等十三名同志参加县举办的舞蹈培训。邀请玉溪市花灯团的高级编导许伟老师对甘庄街道文艺法制宣传分队花灯队进行了两期培训。并带骨干到市花灯团现场观摩学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四是文化市场整顿和规范成效明显。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甘庄文化市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深入开展整顿和规划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和相关部门积极协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一年来,共进行专项检查49次(见记录),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配合县级文化部门完成了辖区内的文物普查工作。
五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初现。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它克岩画”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完成保护围栏的建设和界桩的界定,保护工程项目获批,已启动。“撮科起义旧址”和“朋程讨蒋自卫军建军旧址”两个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进行了必要的修缮。甘庄傣族“傣张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在筹备中。配合县级文化部门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六是旅游工作稳步推进。甘庄山川毓秀,物华天宝,立体气候特点突出。甘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3000年前的原始文化珍品“它克岩画”生动洗炼;2000年前的青铜文化,灿烂夺目。热坝区红河谷两岸的热带风光及热带水果园,中高海拔区的柑桔、油桃示范基地等,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多个民族兄弟和十六个国家的归侨侨眷共同构成一幅充满民族文化神韵的五彩画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结合“美丽甘庄,和谐甘庄”创建活动,要求每个村建立完善保洁制度,制定保洁长效措施。强化森林防火意识,加强巡山护林,防止森林火灾及乱砍滥伐;加强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邀请媒体加强对甘庄近几年来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同时,还让生活在这里的2500多归侨侨眷把甘庄的发展变化告诉生活在国外的亲人朋友,今年有3批共140多个国外友人来到甘庄,对甘庄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甘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注重特色生态旅游,培育乡村旅游新亮点。甘庄有3000年前的“它克岩画”、“假莫拉岩画”,有撮科起义和朋程讨蒋自卫军建军的光荣历史,有荣获云南神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美誉的它克村,有甘庄的优质芒果,它克、果落垤的优质柑桔和油桃,路通、朋程、假莫代的优质核桃示范园,有西拉河温泉等,这些景点交通便捷,但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完善提升品质。提升美食文化,拓展延伸休闲功能。甘庄有16个国家的特色饮食文化,如印尼、越南风味等,但挖掘力度不够,不成规模,只是少量的定制和自作自品,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挖掘力度,把侨乡饮食文化打造出来。有“红新食馆、何强食馆、家兴食馆、望村楼食馆”等老牌农家乐,平时就从卫生、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提质上档。
三、抓好资源整合利用及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1、整合一切资源,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一是投入伍佰多万元新建了八千多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二是预投入150万元左右的按国家一级文化站标准设计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已获批立项。已到建设资金40万元。目前,完成选址和三通一平,设计等其它工作正在进行中,年内启动建设工作。三是企业投入20.68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四是利用好3.5万元的免开资金,甘庄共有十三支农村骨干文艺队和一支法制宣传分队,为确保各支文艺队正常开展工作,每支文艺队足额拨付2000元的活动经费,共计2.8万元。余下的7000元,用于12月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和文艺骨干的培训。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目前,文化事务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室有6台电脑,已坏2台。因为机子老配置低网速慢,加之家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学习的几乎没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各村农家书屋按规定结合各村实际适时开放。因农家书屋管理员没工资,所以,我们建议各村委会(社区)的图书管理员由村委会(社区)的几大员或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兼任,实在没法的,我们也积极跟村委会(社区)沟通协调,对管理员给予适当的补助,以确保开放时间及服务工作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利用电视台及各媒体挖掘侨乡饮食文化,通过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宣传,已初见成效。三是组建法制宣传分队,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农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通过花灯、戏剧、小品等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四是积极动员一起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文化工作中来。甘庄街道辖区企业较多,我们积极跟各企业沟通协调,寻求多方支持,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年内,共协调资金 20.68万元。五是把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甘庄、青龙厂、它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进行整合,对于没有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社区和村委会,积极跟组织部门沟通,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适用科技培训。六是建立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利用一切机会多方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实现供需对接,解决送非所需,需不能送的问题。根据各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重点产业和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订购配置图书和相关影像资料,根据各村委会(社区)农民需求,排练节目进行巡回宣传演出,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让群众学到了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总体上看,甘庄街道人均文体基础设施占有量偏低,跟不上人民对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乡镇综合文化站没有独立站舍;各村委会(社区)的农家书屋达不到标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离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矛盾急需解决。“送非所需、需不能送”等问题比较突出,群众需求强烈的送戏下乡、送科技下乡,广场健身文化活动等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农家书屋由于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真正发挥作用的不足三分之一。“电影放映工程”由于影片内容老化,缺乏有效吸引力,出现电影放映下来只剩下三两名观众和放映员的尴尬局面。
3、产业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文化产业多为个体经营户,体量小,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聚集效应,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
4、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综合文化站少专职干部,大多为兼职人员,缺少文艺特长;非遗技艺后继无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把推动理论武装放在一切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紧抓好,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干部职工,教育人民群众。
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搞好舆论引导和社会宣传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宣传思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对外宣传报道。
三是强化宣传、旅游、科技、教育、文化、经贸、新闻媒体等宣传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大宣传、大文化”工作格局,拓宽宣传渠道,延伸宣传触角。
四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清理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深化法德教育。
五是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精心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抓好重大节日和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不断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向深入。
六是加大投入,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搭建文化思想平台。抓好农家书屋、农村文艺队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其它各项工作的推进,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七是加强对村委会(社区)相关人员撰写工作总结,收集整理痕迹资料、图片制作、规范台账等方面的培训。